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退出禅修班 禅修体验篇三(完)
首发于公众号:飞鸟逝向空无来
禅修体验前两篇:
本次仅仅作为个人经历的记录,不做任何宗教批判,尊重个人信仰与不信仰的自由。
我本身不是宗教信仰者,只是一个算命姥和冥想爱好者,仅仅把这些东西当作哲学和方式去看待,希望能够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角度,欢迎友好讨论。
我将会分享在这段经历中得到的收获,同时在其中也有不少恼人的地方,并没有达到预期。经历仅仅是经历,好坏在其中各自参半,整个过程对我来说与其是内观,更像是一场大型外观。这次禅修就像一桌菜,有的能吃出苦,有的苦里能悟出甘。经历过后我才明白,这不是一次较为正式的禅修,其中的形式以及方法,过多涉及到一些并不纯净的东西。
因为本身举办方不愿意有人去宣传这些东西,并且今年每次进行都会删掉禅修通知,我不会公开说这是哪里,里面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多吐槽,同时也并不想给这个地方做额外宣传,换句话来说,我在给大家避雷。
我并没有参与这次禅修完整的过程,在最后一天的早上,提前退出了这次禅修活动,因为最后一天的安排不是内观,而是成果汇报。
这一天的安排是在中途才通知的,事前并不知道,简述一下就是需要学员们在最后一天午斋之后上山到大和尚闭关的地方,皈依的人会在那里举行仪式,其她人和外来人员做开示(向大和尚提问)。成果汇报的部分是需要学员向大和尚展示八段锦和行禅的学习成果。
(至于为什么闭关的人能接客,我们不得而知。)
成果汇报这部分完全违背了我来到此处的初心,在内观活动当中,我认为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大家得到自己的智慧,并不在于最后的展示,或者向她人或者宗教寻求智慧。
我看一篇vipassana meditation机构的体验文章当中,里面有一段老师说的话:
“你能获得的智慧,都是你自己在内观中亲身体验和感知到的。”
这份智慧无关别人的教导或者监督,在洪流当中自持是每个人的自修。
无关宗教的分别,老师和学生的分别。这次活动的宗教元素过于浓厚,至于课毕还有皈依的部分;原本国内的儒家思想也过重,强调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区别,以及老师作为一个权威的象征,课毕还有军训结束后展示成果的意味。
在第一天到达这次禅修场地的时候,其中一个举办人就说,我们是在一百多位当中被选上的四十多位,希望我们珍惜这次机会。
坦白来说,除了我提前退出禅修活动,过程当中我也并没有完全认真跟随进行,在我提到的课程安排并不严谨之外,还有其它很多问题,但我依然感谢大家在这段时间衣食住行上的照顾。
多数人可能认为完完整整的完成一件事情很重要,想要每一个开始有完美的结束,包括在禅修居士和我们谈话的时候,不断强调坚持和最后还剩几天。
每一段旅程的终点并不是既定的,我们可以选择在列车的途径站离开,过程有时比结果更加灿烂。
这是一场并不一样的禅修体验,并不常规,最后由我自己画上的结束,因为不同的路有不同的风景,光与暗当中有着不同的色彩。
下篇预告: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禅修活动
此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