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在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高名阳

最近网上还是身边都常听到“躺平,摆烂”爱咋咋地的言论。
真正能躺平之人都是有福之人,因为不用为生活烦恼,不用处理人情世故,对物质也没有很高的欲望,这都是大福之人呐。
但大部分人是做不到这样的,都还是为生活所迫四处奔波。
说到躺平:年长的人都很反感,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说:年轻人应该努力奋斗,应该好好工作。
难道大家是自愿“躺平”的么?
关键就在于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收入高的都是有事在做,那是有事情推着自己在做,直接能见到回报,有等价的事情做,那谁愿意躺平呢?
得到的收益超额大于付出时,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说累。
这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这些是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适应。
当下这一切都是逐步演化的过程,人吃饱了没事做,才逐渐出现的各种文化,人一多地域不同自然习惯不同,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文化,这一切都是人定义出来的。
或许这一切都没有真正的意义,都是在统一思想。
事业坎坷的人,根源都在性格方面的问题,一直在阻碍着自己。
事业非常好的人,也肯定有着些性格的优点,时时刻刻保护着自己。
任性的人,不能约束自己的性格,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都很难有一番作为的,就算走到高位也是在危机四伏之中,随时都会从高位掉落,粉身碎骨。
不得不承认家庭的影响力,这是有一脉相承的因素,可以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大多数人做的工作行业,都与长辈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
想在当今环境中单独走出来的难度会极大,社会结构越稳定时,会越难突破阶层的壁垒,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
目前环境下躺平摆烂并没有错,就业环境不佳各行各业内卷严重,一人完成几人工作量无限制加班都已成为标配。
但凡有个能双休的岗位,哪怕工资低都数不胜数的人争抢。
躺平可以,但不要完全躺下什么都不做。
蒲松龄始终科举无果,生活十分清贫,常常出没于茶摊,收集大家闲聊的奇闻异事,后记录编辑,写成了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
英国作家罗琳的前半生非常的糟糕,婚姻破裂生活贫困,只能靠着政府救济金过日子,始终在躺平没有丝毫办法,但是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喜欢什么,且能为此付出什么,在30多岁完成了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续一系列作品让其一举成名。
只用问问自己十年二十年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希望自己受人尊重,稳定生活,还是能潇洒自在等等?
人生没有:既有,又要,还想要的。
如果是希望有钱能够躺平,其实这只是为了解决当下自己的问题。
常听人说想回到从前,回到一无所有的时候是多么的幸福,或许真的回到了过去只会更加痛苦,因为亲眼看到了不属于自己当下应该有的。
当下互联网信息传播非常快,平时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永远看不到接触不到的人事物,现在通过手机屏幕历历在目,就是看到了本不该我们知道的事,反而让我们愈发的痛苦。
这就是知道的越多越痛苦越烦恼。
烦恼永远不会消失,越不接受当下的结果的人就越是痛苦难耐。

奈何人生没有如果,有的路是没有回头路的,一旦选择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如果要回去,就要为此而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个选择,都应谨慎,不能盲目冲动。
别人的故事都很精彩,一到自己就彻底不想动,没有丝毫生机与行动力,这都是因为生活太无趣太单调,没有能触动自己的事物存在,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时间一长就没有了方向和动力。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
躺平的时间里也应该做到:
躺平时不要点外卖,不要在外吃饭,最起码要保证自己做饭仅仅这一点。
1.首先要知道自己会什么,想要什么,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没有方向就看同学,朋友,家人亲戚身边的人都在做什么,自己是否能参与其中,因为能有人能带领走一条路真的会轻松很多。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究竟要做什么时,这一件事大概率是没有结果的。
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模仿,说通俗点就是直接抄,各个媒体创作人都是这样起来的,一个观点出现一个字不差的自己发表一遍。
2.找个自己喜欢的事,能长期付出行动的,为此花费时间,精力,金钱的事情,这一件事哪怕丝毫收益都没有,但还愿意为此买单,能坚持这件事五年以上定能给自己带来不小收益,哪怕最后这件事没有带来的收益,但一定会是这一件将自己牵引到了另一条路。
这也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相信长期坚持过的人一定深有体会!
往往越是不在意的事,最后结果都还不错。
提示:本文章是高名阳原创作品,转载摘抄请备注作者与出处,字字皆辛苦,感谢您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