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读·西游·四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行者道:“我那师父,不听我劝解,就弄死他也不亏! 但只你等怎么快作法,将这铙钹掀开,放我出来,再作处治。这里面不通光亮,满身暴燥,却不闷杀我也。”
暴躁骂起人来,猴哥真是什么都不讲究。
角就长有碗来粗细。那钹口倒也不像金铸的,好似皮肉长成的,顺着亢金龙的角,紧紧噙住,四下里更无一丝拔缝。行者摸着他的角,叫道:“不济事!上下没有一毫松处。没奈何,你忍着些儿疼,带我出去。”
又是名场面,这一段一直被认为是西游记中最强烈的性暗示场面,仔细读来,的确有些道理,更何况, 这就是在黄眉的场子里,那不是也是了……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弟子无依无倚,故来拜请菩萨,大展威力,将那收水母之神通,拯生民之妙用,同弟子去救师父一难。取得经回,永传中国,扬我佛之智慧,兴般若之波罗也。”国师王道:“你今日之事,诚我佛教之兴隆,理当亲去。奈时值初夏,正淮水泛涨之时。新收了水猿大圣,那厮遇水即兴,恐我去后,他乘空生顽,无神可治。今著小徒领四将和你去助力,炼魔收伏罢。”
孙悟空现在说起话来,如果不是我心存着他也在慢慢精进的认知,真要说他这个角色OOC了——另,此处“水猿大圣”一般被认为就是传说中极有可能是孙悟空原型之一的“无支祁” (此说是鲁迅先生首倡):
借用Wiki的定义: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行者笑道:“师父放心。若是没有借宿处,我三人都有些本事,叫八戒砍草,沙和尚扳松,老孙会做木匠,就在那路上搭个篷庵,好道也住得年把。你忙怎的?”
又来——这种动不动分工干活的项目经理的老梗,他们都很爱玩啊;
老者道:“他也只舍得一命,我们又使勾闷数钱粮。”
实在让人心寒,这短短几段,实在塑造出了西游全书最让人生厌的“受害者”嘴脸。
行者又笑道:“越不停当。但说要了田,就要养马当差,纳粮办草,黄昏不得睡,五鼓不得眠。好倒弄杀人也!
看得通透——算是做了三年乞丐,皇帝都不做,何况取经人乎?
“好耍子!好耍子!原来是个有行止的妖精,该和他做朋友。”沙僧道:“这般黑夜,又不曾觌面相逢,怎么就知好歹?”八戒道:“古人云:‘夜行以烛,无烛则止。’你看他打一对灯笼引路,必定是个好的。”是个有钱的子弟。沙僧道:“你错看了,那不是一对灯笼,是妖精的两只眼亮。”
讲起相声来,连沙僧都出手了,当然有趣。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胡谈!和尚又不犯法,拿我怎的?我们走过去,到郑家店买些调和来。”八戒道:“罢,罢,罢!我不撞祸。这一挤到人丛里,把耳躲捽了两捽,諕得他跌跌爬爬,跌死几个,我倒偿命哩。”行者道:“既然如此,你在这壁根下站定,等我过去买了回来,与你买素面、烧饼吃罢。”那呆子将碗盏递与行者,把嘴拄着墙根,背着脸,死也不动。
西游有趣,八戒功不可没,活该他可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大圣却才缓步出宫,一言偶中,他就极会装胖。 早有在傍(一)〔听〕见的太监,已先对众报知。
令人发靥,这一部分在电视剧里也极其有趣,但是有趣的是幼时看几个徒弟如何攒出稀奇古怪的灵药;但是书里最有趣的却是孙悟空装有道神医的那股子让人忍俊不禁的范儿!
另,文中悬丝把脉,信口断症,写的洋洋洒洒,简直炫技,不能不感叹西游果然才子书。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像伏妖王
妖王道:“可有个姓外的么?”外乃不亲之意。娘娘道:“我在宫,只知内里辅助君王,早晚教诲妃嫔。外事无边,我怎记得名姓?”妖王道:“这来者称为‘外公’,我想着《百家姓》上更无个姓外的。娘娘赋性聪明,出身高贵,居皇宫之中,必多览书籍,记得那本书上有此姓也?”娘娘道:“止《千字文》上有句‘外受傅训’,想必就是此矣。”外公都出在《千字文》上,妙不可言。
孙悟空端的是佛道儒三教皆通——可是,他损起人来,最爱用的还是自称“外公”。
无聊和朋友讨论为什么呢?用“你爷爷”之类不好吗?
