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逐渐消失的海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海草床的面积和位置信息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让以前不为人知的海平面以下的草类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统计结果并不乐观。有证据表明,全球已知的海草数量正在以每年7%的速度减少,而中国海草床消失的速度可能远高于这个数字。
由于各种压力,中国的海草群落正在迅速消失。广西北海市合浦璎珞港附近海草面积特别大,从1994年的2.67平方公里下降到2000年的0.32平方公里。因此,从2000年开始,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定期对整个合浦地区进行调查,发现,2010年以来,璎珞港等5个合浦地区海草床面积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了春旱无草的情况。现象。虽然2016年各地海草床修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面积有所增加,但海草类型趋于单一。
黄渤海的海草床也不例外。 2013年发表的论文称,山东威海海草床面积20年间减少了90%,而从1897年到2006年的128年间,全球海草床面积仅减少了29%。 1992年,在山东青岛近海1-2米处还可以发现海鳗,但到了2002年,大部分只能在水下4-5米处发现。 1982年,胶州湾建荣岛附近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鳗草群落已基本消失。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的消失令人不寒而栗。

人工繁殖是拯救迅速消失的海草床的一种方法。在人工繁殖的基础上,采用有性种子繁殖和无性横茎繁殖。海藻的人工繁殖方法也主要有播种和移栽。
播种方法分为采集、保存、播种三个步骤。采集海藻种子时,一般采用人工或机械采集繁殖枝条,然后置于人工环境中,待种子脱落后进行筛选。采收后应带水贮藏,大部分种子应存放在低温、高盐空气中。
毕竟,人工繁殖是一种权宜之计,可以从根本上保护海草床,或者控制其衰退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其中包括水产养殖、过度开发、围垦和水污染,特别是:
海洋养殖藻类、虾蟹等经济动物生物,会直接占据海草的生存空间,为海草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光源;
对于生活在海草草甸中的贝类和沙虫的破坏性挖掘和收获,不仅会给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压力,还会对海草床的生存造成毁灭性打击;
沿海经济的发展需要建设码头,但这种方式却大大减少了海草的种植面积;
点源和面源污染以及沿海和近海工程活动都会导致近海水质恶化、透明度降低。海草床对水质的变化很敏感。
其修复和保护工作也已启动。一年来,“曹妃甸长岛西北侧海草床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期)”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于今年7月启动,目标通过补植、移栽、播种等方式恢复3平方公里的海草床。远期修复200平方公里。经过近年研究,今年6月,《国家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2021-2035年)》将海草床生态问题纳入其中。草案提出“全面保护自然海岸线,严格控制过度捕捞”。重点推动海洋通道、海湾、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海草等各类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保护和恢复。
(本文摘自《博物》 《博物》杂志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博物》 | 博物杂志订阅_杂志铺:杂志折扣订阅网 (zazhi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