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记——自得其乐的小团体
3 自得其乐的小团体
马奈的朋友亨利·方丹-拉图尔在历史上尽管不是个多么出名的画家,却因善化自己小圈子的著名朋友们而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1870年的《巴迪侬画室》(A Studio in Les Batignolles)中,印象派小团体的著名人物一应俱全,细品可真是趣味十足。穿浅色裤子坐着画画的是马奈,他画的对象是雕塑家阿斯特鲁(Zacharie Astruc)。后面站着的从左到右分别是:德国画家斯歇尔德雷(Otto Schölderer),雷诺阿,左拉,公务员梅特尔(Edmond Maître),画家让·弗雷德里克·巴齐耶(Frédéric Bazille)和莫奈。
这群人中只有马奈拿着画笔,裤子的颜色又浅,是视线的绝对焦点。这样的安排与马奈在整个印象派领军人物的地位完全相符。德国画家斯歇尔德雷是来旅游的,只暂住,与小圈子的关系比较疏远,他站立的位置也最遥远。雷诺阿带着帽子,微微垂着头,神情专注,双手交握,看上去活像个小教士,羞涩而又安静。他旁边的“印象派发言人”左拉转身正对着巴齐耶,目光炯炯,手里攥着他的夹鼻眼睛,两人大概刚说完些什么,可能是对马奈的构图品头论足吧。梅特尔作为画中唯一一位业余艺术家,是音乐迷拉图尔的好友,不算小圈子的人,倒是非常认真地在听巴齐耶和左拉的谈话。巴齐耶站在模特阿斯特鲁的椅子边儿,离后排的左拉和莫奈也没多远,却十分高大突出。巴齐耶是这一群朋友里最富有的,他身出名门,常年开放自己的画室给不那么富裕的朋友们使用,接济拮据的雷诺阿和西斯莱,以及一度贫困潦倒几乎打算轻生的莫奈。画中的他穿着花格子裤,皮鞋锃亮,西服兜里露出一角白手绢,和别人相比简直“光彩翩然”,非常吻合他的谦谦佳公子形象。
1870年时莫奈尚未成名,只在右边角落里只隐约露出个脑袋。他看上去神色温柔,一幅不善言辞的内向模样,估计谁也没想到四年后他就会成为印象派的灵魂人物,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巴齐耶在1870年也画了一幅自己画室景象的油画。在右边谈钢琴的正是音乐爱好者梅特尔。梅特尔脑袋上方墙上挂着的一幅静物出自莫奈,是巴齐耶为帮朋友度过经济难关而特意买下的。静物画左边的人物画《浴室》和上方雷诺阿的大画《人物与风景》都曾被沙龙展无情拒绝。画中间站在画框前戴着帽子,拿一根手杖正进行评说的是巴齐耶非常敬重的马奈,马奈旁边那位穿竖条纹裤的大胡子应该是莫奈。楼梯上下正在对话的两位据说是雷诺阿和斯歇尔德雷。画面正中间侧身立于画框旁的大高个子是巴齐耶自己,但这其实是马奈后来特意加入的一笔。参照拉图尔的《巴迪侬画室》,巴齐耶的比例完全不对头,简直是个小巨人。马奈之所以要特别加入巴齐耶,并放大突出,是因为几个月后,这位爱国心炙的好朋友参加了普法战争,在战争就要结束前一个月英勇阵亡。巴齐耶去世时未满29岁,整个小团体都非常伤心。
心地善良的巴齐耶本来学医,后来进入瑞士画家夏尔·格莱尔(Charles Gleyre)的巴黎画室学习,与雷诺阿、莫奈和西斯莱成为最好的朋友,终于决定弃医从画。这四个人常在一起作画,互为模特。画展中几幅他们相互绘制的肖像画十分有趣:
巴齐耶笔刷下的雷诺阿精干瘦削,蹲坐在椅子上,抿着嘴神情严肃。这个小个子的家伙在四人小圈子中第二小,家境贫困,早年在工厂画过瓷器。尽管他是最早在沙龙展出过作品的一个,却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经济情况十分拮据。巴齐耶的这幅雷诺阿肖像从侧光的角度看,淡蓝背景的笔触纹路竟有梵高那种色泽极为饱和炙烈的稠密感,似乎也有一种直面苦闷的情绪挣扎。雷诺阿画的巴齐耶作画像是1867年时巴齐耶与西斯莱一同画苍鹭时的情景。画中的巴齐耶双脚交叠,手端色盘,正专注地在画布上描绘苍鹭肚皮上的白色羽毛。背景的一幅雪景是莫奈的《冬天通往圣西梅农场的路》。作为答谢,莫奈也立即画了一幅雷诺阿肖像。而雷诺阿这幅基调灰黑、人物形态生动的油画得到了马奈的热情赞赏,被他出钱买下。同时画画的西斯莱也毫不逊色,成品是一幅倒挂着的苍鹭,双翅展开,色泽过渡细腻,光感丰富逼真。雷诺阿十分喜爱西斯莱这幅作品,最终购买下来。
雷诺阿至少画过三幅莫奈肖像,展出的这幅是1875年的雷诺阿作品。画中的莫奈穿着黑布画衣,手执色板与画笔,在工作的间歇停下来看向观众,神态轻松自然,略带笑意。光从莫奈身后的窗子打入,但莫奈的脸却是明亮的。窗口的夹竹桃枝和头顶的小圆帽都给这位已经声名鹊起的画家加入了某种神圣的暗示,雷诺阿本人对莫奈真挚的崇敬与喜爱真是不言自明。
