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沉浸式阅读
查看话题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起因】
读完一本书,很少有写读后感的冲动;也很少有读第二遍的书。
一直想读一读刘震云的书,于是挑了这本矛盾文学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刚读完这本书后,有浓厚的感受憋在心里,想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于是有了写读后感的冲动。因懒惰,这件事还是搁置了,一搁就是几个月。再回过头来写,已没了感觉。于是重读了一遍,以找回当时的体会、感受。
【故事】
全书分两部分,上部出延津记,下部回延津记。
出延津记,从杨百顺的卖豆腐的爹老杨讲起,地点在河南延津县。杨百顺先是跟着老杨卖豆腐,但二人说不着;后遇到剃头匠老裴,在老裴的介绍下,跟着杀猪匠老曾学艺;后来到了染坊遇到了老蒋,再遇到神父老詹,老詹给杨百顺改名叫杨摩西;之后杨摩西又到竹叶社给老鲁当徒弟;杨摩西后来离开竹叶社,给人挑水,期间遇到玩社火的老冯,因杨摩西被老冯叫去临时救场玩起了社火,因社火玩的出彩,引起了县长注意,被叫到县政府的后院种菜。经人介绍,入赘到了卖馒头的寡妇吴香香家,一起经营馒头铺。吴香香强势,杨摩西在其示意下改名为吴摩西。吴香香有个女儿叫巧玲,吴摩西与吴香香说不着,却与巧玲说得着。后吴香香与银匠老高私奔,吴摩西在老高妻子、吴香香亲戚的要求下,外出寻找吴香香,吴摩西还带上了五岁的巧玲。出去找并不是真找,本想着在外地住个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但住店时巧玲被拐。于是吴摩西辗转多地拼命找,未果。多年前老汪因失去女儿灯盏而伤心过度,从延津出走到山西宝鸡。最终吴摩西踏上开往宝鸡的火车,打算投奔老汪。上部完。
回延津记,从牛爱国讲起,地点在山西沁源县。牛爱国与妻子庞丽娜说不着,两人育有一女叫百慧。庞丽娜与开影楼的小蒋有私情,想私奔,但小蒋有家室,因小蒋的退缩最终未成。牛爱国因此出走河北沧州,后来遇到了二十五六岁的章楚红,两人说的着,于是有了亲密关系。但章楚红已有大二十五六岁的开饭店的丈夫李昆。章楚红让牛爱国带其私奔,牛爱国临阵退缩又逃回山西沁源县。后章楚红与李昆离婚,可能远走北京,对牛爱国已寒心,未再找过牛爱国。牛爱国的妈叫曹青娥,原来曹青娥就是五岁时被人卖到山西的巧玲。巧玲经过几番周转最终来到了山西沁源县温家庄老曹家,于是取名曹青娥。老曹性格敦厚老实,老曹妻子强势霸道。曹青娥与老曹说的着,与老曹妻子说不着。后来曹青娥嫁到一百多里地的牛家庄,嫁给了牛书道,但两人说不着。吴摩西在此八年前派孙子罗安江到延津找巧玲,后来得知巧玲在山西,于是来信让巧玲去延津,有句话要和她说,但巧玲未去。八年后曹青娥重病临走时,呼喊着“爹”,这个爹是吴摩西,曹青娥也想给吴摩西说一句话。牛爱国的妻子最终与其姐夫私奔,牛爱国外出寻找,但也不是真找,待十天半个月便回,后牛爱国来到滑县。因滑县距离延津不远,牛爱国为了弄明白吴摩西留下什么话,出走延津,但最终牛爱国也没找到吴摩西最后留给曹青娥一句什么话。牛爱国最后决定寻找远走北京的章楚红,全书完。
【体会】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感觉很凌乱,形形色色的人物轮番登场,故事主线也是由一个个的小故事往前推进,故事很有趣味性,行文的风格也简洁、接地气。如“转眼夏去秋来、秋去冬至”“饭店柜台后坐着一个小媳妇,二十四五岁,杏核眼,高鼻梁,翘嘴,胖,满胸,正低头盘账”。但是搞不清楚这本书到底要讲什么,是什么主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读完上部,才明白出延津记是什么意思,是吴摩西丢了最说的着的巧玲后出走延津寻找。下部开始,本以为会从巧玲开始,但并没有,而是出现了新的人物,且与上部完全不相关的牛爱国讲起,让仍充满了疑惑。下部读完,才明白回延津记是什么意思,是牛爱国为了弄清楚吴摩西留给曹青娥一句什么话而出走延津寻找。
合上书,有四句话久久想不明白,全书也未给出答案。第一句是吴摩西临终前给巧玲留下一句什么话。第二句是曹青娥在临终前,想给吴摩西留下一句什么话。第三句是牛爱国与章楚红相好时,章楚红突然对牛爱国说,“你要敢带我走,我就有一句话和你说。”牛爱国问“啥话”,章楚红说“我回头再告诉你”。第四句话是全书的最后,牛爱国想给章楚红说一句新话,这句新话是什么;章楚红到底去了哪里?真去了北京吗?牛爱国能找到她吗?不知道。
