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读的韩国文学(一)

除了韩国电影和韩国摇滚之外,韩国文学也一直是我关注的领域。得益于最早的中韩文化合作项目以及近几年的韩国女性文学旋风,大陆出版的韩国文学,数量其实不少,只是乏人关注罢了。我自己这些年陆陆续续也读了一百多本,深感韩国文学还是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因此在闲暇之余,翻阅了一下自己豆瓣的阅读记录和短评,把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品短评集结成文,推荐给大家。记得在大陆某位青年作家的作品序言中看到,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是作者的数量已经多于读者,因此,写作也就变成了一种信仰和精神寄托,或者自娱自乐,反而变得愈发纯粹。在读书成为一种奢侈习惯的时代,书评这种东西,其实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也正因为如此,写下这些文字,才是出于真心的喜爱,它也更加纯粹。

1.韩国 韩江 《少年来了》 长篇小说
韩江是当下韩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女作家,其作品《素食者》曾获英语布克奖。但个人认为韩江最好的长篇小说,还是这部根据光州事件真实人物经历改编而成的《少年来了》。即便自己之前已经通过各种影视作品对光州事件有了初步了解,依旧会被书中人物遭遇的血淋淋令人无法直视的经历而深深刺痛,人在畸形的环境下能作恶到什么程度,之前是无法想象的,而系统性和制度性的作恶,才是人性恶的集大成之举。且不说在事件中逝世的人们,他们多少还是幸运的,而那些幸存者,才是最悲哀的,他们所遭遇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创伤,会延绵一生,无法根除。不知该如何评价这部作品,就引用阅读这部作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几句话吧。
“然而,她自己则非常渴望加速老化,希望这该死的性命不要延续太久”
“她不相信人类了,不论表情、真心、天花乱坠的字句,都不再令她深信不疑,她领悟到,自己只能在不断的质疑与冰冷的提问中存活下来”
“在你死后,我没能为你举行葬礼,导致我的人生成了一场葬礼”
“所以说,人类的本质其实是残忍的,是吗?我们的经历并不稀奇,是吗?我们只是活在有尊严的错觉里,随时都有可能变成一文不值的东西,变成虫子、野兽、脓疮、尸水、肉块,是吗?羞辱、迫害、谋杀,那些都是历史早已证明的人类本质,对吧?”

2.李沧东 《烧纸》 中短篇小说集
李沧东是韩国导演中最具大师气象的一位,而他是半路出家,四十二岁才踏入电影行业,之前则是职业的小说家。这部《烧纸》就是李沧东的第一部小说集,里面藏着很多后来李沧东电影里的母题。《火与灰》孩子意外死亡,妻子沉溺于教会不能自拔,是《密阳》的雏形。《大雪纷飞的日子》开头几乎是《薄荷糖》会面一节的再现,主人公金永民,性格表现也和金永浩如出一辙。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思考和价值观,偏左翼和激进,远远未到后期电影表现出的成熟,包括对战争和意识形态带来的民族伤痛的反思,以及对社会发展进程中底层人群的关怀与悲悯。尤其是《战利品》一文,将性场面与撒骨灰的场景进行交叉剪辑式的描绘,或多或少都带出了一丝檄文的味道。从这点来看,息影八年之后拍出聚焦阶级固化的《燃烧》,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在李沧东的电影作品中,主人公内在精神世界的纠结与矛盾,才是表现的重点,外在环境所带来的伤害,是原因和诱因,但不是全部。现实主义固然值得赞颂,但那只是外衣,补上精神内核的探讨,这才是完整的李沧东。

3.韩国 李沧东 《鹿川有许多粪》 中短篇集
李沧东的第二本小说集,也是他的封笔之作,他觉得文学已经不足以承载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因此放弃了文学,选择了电影。整部小说集五个故事,贯穿始终的是民主化运动,小说的主人公又都不是运动的主体,甚至都不是直接的参与者,他们却被裹挟在历史的进程里,堕入痛苦的深渊,寻找着自身和人生的意义而不得。头两篇属于牛刀小试,从《关于命运》开始渐入佳境,那种巨大的嘲讽,既是说兴南个人,同时也象征着整个民族的伤痛。最好的两篇,当属《鹿川有许多粪》和《天灯》。《鹿川有许多粪》是人物塑造最成功的一篇,哥哥俊植最后举报了弟弟,然后坐在粪堆上失声痛哭的场景,着实令人心疼。《天灯》里的审讯部分,延伸到后来的影片《薄荷糖》里,背景设定可能是受到朴光洙的《黑色共和国》的影响,两人理念相近,才有了后来的合作。