我不会画画,具体的技法笔触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从这些相互关联的画中看出来的倒都是他们这个自得其乐小团体的无限趣味。《莫奈珍品》(The Treasures of Monet)一书中介绍过巴黎的画室制度,当时的成名画家都开办画室,有点类似私塾,名下子弟从临摹石膏像学起,直到油画,为进入法国波尔多国立美术学院做准备。巴齐耶、雷诺阿、莫奈和西斯莱都是格莱尔的学生,同门之谊令人羡慕。他们四个一起画画、写生,一起讨论、出游,在绘画技艺上共同进步,各有所成。这样建立在共同兴趣之上的亲密小团体,是多么的幸运啊。
马奈的朋友亨利·方丹-拉图尔在历史上尽管不是个多么出名的画家,却因善化自己小圈子的著名朋友们而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1870年的《巴迪侬画室》(A Studio in Les Batignolles)中,印象派小团体的著名人物一应俱全,细品可真是趣味十足。穿浅色裤子坐着画画的是马奈,他画的对象是雕塑家阿斯特鲁(Zacharie Astruc)。后面站着的从左到右分别是:德国画家斯歇尔德雷(Otto Schölderer),雷诺阿,左拉,公务员梅特尔(Edmond Maître),画家让·弗雷德里克·巴齐耶(Frédéric Bazille)和莫奈。
![]() |
这群人中只有马奈拿着画笔,裤子的颜色又浅,是视线的绝对焦点。这样的安排与马奈在整个印象派领军人物的地位完全相符。德国画家斯歇尔德雷是来旅游的,只暂住,与小圈子的关系比较疏远,他站立的位置也最遥远。雷诺阿带着帽子,微微垂着头,神情专注,双手交握,看上去活像个小教士,羞涩而又安静。他旁边的“印象派发言人”左拉转身正对着巴齐耶,目光炯炯,手里攥着他的夹鼻眼睛,两人大概刚说完些什么,可能是对马奈的构图品头论足吧。梅特尔作为画中唯一一位业余艺术家,是音乐迷拉图尔的好友,不算小圈子的人,倒是非常认真地在听巴齐耶和左拉的谈话。巴齐耶站在模特阿斯特鲁的椅子边儿,离后排的左拉和莫奈也没多远,却十分高大突出。巴齐耶是这一群朋友里最富有的,他身出名门,常年开放自己的画室给不那么富裕的朋友们使用,接济拮据的雷诺阿和西斯莱,以及一度贫困潦倒几乎打算轻生的莫奈。画中的他穿着花格子裤,皮鞋锃亮,西服兜里露出一角白手绢,和别人相比简直“光彩翩然”,非常吻合他的谦谦佳公子形象。
1870年时莫奈尚未成名,只在右边角落里只隐约露出个脑袋。他看上去神色温柔,一幅不善言辞的内向模样,估计谁也没想到四年后他就会成为印象派的灵魂人物,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 |
巴齐耶在1870年也画了一幅自己画室景象的油画。在右边谈钢琴的正是音乐爱好者梅特尔。梅特尔脑袋上方墙上挂着的一幅静物出自莫奈,是巴齐耶为帮朋友度过经济难关而特意买下的。静物画左边的人物画《浴室》和上方雷诺阿的大画《人物与风景》都曾被沙龙展无情拒绝。画中间站在画框前戴着帽子,拿一根手杖正进行评说的是巴齐耶非常敬重的马奈,马奈旁边那位穿竖条纹裤的大胡子应该是莫奈。楼梯上下正在对话的两位据说是雷诺阿和斯歇尔德雷。画面正中间侧身立于画框旁的大高个子是巴齐耶自己,但这其实是马奈后来特意加入的一笔。参照拉图尔的《巴迪侬画室》,巴齐耶的比例完全不对头,简直是个小巨人。马奈之所以要特别加入巴齐耶,并放大突出,是因为几个月后,这位爱国心炙的好朋友参加了普法战争,在战争就要结束前一个月英勇阵亡。巴齐耶去世时未满29岁,整个小团体都非常伤心。
心地善良的巴齐耶本来学医,后来进入瑞士画家夏尔·格莱尔(Charles Gleyre)的巴黎画室学习,与雷诺阿、莫奈和西斯莱成为最好的朋友,终于决定弃医从画。这四个人常在一起作画,互为模特。画展中几幅他们相互绘制的肖像画十分有趣:
![]() |
![]() |
![]() |
巴齐耶笔刷下的雷诺阿精干瘦削,蹲坐在椅子上,抿着嘴神情严肃。这个小个子的家伙在四人小圈子中第二小,家境贫困,早年在工厂画过瓷器。尽管他是最早在沙龙展出过作品的一个,却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经济情况十分拮据。巴齐耶的这幅雷诺阿肖像从侧光的角度看,淡蓝背景的笔触纹路竟有梵高那种色泽极为饱和炙烈的稠密感,似乎也有一种直面苦闷的情绪挣扎。雷诺阿画的巴齐耶作画像是1867年时巴齐耶与西斯莱一同画苍鹭时的情景。画中的巴齐耶双脚交叠,手端色盘,正专注地在画布上描绘苍鹭肚皮上的白色羽毛。背景的一幅雪景是莫奈的《冬天通往圣西梅农场的路》。作为答谢,莫奈也立即画了一幅雷诺阿肖像。而雷诺阿这幅基调灰黑、人物形态生动的油画得到了马奈的热情赞赏,被他出钱买下。同时画画的西斯莱也毫不逊色,成品是一幅倒挂着的苍鹭,双翅展开,色泽过渡细腻,光感丰富逼真。雷诺阿十分喜爱西斯莱这幅作品,最终购买下来。
