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书多金句频出的玛丽,为什么遭人烦?只因为这四个字
《傲慢与偏见》中的贝纳特夫妇,一共有5个女儿,这五个女儿各有特点:
大女儿简美貌善良,聪明娴静。
二女儿伊丽莎白活泼开朗,机智狡黠。
三女儿玛丽相貌平平,清高而迂腐。
四女儿基蒂,额,面目模糊,脑子不太灵光,整天跟着小妹厮混,在书中没啥高光时刻和记忆点。
小女儿莉迪亚浅薄张狂,放荡不羁。


以前读《傲慢与偏见》的时候,我一直为玛丽鸣不平,为什么呢?
小说中的她相貌平庸,她自知这点,所以刻意在读书和才艺上面下功夫。
相貌是爹妈给的,没办法改变。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劣势,所以,努力读书,勤奋练琴。
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2005版的玛丽由妲露娜·莱利饰演,清新灵动,还挺美的)

《甄嬛传》中的眉庄,对着甄嬛,曾经有过在这样一段剖白:
“我知道自己才不如你,貌也逊色,便立意修德博一个温婉贤良。你擅长舞艺,我便着意琴技,从来也不逊色于你。”
玛丽的思路和眉庄是一样的,自己的两个姐姐都很漂亮,在外表上,她无法超越了。
于是,只能另辟蹊径,在读书和琴艺上下苦功夫。我觉得她很聪明、很不容易啊。


我之所以为玛丽鸣不平,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她说过很多经典的话。年少时读这本书,玛丽说的很多话,我都要划线摘抄的。
比如:
“虚荣与骄傲是截然不同的东西,然而大家常常把它们当同义词来用。一个人可能骄傲而并不虚荣。
骄傲多半涉及我们自己怎样看自己,而虚荣则涉及我们想别人怎样看我们。”
这段和书名挂钩的金句,就出自玛丽之口。我初中时读,是把它作为经典句子抄录到笔记本里的。

这阵子重读《傲慢与偏见》,我突然就发掘了玛丽的可悲之处,以及遭人烦的地方。
兴之所至,我还看了95版英剧的《傲慢与偏见》,我觉得里面的玛丽选角非常好,完全符合原著形象。迂腐、呆板,眼神呆滞,书呆子气十足。
为什么博览群书、见解不凡的玛丽遭人烦呢?我们来看看她的表现就知道了。

一、
宾利先生搬到了内瑟菲尔德庄园后,带着朋友参加了一场舞会,就是在这场舞会上,达西和伊丽莎白有了龃龉。
宾利让达西不要干站着,去邀请小姐们跳舞,并觉得伊丽莎白就很不错。
结果,达西看了一眼伊丽莎白,冷冷地说道:
“她还过得去,但是还没漂亮到能够打动我的心。眼下,我可没有兴致去抬举那些受到别人冷落的小姐。”


这话可以说非常刻薄了,很不幸,伊丽莎白都听见了,自此以后,她对达西也有了偏见。插句题外话:由此可见,第一印象有多么重要。
参加舞会的第二天,邻居卢卡斯家的几个小姐到贝纳特府上,讨论舞会时候的情景。
大家都说达西太傲慢了,伊丽莎白也因为舞会上受到冷落,颇有微词。

这个时候,玛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
“我认为,骄傲是一般人的通病。从我读过的许多书来看,我相信骄傲确实很普遍,人性特别容易犯这个毛病。
因为有了某种品质,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假想的,就为之沾沾自喜,这在我们当中很少有人例外。
虚荣与骄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个字眼经常给当做同义词混用。一个人可以骄傲而不虚荣。
骄傲多指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虚荣多指我们想要别人对我们抱有什么看法。”

这段话特别有道理,但是,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我只想说,这都说了个啥?
大家在讨论达西先生,但玛丽夸夸其谈,说了一通高见,也没看出来她的态度,巧妙地避开了关键。
而且,这不过是小姐妹之间的small talk,要的就是轻松、随意的氛围。
玛丽却引经据典,发表了长篇大论,还要特意强调“从我读过的许多书来看”,整个给人的感觉确实有点文绉绉、迂腐而刻板。
这通话本身没什么毛病,说得很好,但是在这个时候说出来,不合时宜。


