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着做点新东西”
之前的文章写过,我认识了一位做社群运营的大佬涛哥:
https://www.douban.com/note/864368513/?_i=7493942G22jF45
于是我斥“重资”加入了涛哥组织的各种群,有写作的,有AI工具使用的,有介绍各种副业渠道的。
而我饶有兴致地旁观着所有这些玩法,眼界大开。
有一天,涛哥觉得我太不活跃,跟我打了个语音,叮嘱我要果断行动起来,不要再老是学习,要实践啊!
跟涛哥通话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性格上的一个特点:就是总是在寻找有个人“brand”的东西。这个特点从小时候便已经展现,总爱找一些小众的领域,然后一头扎进去。
这个特点甚至影响到了我的职业发展,从最开始的计算机媒体,到后来的社科图书翻译,我都非常享受“学习到新东西”的过程。
但这个特点,以及学习新东西的漫长过程,毫无疑问不是最优赚钱途径。
按理说,我是翻译英语作品的译者,也有很多畅销译作背书,最简单直接的变现渠道毫无疑问应该是做英语教学辅导。
然而为什么,为什么,我的自媒体做着做着方向就跑到介绍巴西柔术去了呢?我猜,我大概是在潜意识上觉得,光是教英语,不够有特色,英语加巴西柔术,能做的人,就很少了。
这个赛道毫无疑问的,相当小众。所有看过的人,不管是练巴西柔术的,还是不练的,都觉得,很好!……但是,“拿不到结果啊”。
加入涛哥的千里会之后,我每天旁观大家热火朝天地探讨各种流量转化的方法,我都觉得很好很有趣,但也有另一个感觉是:不知道如何跟自己嫁接起来。
同时,我也在旁观每一个已经建立起了生意模式的人,形形色色,每个人都各有各的一套。这也促使我思考:适合自己的业务,必然是要从自己内部生长起来。别人的方法,都值得借鉴,但内部的逻辑,一定是适合当事人自己的独特套路。
我无疑可能选择了一条很笨拙的路,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它是能走通而且适合我的。
顺便说一件最近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在9月初的建立这个“习惯养成”群里,我成功地推动了一位小伙伴开始发布她的自媒体视频!另外几位想学各种语言的小伙伴,大家一起设计了一种“角色扮演”朗读法,进步每天都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