难忘恩师
求学路上,所遇良师甚多,但一想起就感念万分,且名字深深铭记在心的恩师,只有两个:一个是我念初一时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杜文丽;一个是初一时的数学老师魏春梅。她们都是当时鹿苑中学的骨干教师,杜文丽老师教我时仅二十四五岁,魏春梅老师已近退休。
之所以最难忘最感恩,是因为每每当我溯及既往我学生时代,甚觉二位老师在我漫漫求学路上所起到的是“生死攸关”的转折作用。
在进入鹿苑中学读书之前,按照学籍要求,我本应在户籍地药惠中学就读。奈何我只读了一个多学期,因为英语和数学成绩太差而被父亲遣返回家。又因为在乡里念书遭过校园霸凌,经常自行车被同学卸了车篮,放了车胎的气,父亲去学校几次找老师问不出究竟,他恨铁不成钢,几顿责骂之后决定帮我转学重读初一。
我又重新参加了小升初考试,可少时考试能力差,即使父亲足足给我补了两个多月的课,奈何我最终考试成绩平平,勉强进入了鹿苑中学。当时母校对于外来借读生的政策是,成绩考入前百名,借读费全免。父亲对我小升初的成绩并没有过多的苛责,仅一遍遍告诉我,去了要好好读书,争取考入前百名,把借读费省下来。
进入新的环境,结识新的老师与同学,人生像被重启,且一想到只要考进前百名就能减免借读费,我比从前用功了许多。
在杜老师的英语课堂上,我一开始并不积极。但因她是年轻教师,教学方式与其他老师有很大不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活跃度,且最大程度关照到每位同学。我被这样的氛围所感染,内向羞怯的性格在她的课堂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也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参与互动,得到了杜老师的重视。她时不时会让我帮忙收发作业,鼓励我写运动会的加油稿,给同学们展示我的作业……在这样的激励下,我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也从此爱上了学英语。
另一件让我记忆犹新、感受温暖的事情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因家离学校过远,就近到了同学家去午休,不想午休起来去学校的路上忽然瓢泼大雨,雪上加霜,我的自行车又在半路坏掉了,几个同学帮我修了修,不见好,他们都先走了。我就这样费力推着自行车,淋着雨,等到了学校,第一堂课都快下课了。杜老师见我落魄的样子,忙让我回到教室里头,也没问缘由,只是嘱咐我多喝热水别感冒了。后来从同学口中得知,我没到的那半节课,老师心急如焚,悉心问同学们我的情况,还打算派几个学生一起去接我。那时,我从老师那里感受到了来自亲情以外的关怀与爱。
而最让我铭记一生的杜老师的好,是与我的借读费有关。初一第一学期末考试,我并未如期中考试时发挥良好,考到了年级第102名。那个寒假让我特别沮丧,因为这意味着我要在第二学期交借读费,父母赚钱不易,我为我不到一分之差没有进入百名之内而需要交借读费而感到内疚。第二学期报到时,老师清点完学生所交的学费,特意叫我到了她的办公室,嘱咐我先交学费与书本费,借读费她帮我申请下,看能否少交或不交。谢过老师之后,内心里头是莫大的感激与安慰。
我知道,唯有更加勤奋地读书,才能回报老师的良苦用心。
再说我的数学老师魏春梅老师。印象中她极其朴实简洁,慈祥中透着些许威严。她的教学亦如她的人一样,宽严相济,对待有问题的同学非常耐心讲解;对于调皮捣蛋不用心的同学责备非常严厉。魏老师讲课有一个特点:由浅及深,由易及难,在一节课上,她会先将基础的部分讲完,最后15分钟时间,会在黑板放一道难题供学生们抢答。我因父亲一直帮我辅导奥数的原因,对魏老师所出的偏难题得心应手,总是第一个举手抢答。在我每次报出正确答案之后准备落座,看到她嘴角满意的笑容时,我便知道,这道题我答对了。
这样的默契我们维持了很久,直到有一天下课,魏老师叫我到了她办公室,拿出一本数学习题册,找了几道大题让我抄到一张纸上,作为额外的家庭作业。我自然乐意,也知道老师的用意,自那以后,我一有时间,就去魏老师的办公室抄题,数学自然进步飞快,也渐渐不需要父亲的辅导。
第二学期,我更加刻苦,期中考试考到了年级前20名,也因此获得了学校额外给免费补课的机会。也是从那时开始,我严于律己,养成众多学习的好习惯,并且凡事都力争上游。从二位老师那所得的恩惠与帮助让我能在学习中苦中作乐,而这样的求学心态更是让我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直到走上工作岗位,我仍是善学,爱学。
之后,2015年的时候,已是我离开鹿苑中学的第八年,我先后见到了魏春梅老师与杜老师。
见魏老师,还是我在备考公职期间,机缘巧合,我同魏老师的儿子一起去了丹凤县参加面试,那时还不知同行的小伙伴是她儿子。等到我们一起在考试点附近的酒店见面,我一见小伙伴的母亲,一眼就认出来是魏春梅老师。魏老师也是一眼便认出了我。那天下午,我们两人坐一起回忆好久,我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放。命运让我在读书路上走了很长很久的路,我的数学也是因为在初中时期基础牢固,让我在选择文理科时勇敢选择理科。也因此在大学读了工科,有了后来稍微稳定体面的工作。
再见杜老师,是在2015年的9月份,我的公职考试已尘埃落定,需要去初中调取我的成绩单及一些政审材料。走到学校门口,我恰巧碰到了杜老师,她也认出了我,听我说完我前来学校的意图后,她非常开心,对我表示祝贺。热心带着我到了教务处,找了值班老师,很顺利地取了材料。
当时在想,若说老师已是桃李满天下的话,我算不算里头的一颗桃,亦或一颗李?毕竟老师所教的优秀的学生太多太多。
而有多少学子,又像我一样,得益于二位恩师的栽培与关怀,最终能在求学路上披荆斩棘,逆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