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本书了,这次说说上班之外

忙了一周,终于忙完了,今天来说说川叔的新书,第六本了《上班哪有不“ 疯 ”的》,距离十本结束,还有4本。
我现在是真的相信语言的力量了,当时莫名其妙在心里响应出的一句【如果这一生只能写十本书,那它们该是什么样子】。
最近才慢慢悟道了这句话的答案,可能这十本书经过的十几年,只是为了让我去体验作者的这个身份,而体验过了,就彻底放下。
或许那时候我就不再出书了,成为某个青年旅社的老板,每天做我最喜欢的洗衣服的工作,晒晒床单,秋天以后,门口弄个锅,熬一锅鸡汤,谁来住店,就分一碗。
没有什么身份是不能被放下的。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重读了一下这本书,毕竟从交稿到出版,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我查了一下记录,还是2023年3月7日写完的。
再读,还是会爱上那时候自己写的文字。
我相信文字是无法复制的,那时那刻的那个状态,过去了就过去了。
写下来的也不过是生命的体验。

留意并记录生命里的体验,是我一直有在做的事。
但我从未想过,写书这件事也会变成一个完整的体验。
这本书虽然书名叫《上班哪有不疯的》,但其实要说的话都在书下面的宣传语上,就是那句【不上班会不会活得更好】。
因为书名如果和什么失业啊,辞职啊有关,怕过不了审……
如果上班让人发疯,那不上班会不会好过?
答案是,不一定。
我在这本书里给你真实展现了不上班之后的四年,我是如何度过的,经历了每天睡到自然醒的特别爽,也经历了做手术、大过敏、低价值感的特别弱,再到挣扎着爬起来,想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的找自己。
每个阶段都是真实发生的,适合想辞职但不敢辞的你,提前看看,权当预习。
毕竟辞职之后可能的确没那么好。
也适合经历裁员暂时找不到工作,想着要不自己干点啥的人,我在第二章着重分享了如何管理自己,接到工作单子如何能快速调动起自己的小窍门,第三章还现身说法的讲到如何做项目,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业务模式等。
如果你暂时还没有辞职的勇气,但上班又让你气不顺,想苟着,但又内耗,可能第四章就是药了。
我自己记录了自己寻医问药,如何面对焦虑、自我接纳、原生家庭,以及种种自我疗愈的经历,以及总结了一些方法。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和前几本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不同可能是……我的画被编辑采用啦!!哈哈哈!!!
内文排版里的小插图都是我自己画的,虽然被缩的很小,但怎么感觉有种圆梦的感动呢?
还有就是,责编还把它们做成了小贴纸,哈哈哈!我可太感动了。

除此之外就是,这本书里,我写了很多曾在我生命里出现过的朋友。
可能写的时候她们还不知道。
比如给我写过小纸条留言的学员,我今天发了截图给她,她很吃惊。

还有我在头马演讲俱乐部认识的读者,以及我收的徒弟。


这些人忽然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悄然退场,只能用文字的方式选择记住。
还有我认识的姐姐,也是如今项目的创始人。
她直到做完手术都在挂念着我,我今天发微信给她说,谢谢你在我还没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时候,提前帮我做了预习……

我相信每个人的来到都是一份礼物。
而这本书也是在写的过程里,我突然冒出那句【这是我送给当下这个时代的礼物】
一颗情绪的镇静剂。
我知道可能这个作用微乎其微,但我依旧发愿不变,能影响一个是一个。
也恳请读过之后的你,如果觉得身边的人有需要,可以把这本书转送给他。
如果未来不一定会好,我们当下发疯不解决什么问题。
可能最难的反而是平静,从身到心,从内到外,调频归零。
我还为一些爱学干货的伙伴,在每个章节的最后,送上了总结的小TIPS。

我希望这本书可以送给这个充满焦虑和浮躁的时刻。
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安抚每一次发疯之后又陷入恐惧和迷茫的你。
我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更多人的进入自己的觉醒时刻。
我希望这本书可以让40岁以后的我们更平和与坦诚。
以前我会说,每次写完一本书都像扒了一层皮,只有这次不同。
这次我仿佛是进入了一场超能力的体验,第一次体会到了全然的平和、喜悦,体会到一种巨大的丰盛流经我,转化成文字,送到你的面前。
这是我收到的一份来自更高维的礼物,也期待你能喜欢。
一切如常如是,皆是我所愿。
今天为看到此处的你争取到了五折的机会,截止到9月30日有效。

扫码即可下单,也感谢每一位将这本书传递出去的你。
小川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确诊痛风后,更想你了 (18人喜欢)
- 咋回事?突然就瘸了?! (9人喜欢)
- 爱就是爱呀,你在用什么发心做时间管理 (12人喜欢)
- 悄悄的,我把妈妈留在了西园寺 (17人喜欢)
- 云记06:迟来的告别时刻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