二、
还有一次,简受宾利小姐邀请,去内瑟菲尔德庄园作客,结果淋雨生病了,头痛、喉咙痛,身体很不舒服。
伊丽莎白听说以后,想去看看姐姐。当时家里没有车子,她又不会骑马,只能步行过去。
母亲觉得路上泥泞,等她满身污泥地到了那里,都没有办法见人了。
但是伊丽莎白担心姐姐的身体,觉得只有三英里路,没关系,何况,她只想见姐姐。

这个时候,玛丽又说话了。
“我敬佩你的仁爱举动,但是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感情应该受到理智的约束。依我看,做事总得有个分寸。”
这?就不能好好说人话吗?
玛丽说的话,都非常正确,堪称经典。但是放在当时的语境中 ,总显得非常好笑。难道走路去看姐姐,是失了分寸吗?
书中一直贬抑玛丽,不是没有道理的。她只会迂腐地引用书中观点,说一堆看上去正确的大道理,但是P用都没有。
既不能提供情绪价值,安慰到人,也没有提供实用价值,帮助解决问题。
她说的话真的非常不合时宜。


三、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还是在小说后半部分。
当时,贝内特家最小的女儿莉迪亚跟军官威科姆私奔,全家陷入混乱。父亲里面出去打探消息,母亲受到刺激,天天呆在房间抱怨哭泣。
彼时,伊丽莎白和舅舅舅妈在度假,听说消息以后,连忙赶回家。回到家里以后,伊丽莎白问清楚了情况,安抚了母亲。

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吃晚餐的时候,大家都没怎么说话。
就在这样沉闷的气氛中,玛丽等到大家坐定,摆出了经过深思熟虑的样子,对伊丽莎白小声说:
“这件事真是不幸至极,很可能引起议论纷纷。不过,我们一定要顶住邪恶的逆流,用姐妹之情来安慰彼此受到伤害的心灵。”
又是正确、但毫无意义的废话,而且说得很宏大,这番话没什么用,但又让人无法反驳。


伊丽莎白懒得搭理她,大概也不知道说什么吧。然后,玛丽继续说:
“这件事对莉迪亚虽属不幸,但我们也可由此引以为鉴:女人一旦失去贞操,便永远无可挽回,真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美貌固然不会永驻,名誉又何尝容易保全。对于那些轻薄男子,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伊丽莎白的表现是,惊讶地抬起头,但是因为心情过于沉重,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95版英剧《傲慢与偏见》对这个场景有演绎,当时看到这里,我在心里骂了一句idiot。
妹妹跟人私奔,现在后续的情况也不明朗,这事关他们家庭的名誉,也会对她们姐妹的婚恋造成影响。大家都在忧心、发愁。
玛丽却在这里说什么“女人一旦失去贞操,便永远无可挽回”、“一失足成千古恨”,火上浇油,让人心情更加烦躁。
在剧版中,玛丽说到名誉不容易保全的时候,舅妈忍不住好心说了一句话:“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了。”

但是,玛丽完全看不懂眼色,仍旧自顾自地总结道,“所以,对于那些薄情男子,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真的好尴尬啊,在这种场合下,完全不需要她来进行这番道德说教,她真的,情商堪忧。



如果你不能感受到玛丽的不合时宜,我们不妨来设想这样的情景:
你刚离婚,心情无比糟糕,烦闷、痛苦的情绪还没有过去,然后,你闺蜜问你,“你从这段婚姻中学到了什么?”
是的,婚姻失败了,我们需要反思。但在这个当口,你心里完全被痛苦、伤心、绝望等种种情绪包裹,你还有余力去反思吗?起码要过了这一阵吧?
这种时候,问这个问题就让人不知从何说起,非常不合时宜。

贝纳特先生说,家里有三个傻女儿。之前,我觉得这么说对玛丽不公平,但后来觉得他说得对。
重读《傲慢与偏见》,看到玛丽的种种骚操作,我真的觉得她挺遭人烦的。
其实,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挺常见,我自己有过切身的经历。
读书虽然好,能够增长知识、拓宽眼界、提升认知、陶冶性情,但是也要活学活用,不拘泥于书,不要因为读书多而自负。
保持谦逊低调,即便没有天赋,也不至于因为喜欢卖弄而遭人嘲笑、遭人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