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风华▪秋分


2024年央视中秋晚会主会场选址在沈阳丁香湖畔,这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展示出浓浓的城市印记。超1000家海外媒体报道总台秋晚,中国式浪漫圈粉全球受众,家乡沈阳再次火爆出圈。作为“一年两晚”的举办地,沈阳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特质。
央视秋晚结束了,但留给了大沈阳无限生机与希望,数据显示:
■中秋近一周,沈阳餐饮网上搜索量周环比增长433%,中秋主题团购套餐线上订单量增长超76%
■全市10家重点商超节日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较2019年同比增长63%
■假日期间全省103场大型活动安全顺利,省内156处4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秩序良好
据悉,秋晚主舞台已基本维护完毕,目前进入设施加固、线上参观预约系统和设备后期调试工作,近期将于非演出使用期间开放。
秋分
(2024年9月22日农历甲辰八月廿日)

阴阳夙夜勤,秋色恰平分。虫蛰居藏伏,雷声隐匿闻。
潜龙愁涸水,祭月避浮云。万里晴空碧,泽柔惊岁殷。
马克辛谈秋分手绘 沈阳丁香湖央视秋晚舞台及广场景观
大美沈阳 丁香形胜



9月21日,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马克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的中秋因为央视秋晚主舞台选址沈阳丁香湖畔而别有意义,丁香湖这一景观更是随着央视秋晚的播出而广为天下知,成为海内外游客竞相奔赴的旅游目的地和首选打卡点位。我建议沈阳日报的主创策划团队将‘节气中国·一城风华·数着24节气游沈阳·秋分’的文旅景点选择为丁香湖,于是有了这一期的手绘。”
“丁香湖的手绘创作,我的取景是央视秋晚主舞台场景和舞台所在湖畔广场及周边景致。丁香湖是沈阳人工水系中最大的城中湖公园,湖中有一个以丁香花瓣为造型的湖心岛,湖周围有悠闲广场五处,亲水平台11座,景观小品及雕塑20多处,公园种植的各类树木15万余株,其中丁香花两万多株。丁香湖公园负氧离子含量高,夏季凉爽,秋季绚丽。中秋之夜,随着央视秋晚向全球播出,丁香湖畔礼花燃放,主舞台内外灯火通明,超大屏幕上随节目进行延展着沈阳诸多风景名胜,来自海内外的演艺明星为全球人民奉献精彩演出和节日祝福,沈阳因之而声名远播、美景刷屏。”
“沈阳日报记者为我提供了丁香湖的图片参考素材,我也亲赴丁香湖调研、考察,取景、采风,搜集大量素材和细节,此次手绘丁香湖还是选择高视点、俯视视角。”
“手绘画面以央视秋晚主舞台为中心,能诠释丁香湖畔的整体景观。主舞台是画作的核心,但它没有在画面的正中心,而是稍偏右,与景观大道配合,从透视的处理看,比较合理。需要说明的是,主舞台是圆形的,背靠丁香湖,其中心点与景观大道轴心是错开的。手绘画面的构图有利于综合反映主舞台、前广场、湖面和湖畔。我在景观大道中间和正前方附近,安排描画了‘大美沈阳’和‘央视中秋晚会’这样的文字标识,与主舞台相映衬,周边配以大面积绿化、湖心岛标识、售卖场所、亲水设施、旅游人群等,清澈的湖面、优美的湖畔、独特的舞台、合理的透视、精准的形象把控,将金秋的丁香湖表现出来。丁香形胜,沈阳自古繁华,央视秋晚伴随中秋明月,光耀沈水人家。画面要呈现的,是这样一种感觉。”马克辛说。
秋谷香
秋分与春分相呼应,与立秋、立春相关联。立,表示开始,分,是均等平分。人们常说的平分秋色,也是这个意思。
沈阳每年冰雪覆盖近五个月,伏热天气不过月余,而秋分前后却是难得的舒适天气。沈阳这个时节,因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降水逐渐增多,气温在11-19℃之间,常有毛毛雨出现,伞与厚外套是沈阳人的出行必备。
农谚有言:“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丰收的季节来了。农人们也以秋分的天气来预测收成:若是遇上雨水,收成会好,也就有了“秋分有雨来年丰”说法。随着现代农业与乡村游的融合,沈阳的田间尽是丰收之象、欢乐之声。
民以食为天。在老沈阳城内,一到这个时候,各大粮行已经开市了。《沈阳百咏》中记载:“城门始开,诸粮行齐来上市,争论价值高低,日高始散。路东茶馆,其落脚处。”粮市在城内的鼓楼南大街上,买粮人与卖粮人可以在此讨价还价。有的粮车在去粮市之前,会先去一趟“鬼市”。“粮车进边,先到‘鬼市’,买卖有成,在天亮时。”由此可见,“鬼市”也就是天亮前经营的市场,那里也常有市井茶客去打探价格,足见百姓对粮价的关心程度。
秋分后,水果也进入了丰收季。沈阳的果蔬品类丰富,《陪都纪略》中有相关记载。比如“瓜行”,“夏秋之间,瓜积如山,成挑发卖,沙蜜生酸”;比如“果子市”,“中秋佳节,钟楼以南,时常鱼行,果木俱全”,令人口齿生津。步入深秋,制作冬储菜的酸菜缸成了热销品,“缸坛市”陆续开市,“东北关厢,钢坛发庄,炉口柚瓶,烟甬上浆”,再现了沈阳人的生活之乐。
