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感受 把情感具象化
本文约1500字,感谢阅读。
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就是具象化。情感看不见摸不着,往往被我们忽视,但情感又有着极大的力量,冲击着内心,不容忽视。把情感具象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情感,调节感受。
分享一个具象化情感的方法,出自《停止自我破坏》。
第一步,觉察、定位。回想一下最近困扰过你的某种情感,然后把它写在本子上。
第二步,区分情感和产生情感的自己。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来,进行几次深呼吸。想象你在体内寻找代表这种情感的物体,慢慢地把它拿出来,摆在自己面前。它可能是一团橡皮泥、一个大保龄球,甚至是一块木头。
第三步,观察、感知。调动自己的五感去感受这个具象化的代表物,一个一个来。
1.视觉: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它是什么颜色?它的大小、形状、轮廓是什么样子?
2.触觉:表面光滑还是粗糙?沉重还是轻盈?温热还是冰凉?
3.听觉:非常安静还是会发出声音?如果发出了声音,请把这种声音描述出来。
4.嗅觉:它有味道吗?如果有,是香味还是臭味?
5.味觉:如果你能咬一块这个东西尝尝,它是什么味道的?味苦、酸涩、过咸、甜蜜,还是以上皆有?
第四步,述情,描述表达自己的感觉。写下来,尽可能从多个具体的维度去写,给这一情感具象物一个详细全面的描述,就像你在跟朋友介绍你最喜欢的宝贝。也可以在笔记本上画出来,在旁边写下你对它的文字刻画。
第五步,与感受互动,慢慢认识到,你是可以接近自己的情感的,并且可以控制它。在你清晰地描述了这个客观物体之后,去想象自己双手握住它。然后想象你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去揉捏、塑造这个物体,从而改变它的状态,比如尺寸、形状、重量、颜色等。
第六步,控制情感。最好可以把它变得更小、更可控。像孙悟空控制金箍棒的大小一样,相信你可以控制那个具象化后的物体。像电影特效一样,施展你的“魔法”,不断地挤压它,直到只有豌豆大小。
第七步,接纳情感,把它当成一个信号。当你完成这种大变小的转化后,想象着把这个只有豌豆大小的情感装进自己的口袋、钱夹或者皮包里。随身带着它,是简单而又安全的事。它会提醒你,你有过什么样的感受,又是怎样把一个强烈的、无形的、带来各种麻烦的想法转变成可控的客观实体。
觉知并控制情感是一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学会这种“魔法”。你能重新控制任何你觉得过于强烈的负面感受,同时改变形态,使其更加安全,还能消除思维内部的情绪警报,避免激发人体的过激生理反应,甚至进一步触发自我破坏行为。
这个练习会削弱负面情绪的影响力,完全改变这些可怕的感受,让它们变得轻松、有趣。当你有了更多的掌控感,就会感知到更少的威胁,也就能更好地追寻自己的目标。
举个例子,我选择的感受是“恐惧”。在我的想象中,它是墨绿色的、黏稠的,像发臭的泥沼,陷进去是咕叽咕叽的声音,苦涩难耐。单是形容它的这一步,都让我感到窒息,我不想碰它,也不想闻它,更别提尝它的味道了。我很抗拒,却觉得无处可去,它很庞大,挤压在每一个角落里。
去握它的时候,我感觉到冰冷。虽然很抗拒,但能让它变小的想法令我充满了希望。我在想象中把它缩小,再缩小,缩成一颗墨绿色的玻璃球,像小时候玩过的玻璃弹珠一样。它那么脆弱,很容易就会碎裂,又那么小,我可以很轻易地暖热它,一不小心还会弄丢。在这种感知里,我突然发现我很平静,一点儿也不害怕了。
我们恐惧的只有恐惧本身,很多后果是过去的残影,早已消失,是想象的未来,即使真的出现,也总有办法应对,生命渺小而又强大。
作为一种情感,恐惧是可以接纳的,可以控制的。玻璃珠很小,但它映射的世界是颠倒的,如果通过它去看世界,也会加上它的固有色滤镜。不妨把它当作一个小玩具,以免影响我们前进的方向和体验。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