雷诺阿至少画过三幅莫奈肖像,展出的这幅是1875年的雷诺阿作品。画中的莫奈穿着黑布画衣,手执色板与画笔,在工作的间歇停下来看向观众,神态轻松自然,略带笑意。光从莫奈身后的窗子打入,但莫奈的脸却是明亮的。窗口的夹竹桃枝和头顶的小圆帽都给这位已经声名鹊起的画家加入了某种神圣的暗示,雷诺阿本人对莫奈真挚的崇敬与喜爱真是不言自明。
![]() |
我不会画画,具体的技法笔触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从这些相互关联的画中看出来的倒都是他们这个自得其乐小团体的无限趣味。《莫奈珍品》(The Treasures of Monet)一书中介绍过巴黎的画室制度,当时的成名画家都开办画室,有点类似私塾,名下子弟从临摹石膏像学起,直到油画,为进入法国波尔多国立美术学院做准备。巴齐耶、雷诺阿、莫奈和西斯莱都是格莱尔的学生,同门之谊令人羡慕。他们四个一起画画、写生,一起讨论、出游,在绘画技艺上共同进步,各有所成。这样建立在共同兴趣之上的亲密小团体,是多么的幸运啊。
-
Glun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8-12 22:17:18
-
TnegaAionarap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1-29 17:18:19
-
sandr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4 21:18:19
-
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4 13:44:13
-
句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4 13:30:35
-
竹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4 13:16:11
-
瓦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4 11:39:12
-
子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4 11:12:51
-
无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4 10:37:45
-
Jacquel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2 23:37:43
-
momose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2 15:50:37
-
samedi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2 11:03:06
-
sonic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20:45:22
-
Ma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15:43:37
-
小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15:12:32
-
安宁的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14:51:58
-
卡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14:05:59
-
墨染千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13:50:56
-
A Pon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13:26:10
-
空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12:59:00
-
Jiange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12:07:52
-
您忠实的雷亿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10:05:32
-
甲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8-21 09: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