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理学更厉害的脑科学解释:关于创伤影响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脑科学 的书,《你经历了什么》让我惊艳的是从神经大脑的角度解释童年创伤对性格的塑造,其中很多与原生家庭有关。
看完书我知道了为什么没有感受过爱的人不会爱,因为大脑不会执行没有被写入的程序,大脑只会依据过去作判断,这也是为什么被虐待的人还是会选择受虐的关系,因为熟悉,熟悉的痛苦比未知的痛苦让人好受。英剧 Such good girls 里面的 Belly 因为父亲是瘾君子,明知男友出轨,但也硬要和瘾君子男友在一起,还不断说服自己男友是爱自己的。
婴儿时期大脑和神经迅速发展,那个时候父母的对待方式(比如回应频率和方式)会极大程度影响小孩的应激系统发育。长期的不安、不可预测的压力和负面影响会造成敏感脆弱的性格,之后就是为了避免冲突的#讨好型人格 ;但如果压力适度,且和家人有足够的连接,孩子就能培养足够的复元力。
大脑🧠天生喜欢熟悉的东西,但只要活着就一直具备可塑性。可以刻意用行动和持续的某种经历去纠偏,自我暗示也是一个好办法,谷爱凌暗示自己喜欢上恐惧,不断突破自己就是一个例子。
本书还提出神经序列疗法的关键,即创伤知情。从“你出了什么问题?”到“你经历了什么?”的提问转变,是一种关怀的体现,也是一种从脑发育、创伤感知系统入手的更科学的解释。
稳定健康的人际连接是疗愈的关键,作者提到有节律(如散步、拍球、跳舞等)的活动可以帮忙调整应激状态,让理性的大脑皮质更多参与决策。
创伤的影响深远而且广泛,会跨越几代人和不同人群。每个人都有要完成的心灵任务,祝愿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式让自己的大脑和内心更强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