我的观点是,外公才可以既可以占便宜,同时又能解释为什么妖怪明明不姓孙却低了辈分。别忘了,西游记(孙悟空)是一本在奇怪的地方讲究逻辑自洽的书啊。
妖王慌了手脚道:“怪哉!怪哉!世情变了!这铃儿想是惧内,雄见了雌,所以不出来了。”
天下惧内的人,读此当浮一大白。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拘得个土地老儿在庙里似推磨的一般乱转。土地婆儿道:“老儿,你转怎的?好道是羊儿风发了。”土地道:“你不知,你不知。有一个齐天大圣来了,我不曾接他,他那里拘我哩。”婆儿道:“你去见他便了,却如何在这里打转?”土地道:“若去见他,他那棍子好不重!他管你好歹就打哩。”婆儿道:“他见你这等老了,那里就打你?”土地道:“他一生好吃没钱酒,偏打老年人。”
这一段真是纯粹为了活跃气氛——
这七个美人儿假若留住我师父,要吃也不勾一顿吃,要用也不勾两日用;要动手轮流一摆布,就是死了。
这呆子好损的嘴,纯粹透着一股酸劲,但是实在忍不住笑啊。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三藏正然行处,忽见一座高山,峰插碧空,真个是摩星碍日。长老心中害怕,叫悟空道:“你看前面这山,十分高耸,但不知有路通行否?”行者笑道:“师父说那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陈知&游园惊梦的一首《反唱西游》,副歌就是化用了这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人船”,甚至《黑神话·悟空》的结局动画,肯定也是从这首歌里得到的灵感——反向叙述整个西游故事,直至原点。
区别在于,歌里的反向真的回溯到了石猴出世的那块灵石,一切归元;而游戏里则是回到了自由的心态,要打上天庭。各有各的趣味。
附歌词:
自家见了,又不忍道:“咦,他倒是个好意,把些家常话儿都与我说了,我怎么却这一下子就结果了他?也罢,也罢,左右是左右。”
打了七十多回妖怪,大圣就连杀人都不眨过眼,到了此刻,心存一念,也是善哉。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三怪道:“且不要吃酒。孙行者溜撒,他会逃遁之法,只怕走了。”
好,又是家乡话!“溜撒”,懂的自然懂。而且后来一查,这个词似乎很多地方都在用,可是要把它当作是书面语言吧,却又少见于文字。当然这次出圈了:
过场动画中,孙悟空对着天兵天将一句:溜撒点,一起上吧!导致很多人都在发,甚至影响了我试图搞清楚词源的努力……
那呆子慌了道:“哥哥没眼色。我又粗夯,无甚本事,走路扛风,跟你何益?”行者道:“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
这对兄弟,当真损友。好个放屁添风。
大圣道:“我儿子,你不知事!老孙保唐僧取经,从广里过,带了个摺叠锅儿,进来煮杂碎吃,将你这里边的肝肠肚肺,细细儿受用,还勾盘缠到清明哩!”那二魔大惊道:“哥阿,这猴子他干得出来。”三魔道:“哥阿,吃了杂碎也罢,不知在那里支锅?”行者道:“三叉骨上好支锅。”三魔道:“不好了,假若支起锅,烧动火,烟煼到鼻孔里,打喷嚏么?”行者笑道:“没事。等老孙把金箍棒往顶门里一搠,搠个窟窿,一则当天窗,二来当烟洞。”
折叠火锅,吃杂碎,然后还和妖怪本人商量起了吃法和善后,作者实在是个趣人。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攒攒簇簇妖魔怪,四门都是狠精灵。斑斓老虎为都管,白面雄彪作总兵。丫叉角鹿传文引,伶俐狐狸当道行。千尺大蟒围城走,万丈长蛇占路程。楼下苍狼呼食伴,亭前花豹作人声。摇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铺尽山精。狡兔开门弄买卖,野猪挑担赶营生。先年原是天朝国,如今翻作虎狼城。
狮驼国一章,一直被认为是西游路上妖怪势力的顶峰,以及西游本身暗黑底色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段也是如果只是当作套话、行活粗粗略过,也许就不在意了。可是如果真的字字琢磨,的确让人毛骨悚然。
说大王原有令在前,不许吓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吓,一吓就肉酸,不中吃了。
可是,真的暗黑吗?作者也不想把西游记写的普罗大众不爱看吧,所以接下来,用插科打诨的方式,写起了《舌尖上的西游》把我看乐了好几回。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以他会驾觔斗云,一去有十万八千里路,所以诸神不能赶上。这妖精搧一翅就有九万里,两搧就赶过了,所以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
作者的理科之魂又按捺不住了,做起了应用题。
又听得二怪说:“猪八戒不好蒸。”
八戒欢喜道:“阿弥陀佛!是那个积阴骘的说我不好蒸?”
