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玉:要多用脑子画画,而不是只用手不动脑!

评论家王进玉说:“要多用脑子画画,而不是只用手不动脑。当下很多画家一味地沉迷于低效的,甚至无效的重复劳动——思维的重复、题材的重复、技法的重复等,而缺乏应有的领悟性和理解力,缺乏对艺术创作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以及一种宏观的、带有规律性和前瞻性的探索与把握,以致于很多人只知道怎么画,却不知道究竟该画什么、该表现什么,那么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创作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始终达不到一定水准和高度的根本原因。”

在探讨王进玉的这一深刻见解时,我们不得不深入艺术创作的核心,去审视那些隐藏在画面与笔触背后的思维与灵魂对话。王进玉的话,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当代艺术界,尤其是绘画领域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技艺的精湛与创造力的匮乏之间的鲜明对比。这不仅是对画家群体的警醒,也是对整个艺术创作生态的一次深刻反思。

艺术的本质: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流淌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艺术创作的本质,远非单纯的技术展示或形式的堆砌。它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是创作者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是情感、思想、哲思的集中体现。正如王进玉所言,“要多用脑子画画”,这不仅仅是对画家个体创作习惯的建议,更是对艺术创作本质的一种回归与强调。在艺术创作中,手只是工具,而脑中的思考、感悟与想象,才是推动作品走向深刻与独特的根本动力。

重复劳动与创新的鸿沟
当下,许多画家确实陷入了王进玉所描述的“低效甚至无效的重复劳动”之中。这种重复,不仅体现在技法上的机械模仿,更在于思维模式的固化和题材选择的狭隘。这种状态下的创作,如同在既定的轨道上不断循环,缺乏新意,也难以触及人心。真正的艺术创新,应当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洞察,是对传统与现实的重新审视与解构,是敢于突破既有框架,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与智慧。

领悟力与理解力的培养
王进玉提到的“领悟性和理解力”,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它们关乎艺术家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对艺术的认知深度以及对人性、社会、自然的深刻理解。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艺术家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将其转化为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与独特韵味。因此,对于每一位画家而言,不断提升自己的领悟力与理解力,是通往艺术高峰的必经之路。

宏观视野与前瞻性探索
此外,王进玉还强调了“宏观的、带有规律性和前瞻性的探索与把握”。这要求艺术家不仅要关注眼前的创作实践,更要具备一种超越时空的宏观视野,能够洞察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趋势。在这样的视野下,艺术家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创作位置与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艺术探索与创新。同时,这种前瞻性也促使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尝试新的技法、新的材料、新的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与观众的需求。

结语:回归艺术的本真
综上所述,王进玉的观点为我们揭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在技艺的精进与创造力的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答案或许就藏在我们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之中。作为艺术家,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勇于挑战自我,敢于突破常规,用脑子去画画,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作品去传达我们的思考与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创作出更多触动人心、启迪智慧的艺术佳作。(孙宁)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