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5个月小记
今天突然想到跳舞快5个月了,随手来记一下。
今年四月以前,跳舞对我来说都是很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以前跟妹子出去约会,她开始跳舞,我都只在旁边看着。有一件事情,让我到今天都耿耿于怀:之前在悉尼的时候,有一次一个人去看朱宜的话剧(好像是叫A deal),候场的时候有个女生来找我搭话。聊起来,我说这部剧的编剧以前在中国南京读大学,我以前会去她们学校的剧场看剧,我很喜欢她的《我是月亮》,在南京和北京都看过,所以很高兴看到在悉尼也有她的戏拍出来。总之相谈甚欢吧,然后说起来她平时有没有什么creative的活动,她说她主要是跳舞。当时的我,回了一句,我不会跳舞,the stereotype that Asians can't dance is true on me. 她笑了笑,没有接话。
之后很久,这句话都时不时会突然跳出来攻击我,好像自己给亚裔丢脸了(不是)。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跳舞有这么大的心理障碍。理论上说,我从小打篮球,后来打拳击,还学过一小段时间打鼓,我知道自己四肢非常协调,虽然音乐性一般,但是节奏感完全没问题,跳舞不会差。但是就是做不到。
除非就是喝醉的时候,去年十月底,前总理过世,那个周末太难受了。正好朋友办聚会,我记不得喝了多少,然后进舞池狂跳,跳到精疲力竭。从后来的反馈来看,可能跳得没有很不堪:有个朋友一个月后遇到我,说上次跟你跳得很开心,下次再一起去跳舞。然而我完全记不得在舞池里的细节了。
四月底的时候,突然动起了学跳舞的念头。当时刚跟前date结束纠缠,在最后一次跟她一起的聚会上,跟旁边一个男生聊天,他英语不太好,但是给我看了他跳popping的视频,还推荐了一个这里跳popping的女生的ins。popping中文应该叫震感舞,我从没见过这样对身体的掌控,克制又强烈,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于是我就上网查,在脸书上问,哪里可以学popping。于此同时,17年在北京时候的打鼓老师,开始做播客,其中一期讲了她开始跳lindy hop的故事,于是我又开始打听,西贡哪里可以跳swing。很幸运很快就找到了跳舞的地方。
popping开始的时候,连beginner的团课都不敢上。于是我学习了我妈练瑜伽的方法:先用钱铺路。我妈47岁开始练瑜伽,本来四肢僵硬,现在下腰劈叉倒立都不在话下。她最开始的时候,也是练瑜伽馆最基础的课也不敢去上,于是在家请私教入门,等到入完门,再去上大课。于是我就直接去舞馆问能不能上私教。这时候越南的低物价真的起了很大作用,有些私教课简直就是上海团课的价格,上私教丝毫不心疼钱。
于是跟着舞馆老板直接上了一节私教课,这个老板很厉害,今年拿了红牛Dance Your Style美国站的冠军。他的popping里有非常多modern的元素在。上了一节课我就知道,我的接收速度很快,跳舞至少不会低于平均水平。但我感觉他段位太高了,给我这个零基础上课我心里负担有点大,就转到了另一个女老师那里。说个题外话,女popper真的太少了,我的老师蛮厉害的,在越南有上街舞电视节目。她说整个西贡的女popper可能就只有三个,河内多一些,但整个越南加起来应该也不超过十个。
于是就这样我开始了跳舞,转眼快5个月了,第一节popping课在五月初,第一次lindy hop上课是6月,然后9月又开始上blues的课,昨天上了第一节house的课。这期间除了出差,几乎每天都有去跳舞。目前的日程是这样的:
工作日下班以后
周一泰拳+jazz solo;
周二popping一节大课一节小课;
周三泰拳+swing social (可能会改成house beginner + swing social);
周四popping两节课重复周二;
周五泰拳+popping;
周六中午blues;
周日随机波动,大概率一节Blues,下周开始有lindy hop的课。
可以说时间全部排满,人生中第一次连约会时间都排不出来(甚至也不怎么想去约会了)。每天实践陈慧琳的歌 “不如跳舞,谈恋爱不如跳舞”。
一些阶段性的感受:
1. 虽然我从小在身体活动上接受过一些训练,比如篮球、散打、乒乓球等等,都会要求你做一些动作,也会反复训练,但是所有这些运动的动作都是有“目的”的。比如篮球的投篮动作,有标准的投篮姿势,但无论如何,动作只是手段,目标是为了进球。只要能稳定进球,哪怕是倒马桶都是好动作。
