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千年瓷都 五彩醴陵
醴陵既是“荆楚古邑”,更是“潭州望邑”,人文渊薮、产业长盛。从“瓷”出发,一路向北,既能纵情山水体验田园生活,也能置身闹市沉醉烟火纷繁,还能身临古建感受文化熏陶。游客可以用一个周末,了解远起东汉、跨越唐宋、盛于明清的醴陵制瓷史,同时还可体验“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看大剧”的行程。
中国陶瓷谷, 醴陵窑, 耿传公祠, 枫溪谷, 芋园文化旅游景区, 渌江书院, 瓷城古韵·一江两岸等组成“湖南·千年瓷都 五彩醴陵”,列如“营造之美,自在乡村”。
醴陵窑遗址,是我国保留规模较大、遗迹分布较为集中的古瓷窑遗址群。总分布面积一百三十平方公里,见证了醴陵从东汉时期开始烧制瓷器的历史,是醴陵瓷业的发源地,是釉下五彩瓷的创烧地,是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的“活辞典”,位于核心区沩山窑区的月形湾古窑厂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古窑址之一,完整地保存了碓泥作坊、澄泥池、制瓷作坊、窑炉、仓库及窑主用房等,呈现了醴陵窑传统制瓷工艺流程。

黄乡民居,又名耿传公祠,位于醴陵隆兴坳村,始建于1861年。采用湘东地区典型的庭院式布局,融入南方明清时期建筑的文化理念,为单层砖木小青瓦结构,是当时醴陵乃至湘东地区颇具影响的典型晚清古建筑,也是醴陵市红色旅游和农耕文化展示区的一部分。

渌江书院,是醴陵八所书院中办学规模大、办学时间长、影响深远的一所书院,也是醴陵保存至今的书院。朱熹、王守仁曾在此讲学,左宗棠曾任山长,李立三、左权等均在此求学。书院前有西山“第一芳润”之称的“洗心泉”、左旁是靖兴寺、宋名臣祠、五贤堂等;步入后山,有宁太一墓、李畋殿、望江楼等。

瓷器口,以明清古建为蓝本,以湖湘文化、陶瓷文化、民俗风情为灵魂,生动还原明清市井生活场景,传递远古的文明气息。这条古文化街包含明清古建筑群、湖南官立瓷业学堂、釉下五彩瓷传承创新中心、民俗民情民风演艺,情境化地呈现出中国建筑文化、陶瓷文化与民俗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国彩醴陵》实景剧:全国首部瓷文化烟花实景剧,将醴陵的两大特色产业陶瓷和烟花完美融入其中,实景剧的舞台放在醴陵陶子湖,通过灯光、音效、舞美、水幕、烟花等海陆空的全景方式,将舞台艺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醴陵的风土人情与山水风光。

枫溪谷:坐拥2000亩森林,是省内闻名的康养胜地。曾是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的林场,谷内山如髻、水如带、三面环山。春天,满目青翠百花香;入夏,潺潺溪水透清凉;秋季,漫山枫叶红胜火;冬日,寂静山林闻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