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人学与哲学体系
论语·
15·3 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对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问学生,你以为我是多多地学习,又能够记得住的吗?子贡回答,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基本的主张去贯串罢了。孔子讲的这个基本的一,就是指人学。除了用人学去贯穿,我们找不出其他的什么。有人以为是忠、恕,忠、恕哪能和仁比呢?所以说,肯定是人学。这样,我们就碰到一点题外话了。20世纪,西方哲学界把哲学家二分为,体系型的和非体系的两类,也就是所谓刺猬和狐狸。所谓体系哲学家,就是想用自己的一套,去贯穿一切的那种人。最典型的就是黑格尔,其实他只是个神学家。而狐狸型的人,则是明智而狡猾的。他们只碰具体的问题,不搞什么体系。按照白人的说法,孔子应该是体系型的,所谓一以贯之。就是无论什么,所有的万事万物,都要用我那一套去解释和处理。有人说《论语》太零散了,可是13经不零散,内容多。儒家的东西最多,面面俱到;道家的东西少,简约集中。先秦著作,一般都有系统,《论语》是个例外,可以注意。20世纪西方思想界,反对浩大叙事。例如、弗柯就说,如果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我还写什么呢?没了悬念和激情…这就可见,传统中国学人那种傻乎乎的做学问一套搞法,根本就不适合现代哲学,太老土了。按照中国人的想法,还没想好就写,还不知道就写,这不是太不负责了吗?儿戏。错了,法国人是很骚的。就要还没想好,那才正好写呢!这正是哲学的过程性精髓。哲学可不是结果性的,本质上,哲学就是过程性的。所以,它不是人类知识,而属于人类文化。哲学是人类思想文化当中的一种。说得更露骨些,哲学其实就是一个玩具。只不过,它是人们的一个思想玩具罢了。哲学是供人们享受的,不是给人们研究的。做学问是学究的事,外行。弗柯说他只是一个试验者,不是哲学家。不管怎么讲,孔子那种一以贯之的、系统化、体系型的搞法,在西方学界是不灵了。至少,无人再那样认同。因为白人学界都认为,想弄体系,那简直就是发疯,太不明智了,肯定搞不成。由此可见,在儒家思想是现成的东西,在白人那里却不可想像。这就是中、西思想文化的差距。一般搞西哲的,也是这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