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路 | 别看他人如何吃苦,学如何快乐
我们仨博士生,晚上聚在房间里,一人抱着一个笔记本电脑,戏称这是我们stargazing(观星)之旅,因为做的事情就是跑模型,看显著性,数星星(计量专家别来追杀呀QAQ)。J突然叹了一口气,说为什么这个项目的每个人都这么努力工作,而他自己这段时间做了很少,却觉得已经很累了。
9月中旬,英国仍处暑假,但是美国很多学校已经开学三周了。这个项目多是来自美国的博士生,所以完成项目任务之余,各有各的事情要做。A得给本科生教课,一周两次;英国时间的晚上,是美国时间的下午,正是B和合作者开会的时间;C正在准备交教职申请的材料,向大家请教怎么写Diversity Statement……这个项目又很费精力,第一轮做完展示,得自己修改论文,给大家在第二轮看成果。
我知道J为什么这么感慨,我常常也有类似感受。但我跟他讲的是,举个例子,你或许觉得我很辛苦认真,但是实际情况未必这样。你以为我早上参与研讨,下午上课,晚上还得推进研究,你在群里问晚饭,我都说自己不用。其实呢,我早上确实非常在线,但是下午就没有能量了,只是肉体出席那个Zoom课程,上完课缓了俩小时才开始干活。之所以没吃出去晚饭,是因为我冰箱里囤了紫菜包饭,我边听脱口秀边吃的。一个看上去连轴转废寝忘食的故事,其实不一定如此,我人在英国,最近的脱口秀和哈里斯辩论,可都没落下。所有人都是人,没有谁是头悬梁锥刺股的,但是我们更多会看到他人不放松的那一面。
我在超级中学里泡了三年,见过顶级的认真学习是怎样的,有人做眼保健操时眼睛都得留个缝,去看练习题。我以为自己考不到前面是不够努力,甚至还心理暗示自己,喜欢一个学霸学长,结果没用,激励不了我。我后来明白,努力也是一种天赋,有人就是睡眠少精力好,但是普通人很难废寝忘食,而且这样做的时候,边际效应低,甚至得不偿失。尤其在一个人均都很努力的环境下,增加自己的工作时长,很难帮你突围,还会反噬,因为你逼了自己。
这意味着我们得原地踏步吗?不是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出来认识人,见贤思齐当然是目的。但关键是,不是你学习他人如何吃苦,而是得学习他人如何快乐。以前有个教授来我们系做讲座,讲的是如何回应评审人意见,但是开场的时候,请大家自我介绍,除了研究兴趣,特意强调,说讲下“做什么使你快乐。”我当时觉得诧异,后来觉得,这是终生的议题。
运动几乎成为博士生活要过得去的标配。敏和瑞秋是人在异国,也带了跑鞋的,每天早上或下午去跑步。我和另一个姑娘探索了牛津哪里有舞蹈课,相约明天一起去,因为这是我们的self-care。如果不生病,你省下的时间可比不吃饭多得多,最起码,活得久一点,人文社科的学术界,年纪足够大,你就是大佬了,狗头。其实不必讲这么功利,单纯的,关照自己的肉身,是件快乐的事情,我多少次在尊巴舞之后,又能把碎得七零八落的自己重新拼好。当然,如果运动并不能使你快乐,也不必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挖掘出来,一个人在某方面做得好,不一定是因为Ta努力,很大可能是Ta乐在其中。我一个朋友的乐趣就是,每晚睡觉前,看Substack看订阅的最新学术文章介绍,所以他对文献了如指掌。但是如果你跟自己讲,我每天可得至少看三篇文献,挂在To do list上,你迟早会觉得,每一天不意味着新的太阳,而是三篇文献,多有负担。那怎么让需要做的事情,和让你快乐结合起来?找你喜欢的事情,以及做事情的方式。我是个people person,更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单纯看文献,我容易觉得无聊。我常常采纳的做法是,去YT上搜这个学者做过哪些与这篇论文相关的讲座,看到真实的人,我的情绪会更积极,接受信息也越快;另一个朋友的做法是,建自己的阅读小组,因为与人交流,会让他读东西更有动力。
回到J身上,他那天晚上,过一会儿,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讲,我发现了这个R package,可以对分类变量进行可视化。我凑近了屏幕看,虽然我用R不多,但是也想鼓掌,为这个快乐的瞬间。他是个喜欢钻研方法的人,常常去学校里的统计中心听讲座。他今晚跑了很久的模型,尝试不同的组合,但是他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你沉浸其中的时候,其实不会觉得自己有多努力的。凡是爱展示自己见过洛杉矶凌晨4点钟,都关注在看表而非篮球了,狗头。这段旅程,你因何出发,回到那个,让你开心的事情上。找到这个基本点,其它的都可以想办法解决。比如J就因为方法做得太好了,在这个项目上吸引到了两位合作者。
其实说了一通,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简单道理,我却是在逼自己努力不成,才慢慢明白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而是乐。你说学术界有多值得,其实也没有,但是你的一生却扎扎实实是自己的,快乐一点。
秦革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面对情绪的水流:瀑布、沟渠与湖泊 (10人喜欢)
- 思乡如患疾,你的心回家了吗 (30人喜欢)
- 小城的爱欲与忠诚 (20人喜欢)
- 我站在原地,送你入人海 (16人喜欢)
- 听与说:站在东西方社会规范之间 (2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