祭月、赏菊、竖蛋、吃秋菜……秋分一到,坊间的民俗活动丰富多样。随着秋意渐浓,凉气生露,也到了沈阳人“秋乏”的时候。挖秋菜,饮秋汤,搭配蟹子宴,是一顿不错的“秋补”。秋分过后,凉风混合谷物与泥土的芳香,伴着浓烈的秋思,正飘向人们的记忆深处。


丁香湖 三百年光阴故事的转身
秋分,秋天里最珍贵的一段好时节,昼夜均而寒暑平,天高,云淡,气净,风轻。京沈高铁途经大片稻田,田野上,城市间,一列列飞驰的火车穿梭其中,路过浅桃深杏,丹桂飘香,串起石榴填红,银杏染黄。丁香湖畔的高铁桥上仿佛驰来一列“海上小火车”,从车窗望去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湖面,像一块温润的蓝宝石镶嵌在沈阳城西北部,清澈湛蓝,波光粼粼,远处山峦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古人用“分”来命名节气当属千金不易,从平分秋季的意义上说,秋分才是真正的“中秋”——事实上最早的中秋节确实是在秋分。但秋分时有落雨,不能保证满月,故此后中秋节移至农历八月十五,这样保证了天上一轮圆月,也才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无限诗意。今年央视秋晚主舞台选址在沈阳丁香湖畔,珠璧交辉的非遗华章,古今兼容的城市风貌,这场强大视觉冲击力的团圆盛宴给了丁香湖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惊艳之余实至名归的丁香湖终于一举成名天下知:原来沈阳城西有一个比杭州西湖还要大的湖泊——她有着3.1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棋盘山秀湖也只是5平方公里,作为沈阳最大的城中湖,丁香湖湖面相当于24个南湖、1500万立方米的蓄水面积相当于3个市府广场草坪,她被沈阳人亲切地称为“绿肺”,又仿佛盛京城中的“一片海”。
秋晚里的丁香湖年轻而时尚,历史上的丁香湖之美不仅在于自然风光,更在于她所承载的岁月变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在于她堪比“人间最美四月天”之称的丁香花般的馥郁与芬芳中,竟暗藏着一段300年的光阴故事与三生三世的传说。
盛京西北门户“莲花泡”
丁香湖,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背后,有一个跨越300年的光阴故事,她的前世要从7200多年前沈阳人祖先新乐人起始考证。丁香湖曾是沈阳母亲河浑河的古河道,据《沈阳县志》记载:“沈水故道本在今县治城北,”其中的“沈水”就是指浑河。当时丁香湖地区曾是混合古道,水量充沛,即便浑河改道,地下暗河依然源源不断,是一个可猎、可渔、可耕的栖息家园。而据新乐遗址南沙土矿的科学鉴定考证,在7000余年前,浑河主道是流经沈阳城北的,而浑河改道城南的最晚时间可推断至金代或元代元贞二年,也就是公元1296年之前。
1000多年前,丁香湖附近因蒲河发水而形成星罗棋布的湖泊,后来又形成了树木葱郁、花草繁茂的地貌,人们开始逐渐在此逐水定居。丁香湖以西约8公里就是蒲河水道,蒲河水系曾与浑河水系相连,因此每逢蒲河发水,丁香湖周边都会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泡,这片区域在很长时期里都属于纵横南北两千余里辽泽的东北边缘。
1625年,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雄心勃勃剑指北京。这一时期的丁香湖地区称为“莲花泡”,据说当初这里地势低洼、阴雨连绵,泥泞难行。而努尔哈赤兵发辽西必经此地,于是他决定修建穿越辽泽的通道以图进攻大明,这条辽泽通道出沈阳的第一站就是莲花泡。皇太极即位后的崇德三年,辽泽通道开始真正修建,史称盛京叠道。史载,盛京叠道高三尺,广十丈,是沈阳最早的砂石路,由小西边门出发,经老北市至塔湾,再折向北到达丁香湖北端,向西过永安桥出沈阳,至新民过辽河。就在盛京叠道竣工在即的1642年,李自成起义军击溃明军主力,两年后攻进北京,同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从地图上看,沿丁香湖东北岸,盛京叠道转了一个九十度大弯,这似乎在冥冥中预示着大清国运的急转弯。
大御路:大清历史急转弯
入关后,清廷又将盛京叠道修至山海关,将其与从山海关到北京的大路连在了一起,浩荡的皇家祭祖队伍从京师出发,经由永安桥进入盛京,前往福陵、昭陵和永陵祭拜先祖。这条路成为皇帝回乡祭祖和运送御物的要道,因此又称大御路——通往京城的皇家大道。今天的丁香湖边那座清代著名的永安石桥,便是历史的见证者。建成于清崇德六年的永安桥上,曾有四位清朝皇帝先后经过,桥身虽已写满沧桑,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久远的时代。