三怪道:“不好蒸,剥了皮蒸。”
八戒慌了,厉声喊道:“不要剥皮!粗自粗,汤响就烂了。”
老怪道:“不好蒸的安在底下一隔。”
行者笑道:“八戒莫怕,是雏儿,不是把势。”
沙僧道:“怎么认得?”
行者道:“大凡蒸东西,都从上边起,不好蒸的安在上头一隔,多烧把火,圆了气,就好了。若安在底下,一住了气,就烧半年也是不得气上的。他说八戒不好蒸,安在底下,不是雏儿是甚的!”
八戒道:“哥阿,依你说,就活活的弄杀人了。他打紧见不上气,抬开了,把我翻转过来,再烧起火,弄得我两边俱熟,中间不夹生了?”
光引用就够了,不需要多解释,妙人,妙笔。一波三折,平地起浪。
他瞌睡虫儿还有几个,送了他罢。
最后的瞌睡虫都耗在了蒸笼边了——
“唐僧烧了几滚了?”
绝不以凡笔答时间,此处可与“山桃吃饱了七回”并读……
叫道:“兄弟,不好了!那猴子真是个地里鬼,那里请得个主人公来也!”三魔道:“大哥休得悚惧。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
这才是干大事的妖怪!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行者道:“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三藏啊三藏,若无悟空,难抵西天啊。
师兄常时也看得不差。既这等说,不要管他,我们去罢。
这也是团队的成长啊,回看前文,唏嘘。
也要问个拐带人口。师父追了度牒,打个小死;这才弄得和尚不的做,老婆不的娶,两头空也。八戒该问充军;沙僧也问摆站;我老孙也不得干净,饶我口能,怎么折辩,也要问个不应。”自然不合。〇看他条例烂熟,岂是个方外君子?
好好好,西行团队各个懂法,嘴尖舌利,所谓刑法是门派的最高心法,不欺我。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八戒上前道:“师兄,师父说不好,你只管说好,十分不尴尬。我们趁早商量,先卖了马,典了行囊,买棺木送终散火。”
你回来了,八戒……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下)〔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问哪吒道:“孩儿,你以剑架住我刀,有何话说?”
