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早期中央全会简介
中央全会,即中央委员全体会议的简称,是一个组织仅次于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会议。中国国民党1924年“俄化”后开始引入该制度。我见网上几乎无人讲明这个概念,导致搜索引擎、生成式AI所得答案均啼笑皆非,故略写一二。
中国国民党的中央委员,分别有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均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推选产生。所谓中全会即是全体(含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共同参加的大会。
国民党联俄容共时期,分别召开过两次全国代表大会,故产生过两届中央委员。
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
在1924年1月31日至2月1日在广州召开。正好在“一大”闭幕后召开,最重要之目的是组织中央机构,从各中央委员内,选举国民党中央部门的负责人。如建立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青年部、妇女部、调查部、军事部、秘书处,并决定各部门负责人。
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次全体会议(一届二中全会)
1924年6月中下旬在广州召开。全会只有一个主题:要不要把共产党赶出国民党?经过不断争吵,最后只能发表一份内容模糊的宣言。宣言一方面强调:“三民主义为中国革命奋斗中唯一之根据”,即暗示共产主义不能用于中国,另一方面又说: “凡有革命勇决之心及信仰三民主义者,不问其平时属何派别,本党无不推诚延纳,许其加入。”“对于规范党员,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别,惟以其言论行动能否一依本党之主义政纲及党章为断。”
总之,是勉为其难允许共产党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内部。会议决定设立国际连络委员会,要求共产国际下达给中共的命令,应首先交给国际连络委员会,再让国民党知悉。但这个委员会事实上从未成立。
一届三中全会
1925年5月底在广州召开。此时孙中山刚死,该会议最重要的决议是“接受总理遗嘱”,并正式将孙中山的思想确立为国民党之唯一意识形态。中共会后对此相当不高兴,因为他们不信三民主义。
一届四中全会(北京)
1925年11月在北京召开,即西山会议。一部分反共的中央委员,如张继、谢持、邹鲁等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会议最重要的内容是将所有共产党籍的人开除出国民党,并解聘顾问鲍罗廷,亦否定广州的国民党中央为合法。由于参会的中央委员事实上数量不足法定人数,与会者坚称跨党分子不应该算入其中,是将跨党分子删除后得到的“合法人数”。事实上,哪怕1927年“清党”后,国民党也从不承认该一届四中全会的合法性,只有西山会议派的人继续嘴硬否认。
一届四中全会(广州)
1924年12月在广州召开。留在广州的中央委员召开,目的仅在宣布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广州召开。此时参加“二大”的各地代表已陆续抵达广州。
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二届一中全会)
1926年1月底在广州召开。时值“二大”刚刚闭幕,这次会议也是根据最新当选中央委员的情况,对中央党部的部门人事进行调整,这时中央党部没有了调查、军事部,新增了商民部、海外部。另外,会议制订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组织条例案》。政治委员会是孙中山死前,在鲍罗廷建议下搞出的新机构,一脚踢开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及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政务会议,成为了国民党统治地区内党、政、军、外交的最高决策机关,以处理重要政治、军事、外交问题为主。该会议为国民党党章所无,故缺少法律依据。当时因为是孙中山搞的,自然无人敢质疑。现在,二届一中全会算是填补了政治委员会“非法”运作的bug。
二届二中全会
1926年5月中旬于广州召开。是年3月20日发生中山舰事件,经苏联人现场办公,亲自指挥,决定中共对国民党采取重大让步:减少对国民党党务的“把持”。这个决策直接体现在二届二中全会的“整理党务案”。
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员不得妄议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要求共产党将跨党份子名单交给国民党中央保管;跨党份子不得占据中央、各省、各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跨党分子不得在中央党部担任部长;增设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一职。
基于上述限制共产党活动的原则,会议也对中央各部门人事做了大幅调整。
二届三中全会
1927年3月召开于武汉。本此会议内容颇多,主要精神是完全否定整理党务案,重新提高共产党在国民党内之地位。同时力主削弱蒋中正之权力,尤其欲剥夺其至高无上之军权。会议决定设置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作国民党势力的最高军事机关,有权指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二届三中全会还通过了《农民问题决议案》等其它左倾决议。
人在上海的蒋中正此时已对武汉国民党中央不感兴趣,视其为捣乱之傀儡。至4月12日,南京、上海各处正式“清党”。
© 本文版权归 Pecho.Ki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是大森呐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10 21: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