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寂寞
关于寂寞,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这样说:“你一定有过这种感觉,当你心事重重,渴望找个人谈一谈的时候,他来了,可是你们的谈话成了两条歪七扭八的曲线,就那么凄凉地、乏力地延伸下去。你敷衍着、笑着,装做很投机的样子。于是,你心里渴望他离去,让你静下来,静下来啃噬那属于你自己的寂寞。”
是啊,寂寞就是那种无人倾诉的感觉,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都无人分享。当你希望自己的忧伤和快乐可以与人分享的时候,得到的却只是寂寞。并没有人关心你的快乐或者悲伤,每个人在乎的只是他自己,你以为能得到共鸣,得到的却是嫉妒或者嘲笑,你的快乐引起他人的不满,你的痛苦让人感到了快乐;你以为的朋友其实是你的敌人,你以为的友谊不过是一厢情愿或者无聊时的相互利用,你以为的爱不过是过眼云烟,彼此寂寞的消遣,你的亲人会象蚂蝗一样吸吮你的血,或者象马蜂一样叮咬你,想至你于死地,你的亲戚会象见财起意的歹徒一样落井下石,等着看你落入深渊不得翻身,当你想倾诉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人可以倾诉,自己的忧伤,只有自己体会,你只是一个人行走在世上。
马尔克斯说:"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想起杜拉斯在她的小说《情人》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他大概经常到这个房间来,这个人大概和女人做爱不在少数,他这个人又总是胆小害怕,他大概用多和女人做爱的办法来制服恐惧”。意思是花心放荡的男人胆子很小,通过和女性做爱来克服自己对于寂寞和独处的恐惧。
“他是个孤独的人,既不属于她,也不属于任何人,而且无论她,无论任何人都不可能减轻他的孤独感。即使全世界所有善良和坚强的人都聚集到这儿来,拥抱他,安慰他,爱抚他,他也仍然是孤独的”。安德列耶夫这样讲述《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
“不管他们一起憧憬也好,同榻而眠也罢——哭泣的时候她总是孤独一人”,茨维塔耶娃这样说。
人们象刺猬一样,离近了,彼此的刺会伤害对方,离远了又觉得孤独寂寞冷,人们既需要彼此靠近,取暖,又不得不因为彼此的刺而保持距离。
人类活在欲望和无聊中,欲望没有实现的时候感到痛苦,欲望实现了,感到无聊。就象歌手张镐哲唱的《谋杀寂寞》那首歌一样:"在天黑以后,往热闹地方躲,跟着别人努力快活, 可惜心里头,有定时的闹钟,提醒你有多寂寞" ,“有的人用恋爱来谋杀寂寞,结果变成失恋的高手,有的人用工作来谋杀寂寞,结果朋友变老板一个,有的人用睡觉来谋杀寂寞,噩梦没停过……”
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被家人放在家里独自一人的时候,或者醒来发觉自己在别人的家里的时候,那种陌生的感觉,使人害怕,没有父母温暖的怀抱,那种孤独无助的感觉,令人感到了生命的寂寞和荒凉。
小时候总是盼着有一天能交到很多朋友,觉得有朋友陪伴自己,就不会那么寂寞了,结果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就是一个小朋友沿着圆圈跑,大家一起唱“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歌,等小朋友走到你身后,悄悄拍你一下,你就必须开始追他,追不上,你就开始围着圆圈跑,找到下一个小朋友,循环这个游戏。这复杂的游戏规则吓到我了,要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表演节目,要唱要跳,还要注意谁走到了自己的身后,自己被拍到简直就是一个噩梦开始了。我才发觉自己要交朋友的愿望竟然被这个可怕的游戏粉碎了。我提醒吊胆的念着,希望自己千万不要被别的小朋友盯上,在背后拍到自己的肩膀,当众表演节目。老师把孩子们当猴耍,把交朋友变成了可怕的事。我发觉自己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在起来,还不如自己在家看着墙上的字画,看画报和小人书有趣呢,时时得小心别被别的小朋友拍到自己,自己就要象疯子似的跑起来,追别的小朋友,看着他们都那么喜欢这个游戏,我觉得自己很孤单。
有什么比在人群中更能感到自己的孤独的呢?当我来到集体宿舍的时候,当我被老师当众训斥的时候,当我被迫在人群中跑步,按学校的要求,每个人都要晨跑,我孤单一人在人群中奔跑,没有一个朋友的慌乱的心情。幸好这都过去了,集体生活是可怕的。我宁可独处,也不想和别有用心的人在一起相处,那些带着自己的不满和嫉妒讽刺别人的人,那些女生之间的斗心斗角,都使人厌倦了人和人之间的相处。
走过青春的荆棘,回头看,正如梭罗说的那样: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
有的人却很享受孤独和寂寞,就象一个人说的那样:"我很喜欢一个人在家喝酒。先把房间打扫干净,再准备好新洗过的浴巾和睡衣泡个热水澡,认真地洗干净头发和身体,一身清爽后悠闲地看着电视,喝着冰镇的酒,这是我现在生活里最放松的时间。不管喝多少,心情都绝不会悲伤或寂寞。只是非常坦诚、单纯地感觉到幸福。"
“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做很多事。一个人的日子固然寂寞,但更多时候是因寂寞而快乐。极致的幸福,存在于孤独的深海。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我逐渐与自己达成和解”。
"一个人跟寂寞是两回事。一个人可以不寂寞,假如你乐在其中,享受宁静和独处的话。两个人也可以很寂寞,当你们无法沟通,无法欣赏彼此存在的价值,无法分享爱与关怀时。"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被寂寞吞噬,有时当人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沉静下来时,生活反倒渐渐开朗豁达起来成为更好的自己”。绵卷卷
@无畏hyp: 此刻很孤独,也许将来会开心的时候,回来看自己此时的心情,也依旧很可惜。 生命和青春,都会与很多人道别。
《情书》的导演岩井俊二是个善于拍出人内心深处情感的人,他说:“要是三年前你问我想成为怎么样的人, 我一定不假思索地说, 我想成为与所有人都能打成一片的人。 要是你今天在问我同一个问题, 我肯定说,我还是维持现在清高冷傲的现状就好了。 这样没有人来打扰我,省掉了许多麻烦。 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得耐得住寂寞。"
我想,岩井俊二说的是对的,要想得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必须保持孤独,要想得到世俗的成功,加入人群中,去热闹的地方寻找名利,就会失去了心灵的宁静,不得不加入到争名夺利的烦恼和失去自我,迷失自我的危险中去。
正如黑塞说的那样:“上帝用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这就是经过了人群中的寂寞,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并且选择孤独的人说的话。
“如果一个人想要做一件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事情,那么往往只能一个人独自去做”。的确,理查德·耶茨说的正是每个人面临选择的时候,无论是谁,都无法取代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只能由自己去做出决定和承担起自己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