用典精妙,忍俊不禁。
放下宝塔,便亲手来解行者。行者就放起刁来,道:“那个敢解我!要便连绳儿抬去见驾,老孙的官事才赢。”慌得天王手软,太子无言,众家将委委而退。
行者道:“古人说得好:死了莫与老头儿同墓。干净会揭挑人!我也只是做弼马温,闹天宫罢了,再无甚大事。依理按法看来,也不过是和奸。也罢,也罢,看你老人家面皮,还教他自己来解。”天王才敢向前解了缚,请行者着衣上坐,一一上前施礼。
大圣无理也要声高,何况这次占了道理还吃了亏,可不要扶摇直上——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似你这般恐惧惊惶,神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中虚外实,先为“难”字一逗。且莫胡疑,随我去。”那长老闻言,心神顿爽,万虑皆休。
反扣前文:“你若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那行者一生豪杰,再不晓得暗算计人。
这……谁说的,作者你吃书了。
八戒道:“我的儿,不可欺负我!我家里人来也!” 八戒道:“哥哥,你知道,公子登筵,不醉即饱;壮士临阵,不死带伤。”
八戒真文豪。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八戒滴泪道:“哥阿,仔细着,莫连你也捞去了,我们不好哭得。哭一声师父,哭一声师兄,就要哭得乱了。”行者道:“没事,我自有手段。”
忍不住记录八戒每次的金句。
即将毫毛拔了一把,口中嚼碎,轻轻吹出,暗念咒语,都教变做瞌睡虫儿,往那众妖脸上抛去。一个个钻入鼻中,小妖渐渐打盹,不一时,都睡倒了。只有那个老妖睡不稳,他两只手揉头搓脸,不住的打涕喷,捏鼻子。行者道:“莫是他晓得了?与他个双掭灯。”又拔一根毫毛,依母儿做了,抛在他脸上,钻于鼻孔内,两个虫儿一个从左进,一个从右入,那老妖爬起来,伸伸腰,打两个呵忺,呼呼的也睡倒了。
此时开始,终于用完了原始的瞌睡虫(应该仅剩一只了),所以一律毫毛代替。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致旱 孙大圣劝善施霖
那郡侯原来十分清正贤良,爱民心重,不知千金何来。
凤仙郡一章,从头到尾透着点不协调,尤其此点,处处写郡侯清正,却处处有着写不清楚的暗处。
比泾河雨数,又少了三寸六点。
昨日见人锐评媒体投票作假,泾河龙王这一节堪称数据造假导致惨烈后果的绝佳例子,实在妥帖。而此次写雨水,依然有零有整,依然是在虚构小说里努力建立扎实‘现实感’的努力吧……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不日要割剐你师之肉,使酥合香油煎吃哩。
怎么看着觉得挺香的。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
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
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
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傍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靶!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甚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
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
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大圣变禅僧,西游变坛经,此处忽然一变,实在绝妙。西天将至,正果待成。
八戒道:“哥哥又说差了。师父做了驸马,到宫中与皇帝的女儿交欢,又不是爬山踵路,遇怪逢魔,要你保护他怎的?他那样一把子年纪,岂不知被窝里之事,要你去扶揝?”
悟空说禅,悟能开车。
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体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我是天竺国国王公主。因为夜间玩月观花,被风刮至于此。”’那老僧多知人礼,即将公主锁在一间僻静房中,惟恐本寺顽僧污染,只说:‘是妖精,被我锁住。’
如前,作者聪明就在此处,但写故事,且撇开所谓贞洁的困境。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
我老孙特来取你,到阳世间对明此事。既蒙菩萨放回,又延你阳寿一纪,待十二年之后,你再来也。”
和故事无关,只是读到这里忽然想到,倘若事情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死而复生,且清楚知道自己阳寿还有十二年,我会接下来度过怎样的人生呢?大可敷衍一篇长文来。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他们三人也一齐声相和。
唐僧于无底船上见已是尸身的自己沿河而下,脱离了肉体凡胎,徒弟几人纷纷拍手相贺,这一幕超现实的场景,让人一时触动不已——虽然在西游记这样的高魔世界里谈‘超现实’,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经》沾住了几卷,遂将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经》不全。
把故事和现实扣合,这也是传奇小说常用的妙笔,而西游记行文到此,往中土(也就是大部分读者最熟悉的‘现实’)回归过程中,也慢慢用传说开始扣合历史了。
三藏懊悔道:“是我们怠慢了,不曾看顾得。”行者笑道,“不在此,不在此。盖天地不全。这经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应不全之奥妙也。岂人力所能与耶?”
悟空真得道也。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久劳远涉。今已贞观二十七年矣
似作者才子,会不知道贞观并无二十七年乎?
这就仿佛是《盗梦空间》里不倒的陀螺一样,是作者留下的梦境图腾吧?
《圣教序》
又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历史典故了,唐太宗为归来的三藏写下的《圣教序》就这样嵌在了《西游记》的终章,是的,传说已经结束,而历史正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