4.孔枝泳 《熔炉》 长篇小说
爆款电影《熔炉》的原著,内容比电影更加黑暗和无助。其实抛开文学技巧不谈,单是这本书的内容就足以让我们大陆的文化界汗颜,“我们一路奋战,不是想改变世界,而是不想让世界改变我们”,韩国人不仅说出来,而且做到了,无限敬佩中。

5.韩国 千明官 《我的叔叔李小龙》 长篇小说
千明官同样是和影视界联系紧密的作家,他的小说《高龄化家族》曾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广受好评。《我的叔叔李小龙》是千明官献给电影特别是香港电影的一封情书,好久没有读过这么畅快淋漓又感动不已的小说了,一个从山村里走出的小人物,凭借着对李小龙的热爱,以及武道中人的单纯和执拗,即便自己碰得头破血流,也要把这个肮脏的社会挑得人仰马翻。那份对梦想的坚持和追求,那种几十年如一日不变的信念,其实正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丢弃的,也正因如此,才令我辈为之汗颜。而且,非常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把叔叔的人生经历和韩国近代历史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尤其是五共时期三清教育的桥段,当真是触目惊心。此外,章节题目都引用了李小龙经典电影的片名,章节内容其实也都暗合影片的主旨,同时还描绘出忠武路的人生百态,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迷影作品。

6.韩国 崔恩荣 《明亮的夜晚》 长篇小说
韩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个人认为比《82年的金智英》更具文学性。小时是一部跨越四代的女性家族成长史,人物从曾祖母写到祖母、母亲和主人公,时间跨度从日据朝鲜时期直至当下,曾祖母和新雨大婶之间的女性情谊,四代母女间相互伤害又相互依存的状态,复杂而细腻,即便作为直男,也会有感同身受的时刻。

7.韩国 李文求 《冠村随笔》 中短篇集
韩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冠村就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上的韩国社会的缩影,被朝鲜战争撕裂与颠覆,在工业化进程中无所适从,八篇文章,八个人物,无论是固执的爷爷,还是投身左翼运动的父亲,抑或是仆人身份的瓮点儿,长工大福,在大历史的背景下,都是卑微的小人物和徒劳的失败者。

8.韩国 韩胜源 《叶落彼岸》 长篇小说
林权泽作品《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原著小说,从女僧角度探讨禅修之路,顺女和真成,代表两条截然相反的路径,一是入世,以自身之爱普度众生,奈何所渡之人皆死于非命,一是出世,斩断自己与尘世的一切联系,一心向佛,却始终找不到顿悟之门。红尘,是要去经历,才能去看破的,沉迷与逃离,恰似一叶障目,难见真心。小说比电影多了很多细节,比如几位人物遁入空门的家庭背景和历史背景,不经意间还带出了朝鲜战争和南朝鲜劳动工党和南部军的往事,果然方外之地,在乱世才更显得弥足珍贵。作者韩胜源,乃是韩国文学大家,其女韩江,也跟随父亲走上写作之路,代表作《素食者》曾获布克奖,一门两作家,也是一段佳话。

9.韩国 金英夏 《猜谜秀》 长篇小说
金英夏也是个人偏爱的一位韩国作家,他的作品幽默荒诞,贴近现实,关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背景下个体的生存与挣扎,不纠结于历史,也不拘泥于性别对抗,是更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韩国作家。网络时代叠加金融危机,造就了一代迷惘青年,满脑子的知识与文化,却换不来现实中的温饱。民洙是私生子,由号称外婆的人一手带大,最后却继承了外婆的大笔债务,好容易在网络遇到志同道合的女子,却出身豪门,这个设定,怎么看都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把走投无路的人搜罗起来到无人知晓的地方搞猜谜竞赛,这个设定应该是影响了后来的鱿鱼游戏。小说前后两部分稍显断裂,但找寻了一圈,也没能找到生活的意义,那种颓废的调调,又像极了村上春树。

10.黄皙暎 《客人》 长篇小说
黄皙暎是韩国最负盛名的作家,地位类似于余华,一直被认为是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韩国作家。黄皙暎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整个朝鲜半岛的近代历史,从朝鲜战争到四一二政变再到光州事件,都是他作品中的重要背景。这部《客人》的背景就是朝鲜战争,对于朝鲜半岛而言,朝鲜战争就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面对那段历史,能够选择正视已经让我们足够佩服。其实对于人性而言,什么政见、信仰不过是浮云而已,不管是哪种意识形态,都不能泯灭良心,以信仰或者阶级的理由杀戮同胞。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10-11 01:12:04
-
任丘 转发了这篇日记
韩江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上个月的这篇文章,还力荐了她的《少年来了》,个人认为,这才是她最好的作品,可惜的是,因为题材问题,一直没能在国内出版,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借着诺奖的风顺利出版
2024-10-10 21: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