读到最后,是多么希望吴摩西与巧玲能够再见一面,吴摩西到底要和巧玲说一句什么话,巧玲又要和吴摩西说一句什么话;又多么希望牛爱国能和章楚红见一面,章楚红之前要对牛爱国说一句什么话,牛爱国后来又要对章楚红说一句什么新话。
现在想来,是什么话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吴摩西与巧玲说的着,吴摩西生前没去找巧玲,却在临终前才派孙子罗安江带给巧玲一句话;巧玲生前也没去找吴摩西,甚至在罗安江来信让其去延津时,巧玲都未去,但巧玲却在临终前突然想知道吴摩西给她留下一句什么话,巧玲也想和吴摩西说一句话。这应该就是对彼此的牵挂吧,只是两人都是在临终前才领悟过来。大概,吴摩西因把最能说的着的巧玲弄丢了,没有勇气去找巧玲,充满愧疚,在临终前才发现最牵挂的人还是巧玲。吴摩西最终要给巧玲说的那句话,我想可能是对不起吧。巧玲生前本可以去找吴摩西,但是一直没去,大概对当年吴摩西把她弄丢还是心存怨恨的,但是到了临终前,才发现最放心不下的人还是吴摩西。巧玲最终要和吴摩西说的话,可能也是对不起吧。牛爱国与章楚红说得着,两人当初那么好,但因牛爱国不敢带章楚红私奔而逃离,章楚红因此对牛爱国彻底寒了心。牛爱国只是比吴摩西、巧玲领悟的早,不想像吴摩西、巧玲那样留下遗憾,于是才决定去找章楚红,并对她说一句新话。我想,这一句新话,应该也是对不起吧。不过章楚红要对牛爱国说的那句话,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
书中有两对关系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吴香香与银匠老高,一是庞丽娜与影楼小蒋。吴香香本是与吴摩西是夫妻,但二人说不着。吴香香对吴摩西颐指气使,不给对方好脸色,吴摩西觉得,婚姻可能就是这样。后来吴香香与银匠老高私奔,吴摩西外出寻找,起初并未找到。但巧玲被拐后,吴摩西寻找巧玲时,在火车站发现了吴香香,吴香香在火车站卖洗脸水,并且已怀孕。而老高在不远处给别人擦皮鞋。二人忙完后,吴香香去给老高买红薯,二人一起吃,有说有笑。吴摩西看见后,释然了,爱不爱对你笑,原来也要看跟谁在一起。
庞丽娜本是与牛爱国是夫妻,但二人说不着。庞丽娜从未给牛爱国温暖,甚至亲密关系都不愿发生。因庞丽娜爱吃鱼,牛爱国便换着花样做鱼,以博取庞丽娜的温存,但未果。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庞丽娜与影楼小蒋在一起喝咖啡,说说笑笑,甜蜜无比,甚至要私奔。当牛爱国看到后,也明白了,庞丽娜与其无话,说不着,却与小蒋有话,说得着。
或许,人活一世,能聊得来的人就那么一两个。有的人天天和你吃喝拉撒睡说的话千千万,也抵不过知己的一句话。这也许就是一句顶一万句的意思吧。
人这一辈子,往往是孤独的。所以人就想找一个说得着的人避免孤独。那到底什么才是说得着呢?懂你,爱你,理解你,支持你,陪伴你。所以,想找到一个说得着的人,又很难,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找不到。如果你能找到那个说得着的人,那就太幸运了,因为说得着的那个人,才会懂你,才会和你的心紧紧的贴在一起,你才不会觉得孤独。所以,朋友,你找到了吗?
【经典语句】
1、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2、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想不清楚这一点,也活不到今天。
3、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4、转眼夏去秋来、秋去冬至;转眼冬去春回;人生在世,草木一秋。
5、顶头一个大月亮,渐渐爬了上来;河边有几百棵大柳树,月牙挂在西边天上;一梦醒来,窗外的月牙,映在枣树的树杈间.
6、拖拉机身后,泥土像浪花一样,一垄垄翻起。
7、惹不惹人烦,不在话多少;仅在一起说笑,不能断定两人好;爱不爱说话,原来也看跟谁在一起。
8、话说到了深秋,南源山上,漫山遍野一片黄叶。秋风一吹,黄叶从树上纷纷落下,落了一路,也落了一山。山上的果子熟透了,树上的梨、油桃、板栗、核桃,纷纷从枝子上往地上掉。
9、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秋天了,第二天早起,能落一地的黄叶。
10、街上的事乱七八糟,经老高一说,丝丝缕缕,都能码放整齐。
11、买馒头者,人多嘴杂,一人一个长相,一人一个脾气,一人一个说话的路数。
【书籍信息】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花城出版社,2022年版,39万字,6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