如今美丽的丁香湖就坐落在这条皇家祭祖之路——大御路之畔。虽然历史上种种推论无法一一确证,但当初盛京叠道大转弯所奠定的莲花泡门户枢纽地位始终未变,至今丁香湖地区仍是沈阳西北门户一般的存在。清末修建的京奉铁路依然遵循大御路的走向,2021年开通的京沈高铁依然途经这里,还造就了新的风景——“高铁卧波”。丁香湖上架设高铁桥如虹,每天从这里穿越而过的高铁多达80余趟。
西至裕虎铁路联络线,南至昆山路、沈山铁路,东至六零灌渠,北至三环高速路,丁香湖令人震撼的底蕴还体现在公铁交汇处,沈阳三环、丹阜高速也在此设置“大转弯互通”;穿越丁香湖北部水域一千多米的京哈高速公路桥,宽阔高大双桥并立,分分秒秒穿行不息的客货汽车奔驰而去,如动脉血管跳动着城市的脉搏;湖西岸是龙行虎跃动车高铁的裕虎铁路联络线,时而飞驰而过白鲸似的和谐号为湖岸的妩媚姿增添了几分雄健色彩。
从“丁缐屯”到淘金“废土”
丁香湖的漫长历史里还藏着一个活着“转世”故事。传说在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清朝一个姓缐的没落贵族从山东省黄县城老家,北迁至盛京城的西北部,也就是丁香湖附近。当时,当地生活着一群丁姓族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多年。慷慨的丁家人接纳了缐氏族人,并在此后的数百年里,与之共同经营开垦这片土地。从那时起这个以丁姓和缐姓两户人家为主的村落就一直沿用丁缐屯这个名字,直到民国初年,村里一位名叫徐贺年的人物,将丁缐屯改名为丁香屯。丁香屯地区曾是浑河主河道流经地区,富含大量地下砂质资源,因此丁香屯也在20世纪末成为了挖沙人聚集的“淘金地”。
21世纪初,淘金者的疯狂采掘使丁香屯区域的地质状况急转直下,曾经富饶的土地变成了“龙须沟”,满目疮痍的丁香屯再不复曾经富庶繁盛的面貌。曾经几代在此安居乐业的居民也不得不搬离故土,来来往往的拉沙车辆在原本就破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道道车辙,丁香屯也成为了当时沈阳人心中的一片“废土”。
命运转折点——丁香湖诞生
就像一切历经波折的美好故事一样,丁香屯的转折点也终于到来。
2002年,丁香屯被列入沈阳市城市规划重点区域。
2005年,沈阳市十余名人大代表一起向沈阳市政府提请议案,希望在沈阳西北部建设一个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的人工湖泊——丁香湖。当年5月1日,丁香湖湖区主体工程破土动工。经过190个昼夜的连续施工,面积3.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横空出世。而在湖心水面之上,还愚公移山般造出一座高达30余米的人工湖心岛。
2007年8月2日,丁香湖公园正式开门迎客。
2012年11月1日,市民已经可以通过新建的丁香湖景观大道直达景区登岛赏景。于洪区对湖心岛彻底“整形”,按“五瓣丁香”的设计理念对湖心岛的外轮廓重新整形,并栽植黑松、冷杉等名贵树木3800余棵,栽植各品种丁香花1.2万余堆。
2015年至2016年,全长2.6公里的丁香水巷景观提升工程投入使用,形成了一条集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50万平方米城市滨水生态景观带。于洪区建设丁香花海绿地美化工程,丁香湖不仅成了人们休闲踏青游玩的好去处,而且成为沈阳人的宜居之所。
2020年,终点站为丁香湖站的地铁10号线通车,出C口30米便是丁香湖北门。继沈阳绕城高速、西北二环快速路等交通干道之后,丁香湖的西北门户枢纽的地位再次锦上添花。
如今,丁香湖已今非昔比,眼前呈现的是天光云影共徘徊,一片辽阔秀美景色,岛上植被郁郁葱葱,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生态环境,绿化覆盖率达85%。湖面上除了成群的野鸭、鹭鸶等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鹇也带“娃”出游,据说每年候鸟季,罕见的海鸥会到丁香湖歇脚,偶尔还能见到白天鹅。作为环城水系的一部分,丁香湖好似给沈阳安装了一个新的城市“绿肺”。
不仅生态环境涅槃重生,今天的丁香湖公园已成为沈阳西部生机勃勃的旅游休闲胜地,近几年,帆板赛、马拉松、铁人三项赛等多项赛事在这里上演。随着央视秋晚令丁香湖畔声名鹊起,全国各地及海外游客也蜂拥而至。在“龙须沟”的底子上能够绽放出一颗明珠,丁香湖前世今生的蝶变可谓奇迹。
城以湖兴,湖因城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择水而居自古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梭罗为寻求思想的宁静在瓦尔登湖畔筑小屋,诗人华兹华斯在湖区建鸽屋,高子水居隐逸在无锡蠡湖边……与湖水为伴,让心灵自由靠岸,返璞归真是人们向往崇尚的居住境界。但要知道,全球平均600座城市才能享有一座城中湖区,知名湖泊的湖畔,几乎都是豪宅区。纵观全球,能在高度城市化的进程中,同时近距离保留生态形态的城市屈指可数。丁香湖得以在300年的光阴流转中华丽转身,沈阳人到底没有辜负这一湖碧水。