但跳舞不一样,做一个动作的目的就是动作本身,不是手段,没有别的目的。这对我来说非常新奇。还在持续感受中。
我是一个很害怕成为焦点的人,每次被问想要什么超能力,我都会说想要隐形。不喜欢被人看,也不喜欢看自己。但是学跳舞,要看动作是不是到位,不可能不看镜子,这我也适应了很久。有时候也还是会假装镜子里的不是我。包括我平时不是很喜欢拍照,但是跳舞之后,必须要录下来,然后再看自己。这个时候很多体态上的问题,就没有办法再像之前一样忽视。强迫自己观察自己,这也是很不一样的一个体验。
直到现在,我popping还是没办法free style,在家里可以,但是有人看就不行。这是一个需要克服的点。
以前我很不喜欢瑜伽,但现在很想再挤时间出来练瑜伽,因为想要练习柔韧度和对身体的掌控。最近还想着要去医院康复科看看,膝盖的旧伤不影响日常,但是跳久了会隐隐作痛,需要好好复健保养。
2. 几个舞种相比,popping和house更符合我的日常人设,就是跳起来一般来说是“酷的”“帅的”,心理负担小很多。而lindy hop,特别是blues,因为是社交舞,需要跟男生牵手甚至搂在一起,而且有很多扭动,对之前的我来说,这完全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我之所以开始跳swing,正是因为这完全在我的舒适圈外。不得不说,通过跳swing,甚至我对男生的接受程度都高了很多。
3. Lindy hop背景是爵士乐,是令人开心的音乐。当然Blues的朋友会说就是傻乐,但在这个年头,有东西能让你每周傻乐两小时,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Blues相比就expressive很多,Follower和leader之间的互动也更多,follower也可以有更多主动性。
个人感觉,House更像Lindy,轻快的脚步,明快的音乐,有感染力。Popping某种程度更像Blues,能表达的情感更多一些。目前都处在热恋期,过段时间理解可能会有不同。
4.之前广播里也写过, 跳舞其实蛮能看出来性格的,刚开始跳Lindy hop的时候,我信心满满想要lead,主要是觉得可以跟姑娘跳舞(大多数follower是女生),也完全不觉得主导一支舞会有什么问题。 但没想到做lead完全是跟我性格相反的一件事情:一举一动都会实时传递给follower,可以跳错但不能犹豫,任何一点犹豫都会直接打乱两人节奏。于是我性格里indecisive的一面和怕被人注视、怕连累别人的一面都被无限放大。经常跳着跳着就宕机,后面直接不敢开始。相反,做一个不用担责任的follower就很开心,导致几个月了我一直只能跟男人在跳舞。
跟其他人交流,有些妹子外表看起来特别特别温顺,但她们就说,对她们来说,其实lead更符合性格,做follower只是因为是女生就自然而然学了follow。甚至还遇到街舞妹子说她完全跳不来social dance就是因为性格太强势完全无法follow。
这有让我反思对自己的认识。甚至莫名觉得这些反应跟谈恋爱里的互动也能对应上。 但我还没有放弃,连续给自己报lead的课。希望勤能补拙,有朝一日能自信请妹子跳舞!
5. 社交上面,几个月下来,通过街舞和swing都认识了不少朋友,街舞明显更本地化一些,跟老师和同学很多时候都还需要借助翻译软件。而swing圈子本身的设定就非常国际化,活动都是纯英文的,大家也都飞来飞去参加活动,而且舞会本身就有社交属性在,所以更能交到朋友。当然越南朋友们彼此之间还是说越南语。这点也没有办法。八月我回苏州,去了一场苏州的舞会,感觉一晚上跟其他人聊的比在西贡几个月都多。八月在苏州还认识了跳Blues的朋友,通过她知道了在西贡跳Blues的老师,然后这个老师12月会去上海参加活动,世界真的很小。
跳舞朋友的平均年纪也很小,特别是街舞,很多都是20出头,有的只有十几岁。最近不时甚至冒出了“我的年纪可以当你妈”的念头(大误。
6.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真的很高兴今年开始跳舞。这甚至让我觉得可以在西贡再待久一段时间。因为遇到合适的人、给自己搭合适的训练框架其实很不容易。离开北京的画室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很幸运目前遇到的老师和朋友我都很满意,感觉应该多利用在这里的时间和物价,再多提升自己一些。跳舞,跟很多其他事情一样,也是需要花时间去磨去练的。半年、一年、两年、五年、十年肯定感觉都不一样。我希望能够不问进展、保持身体健康、长长久久得跳下去。
#跳舞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