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哲学论》译注与评析
5.54在普遍的命题形式中,命题只有作为真值运算的基础才出现于命题中。 5.541乍一看,一个命题似乎也能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于另一个命题中。 尤其在心理学的某些命题形式中,像“A相信,p是这样的情况”,或者“A认为p”,等等。 因为,这里表面上看来,p这个命题好像与一个对象A处于一种联系中。 (而在现代认识论(罗素,摩尔等等)中,对那些命题就是这样理解的。) 注释:nämlich(因为),英译张郭译漏了。 5..542但是,显然,“A相信p”,“A认为p”,“A说p”都属于“‘p’说p”这个形式;而这里并不涉及一个事实和一个对象的分派,而是通过它们的对象的分派涉及事实的分派。 5.5421这也显示:灵魂——主体等等——象今天肤浅的心理学所理解的那样,是无稽之谈。 因为一个组成的灵魂就不再是一个灵魂。 注释:nämlich(因为),英译各中译均漏了。 维特根斯坦的意思是:灵魂是整体的,不能被分成部分,所以由部分组成的灵魂就不是灵魂。 5.5422对命题“A判断p”的形式的正确的说明一定显示:判断一个胡言乱语是不可能的。(罗素理论并不满足这个条件。) 5.5423察觉一个复合物意味着察觉其构成成分如此如此地互相结合在一起。 这可能也说明,人们可以用两种方式把以下这个图形 看成立方体;和所有类似的现象。因为我们正好真的看到两个不同的事实。 (如果我先注视角a,而对b仅仅匆匆一瞥,那么a似乎在前面;反之亦然。) 注释:英译漏了“auch”(也),“eben”(正好),张译“wohl”(大概,可能,也许)为“足以”,漏了“eben”,郭译均漏了。 5.55现在我们必须先验地回答所有可能的基本命题的形式的问题。 基本命题由名称构成。但是,因为我们不可能指出具有不同涵义的名称的数量,所以我们也不可能指出基本命题的组成。 5.551凡是可以完全用逻辑判定的问题,必定可以立即判定。 (并且如果我们到了通过观察世界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的地步,那么,这就显示:我们完全误入歧途了。) 5.552我们理解逻辑所需要的“经验”不是:某物处于如此如此的情况,而是:某物存在:但这正好不是任何经验。 逻辑在每一个经验——某物如此——之先。 它在怎样之先,不在什么之先。 5.5521并且如果这不是如此的,我们怎么能够应用逻辑呢?有人可能说:如果即使没有世界,也还是有一种逻辑,那么,既然有一个世界,怎么可能有一个逻辑呢? 注释:德文原文最后一句不用问号,而用句号。英译用问号。郭译漏了第一个“如果”和后面的“既然”,“怎么”译成了“是什么”。 5.553罗素说:有不同数量的物(个体)之间的直接联系。但是,在什么数量之间呢?而且这应该如何判定呢?——通过经验吗? (没有一个突出的数。) 5.554指出每一个特殊的形式都完全是随意的。 5.5541应该可以先验地指出:例如,我是否可能到了这样的地步,必须用一个27位联系的记号标记某物。 5.5542但是,我们究竟可不可以这样提问呢?我们能够提出一个记号形式,而不知道是否有某物能够与之相应? 必须存在什么以使某物能够是这种情况,这个问题有意义吗? 5.555显然,除了它的特别的逻辑形式之外,我们对基本命题有一个 概念。 但是,在人们能够根据一个系统形成符号的地方,逻辑上重要的是这个系统而不是那些个别的符号。 并且我在逻辑上处理我所能创造的形式无论如何也是可能的;而我必须要处理使创造它对我来说成为可能的东西。 5.556不可能有一个基本命题形式的等级系统。只有我们自己所建构的东西,我们才能预见。 5.5561经验的实在性受对象的总和的限制。这个界限再次显示于基本命题的总和中。 这些等级系统是并且必然是不依赖于经验实在性的。 5.5562如果从纯逻辑根据,我们知道:一定有基本命题,那么,每一个理解形式未被分析的命题的人一定也知道。 5.5563我们日常语言中的所有命题事实上,如它们所是的那样,是逻辑上完全有次序的。——那些最简单的,我们在这里应该指出来的,并不是真理的一个比喻,而是完整的真理本身。 (我们的问题不是抽象的,而或许是所拥有的最具体的。) 注释:so wie sie sind,英译为:just as they are,是从本质上讲,不是从时间上讲,张译为“就其现状说”,陈照抄张译为“就像现在的样子”,错误!