丁香湖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你会在湖面上看到更完整的星空、落日,也会看到这座城市的巨大变迁。环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际公路飞架南北,高铁动车奔驰而过,一面守望城市繁华,一面享受自然宁静,犹如一块碧玉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上的丁香湖书写了人水和谐,水兴城盛的梦想。这个东北最大的城中湖已初步实现了沈阳人“亲水而居”“临水而行”“观水而游”的夙愿,她让你在优美的环境中见证城市发展的奇迹美好。
城以湖兴,湖因城名,这在我国的城市里屡见不鲜,如西湖之于杭州、大明湖之于济南、玄武湖之于南京……城中湖,是城市的绿色之肺,生态之魂。二十年磨一剑的丁香湖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珍惜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环境还之于民,才能让这片古老而传奇的土地不断焕发生机,泽被后世。
“养收”顺节气 益肺生津
白露已过,晨有露珠。不知不觉,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沈阳市中医院内六科住院医师王姿俏提醒市民,秋分后阳气渐弱,阴气渐盛。这对人体的影响非常明显。稍有不慎,很容易感冒受凉,许多旧病也容易复发。因此,秋分时期需要特别重视养生,以防患“多事之秋”。
起居:顺应节气调整作息
▶早睡早起
秋分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因此市民也应顺应时节变化调整作息。早睡有利于阳气的收藏,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来说,晚上10时许入睡,早晨6至7时起床较为适宜。
▶适当运动
秋高气爽,正是锻炼的好时机,但此时人体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选择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轻松柔和的运动方式。
饮食:滋阴润燥可吃药膳
▶滋阴润燥
秋分时节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秋分的“燥”为凉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蜂蜜、甘蔗、莲藕、荸荠等。
▶增酸少辛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肺金,秋季气候干燥,燥邪易伤肺,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季饮食建议“增酸少辛”,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石榴、葡萄、柚子等,以达到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过旺的目的。尽量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减少肺气的耗散。
▶药食同源
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肺、健脾益胃功效的中药材制作的药膳,如沙参麦冬汤,即沙参、麦冬、玉竹等配伍,可润肺止咳;四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可健脾益气。
情志:调节情绪培养爱好
秋季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中医认为,悲忧伤肺,因此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境的平和、乐观,多想开心的事情,常笑宣肺,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保持神志安宁。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登高远眺、秋游等,以开阔心胸,缓解不良情绪。
经络养生
进入秋季,肺经当令,阴气渐盛而阳气渐衰,肺的肃降功能增强,气血的运行多趋向内敛,顺应自然界“秋收”之意。可通过循肺经敲打及按摩肺经上的穴位达到补养肺气的目的。
总体来说,秋季凡起居、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调摄,皆当遵守“养收”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