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二十九岁
昨天正式搬到鹿特丹了,这座在二战之后重建,融入了现代与欧洲古典的建筑元素的城市。
来荷兰一年,已经待了三座城市了,阿姆、海牙、鹿特丹。想起刚毕业时到上海,也是半年搬了五次家。不停地摇摆、流浪、折腾。
20岁的我,想要的就是“大”,我想要更大的自我,更大的世界。于是,我去到东京,去到上海,去到阿姆斯特丹。现在年近三十,我好像暂时不想要流浪了,想要好好的生活。我想要一个可以歇脚温馨的小家,一个可以在橘色的灯光里和软软的沙发或床上好好休憩,闲了喝一杯小茶或冲一杯拿铁,读一本小书的地方。
这个温暖的画面里是一个人,没有小孩没有小狗亦没有伴侣。现在的我,仅想我自己而已,任何社交都让我劳累。其实我天性就是个安静的小孩儿。还是婴儿的时候就不爱闹腾,甚至是静到外公提议带我去医院检查一下发育是否正常的程度。但母亲是个非常外向呼朋引伴的人,她天生地觉得与他人交往是一家非常自然、理所应当和极其容易的事。她不理解我有时候的不快乐,认为只要变得开朗一切都会鲜活起来。这让我觉得自己活得好像是个错误,拼命地想要扭转自己的性格,结果当然是痛苦且失败的。现在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生性就是这样,没什么对错,顺其自然即可。
二十七岁,我做了出国的决定。二十八岁,我实施了这个动作。现在想来,这个决定真的太过于勇猛和大胆。没有工作和收入,约等于零的存款,没有亲人和朋友,甚至没有任何认识的人,也完全不熟悉这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运行情况,就这么只身一人卯着劲来了。这样的“无准备之仗”让我走得非常磕绊。我生了一场大病,高烧三十九度五,十天不退,同时左手完全无法动弹。我没法下床,没力气吃饭,使不上劲刷牙和洗脸。荷兰医生却只会让我“回家休息”。我只能靠意志挺下去。
但好在,我找到了工作。工作给了我收入,我可以搬离深夜吸毒敲我门的室友,可以吃更加营养的食物了。这份工作我做的很痛苦,因为太多东西我不会,主管让我走人,但我坚持做下来了。不会的东西我会了,新的工作我也找到了,薪资涨幅很多。
我还认识了一个男孩。诚实说一开始我是奔着签证去的,但后来我发现我喜欢上了他。我可以和他畅聊一切:历史、政治、家庭,甚至月经。他有能力接的住我的一切情绪。之所以是说有能力,因为他并不一定愿意。这样的“似近似远”让我很痛苦。于是,我决定离开。分割也是痛苦万分的。因为和他一起度过了太多太多亲密的时光,好的坏的,我总想第一时刻与他分享。所有好玩儿的地方,我想与他一起去,就像和他一起去的植物园、风车村、樱花公园,还有德国,虽然每次出行我们都要吵架。我们一起吃了很多顿饭。认识他的时候我还不会做饭,主要是他做,那时候觉得简简单单的就很美味。换做别人,同样的白人饭摆在我面前,我并不见得吃的下去。
也有见其他男孩,但好像并没有遇到,让我不累的人。现阶段就这样吧,也挺好的。
父母总会顺口溜一样地问“找男朋友没啊?”过去我可能就会发脾气了:“别催!”但现在不会了,我知道他们能说的不外乎于此,以及“别去那么远,回来吧”。再多,也没有了。他们不理解我走了多远才走到这里,怎么可能轻易折返。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哪怕是我的爸爸,这个在我成长中时而在,又时而不在的人,也会在生日时给我打电话“明天生日了,生日快乐。”小时候,因为父母关系不好,我很痛苦,我总幻想着爸爸消失吧,这一切痛苦就解脱了,不存在了。这两年爸爸身体不好,而且是越来越不好了,我总觉得某一天,可能我就真的没有爸爸了,我好像,在静静地等着那一刻的到来。我不知道如果真的到来,是否会与现在有不同。因为我好像已经忘了很久“我有爸爸”“爸爸爱着我”这件事情。