郭译为“如它们本来那样的”,正确!die es gibt,显然es gibt是作die 的定语,其中的“die”是指“unsere Probleme”,不是指别的,也没有“所有的”(全部的)意思,但“所有的”可理解为“所拥有的”,则为正确。英译为:that there are,张译为“所有问题中最具体的问题”,郭译为“所有问题中最具体的”,有歧义!陈译为“现有的最具体的问题”,正确!英译Jenes Einfachste 为That simple thing ,没有用最高级形容词。 5.557应用逻辑决定有哪些基本命题。 在这种应用中的东西,逻辑不可能预先讨论。 显然,逻辑不应该与其应用相冲突。 但是,逻辑必须与其应用相接触。 因此,逻辑与其应用不应该相互交叉。 注释:berühren sich mit:使自己与...相接触,及物动词作“涉及,提及”解时直接接宾语,不用介词mit,英译为:contact with,张郭译为“与...接触”,正确!陈译为“涉及它的应用”,错误!如果译为“涉及”,那就与其应用相互交叉了! 5.5571如果我不能先验地指出基本命题,那么,企图指出它们就必然导致明显的胡言乱语。 5.56我的语言的界限意指我的世界的界限。 5.561逻辑充满世界;世界的界限也就是它的界限。 因此,我们在逻辑上不能说:在世界中有这个这个,没有那个。 因为这表面上会假设:我们排除了某些可能性并且情况不可能是这样的,因为否则逻辑必须超出世界的界限;也就是说,如果它也能从另一边考察这些界限的话。 我们不能思想的东西,我们不能思想它;因此我们也不能说我们不能思想的东西。 5.62这个评论为判定唯我论在何种程度上是一个真理提供了线索。 也就是说,唯我论所指的意思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它不可以说出来,而是自己显示出来。 世界是我的世界,这显示在:语言(仅仅为我所理解的语言)的界限意指我的世界的界限。 注释:英译郭译漏了“allein”(仅仅)。 5.621世界和生活是一。 5.63我是我的世界(小宇宙)。 5.631没有那个思想的表现的主体。 如果我写一本书《我所发现的世界》,那么,在其中,也要报道我的身体,并且要说:哪些肢体部分服从我的意志,哪些不服从等等,也就是说,这是把主体孤立起来的一种方法,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显示在一个重要意义上没有主体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在这本书里唯独不能谈论主体。—— 5.632主体不属于世界,而它是世界的一个界限。 5.633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察觉到一个形而上学的主体呢? 你说,在这里情况完全与眼睛和视野一样。但是其实你看不见这眼睛。 而且在视野里没有什么可以作出结论:它是被一只眼睛看到的。 5.6331因为视野没有比方说这样一个形式: 5.634这与以下事实相关联:我们经验的任何部分同样都不是先验的。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能够完全描写的一切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没有任何先验的物的秩序。 5.64人们在这里看到,严格贯彻执行的唯我论是与纯粹的实在论恰好相合的。唯我论的这个我缩成一个无广延的点,而与之相配合的实在性则保持不变。 注释:koordinieren:使并立,使同等,使协调,使相互配合,使并列。英译为:co-ordinate with,张陈译为“同格”,郭译为“与它相合”,漏译了“保持不变”。 5.641因此,事实上有一个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在哲学里可以非心理学地谈论这个我。 在哲学里,这个我以如下方式出现:这个“世界是我的世界”。 这个哲学的我并不是这个人,不是这个人的身体,或者心理学所讨论的灵魂,而是形而上学的主体,是世界的界限——不是世界的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