写到这儿,我发现自己一路真的充满了太多的波折。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的人生这么这么地痛苦?”但今年我意识到一个事:出身贫寒又渴望突破,就是会困难的。要说今年的成就,其中一个当属成功地运行了一个公益组织,帮助几十个孩子真切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手中有几十个孩子,你看着他们的出身如何,看着他们努力向上,看着他们跌跌撞撞,再看着他们一点点站起来向前。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小社会的缩影,也明白了我为何一路行之艰难。
运行自己的公益组织,帮助像自己一样踽踽独行的人找到光亮和方向,点亮未来,是我一直以来就想做的事,今年我把它做成了,而且还是在自己这么摇摇晃晃的时期。我很骄傲。我这个人,一直有股子劲:我想做的事,我一定要做到。有时候也会着急:现在、此刻,我就要做到。但事情哪儿有这么一帆风顺的。每当这个时刻,我便会受挫、沮丧,甚至会怀疑自己:到底还能不能行?幸运地是,我一直在保持思考,保持聆听,保持阅读。读到一本书《小小浮浪记》,主人翁从13岁就开始打工,初中肄业,端盘子、做客服,然后做到产品经理,读硕士,创业,再读到博士。她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前进。我想,如果一个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女孩能做到如此成就,那其实我更可以。我需要的,只是保持学习,保持成长,多一点耐心,陪伴这朵叫做娟儿的小花绽开。所有的困难,都是长线当中的斑点。保持努力,一切自会向我靠来。我想做的其他事情:买房、做模特、舞蹈进步,也都会在悄然之间发生。
这一年我还学会一个事情:国外的月亮也并没有很圆。这一年我去了好些地方,德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最喜欢的,可能还是中国。好吃好玩好方便。比如现在我饿了可以以低廉的价格点个香喷喷的烧烤外卖和奶茶,还可以在超市点个大西瓜外卖到家,然而现在在这低洼之地,我只能去厨房翻翻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充饥,然后辛苦地自己动手做,亦或,饿着。再别提荷兰这破天气,一年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在刮风下雨。仅有的晴天,满打满算,俩星期。
从前我读的学校,非富即贵,就我一个特例,来自于山镇小地,别人说什么穿什么,我根本听不懂。也许别人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我内心总会觉得:他们认为我跟他们不一样,穷酸。会给我画标签,然后默默把我排除在外。现在在荷兰也是一样,我天生的黄皮肤黑头发。他们一看到我就不愿意与我交朋友,甚至歧视,比如明明可以办的事可以有的机会就因为一张亚洲练被拒绝被收走被多收钱。我讨厌这样。从前我讨厌自己,但现在我讨厌他们。我就长这样,这是我独特之处。你不想接纳我,那我也不想融入你。
花了一年,才意识,自己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正身处于一个北方之国,连呼吸的空气,都是冷的。但我不后悔,我只是在体验,在游历世界,寻找适合自己的。这是一个打破局限和愚知,将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中的过程。
还有一件事,是关于精力和时间的分配。我开始刻意的思考和辨别,哪些人和事让我宁静、愉悦和成长,而哪些,让我内耗。比如阅读和学习,是明显会给我精神上带来正反馈的事情;而刷小红书、朋友圈这种碎片化的感官刺激,则带给我的更多是嫉妒的情绪。人也是一样,可能表明看起来友好和关爱,但可能其实它已经让自己有损伤。希望未来,也更多地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正向的人和事,让正向的能量源源不断地成长,滋养自己。所谓“重新养育自己一遍”。
细细碎碎就写到这儿。
生日快乐,娟儿。
2024.09.30
于鹿特丹,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