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纸币,消逝的……
几周前我有幸路过南京,因为行程安排有些许富余,所以我准备趁此机会顺道在南京城里随便逛逛。许多年前我曾来过几次南京,还有幸参观过小贝设计的六朝博物馆,那时候的各类博物馆远没有现在这么火爆;而如今若再想故地重游,怕是比较困难了。我寻思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所以就挑了离住处较近的一座古桥参观。我之所以喜欢古迹,主要是因为站在古迹旁,难免会使人对过往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那种感觉难以言表。比如看着风霜雨雪在古迹表面上留下的痕迹,怎能不让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或是根据久远的历史传说,谁又能不去幻想千百年前的重要时刻呢?当然更重要的是,如果我逛累了,中午还能回宾馆躺一会。
于是我早早从宾馆出发,可那座古桥早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桥身上已全然感觉不到一丝古味。桥周围的环境也让人感到困惑,河岸旁的步道只修了半段,一个箱式保安亭立在桥西口上……而且以桥名字命名的风景区与古桥没有什么关系。这个风景区仅仅就只是一个大众公园罢了,就连古桥也不在景区内。由于我是临时起意,没有做攻略,所以我一下公交车就跟着导航走了好几百米,从公园东门走了进去;而桥却偏偏在公园最西侧的秦淮河上。就这样,我走了近两公里的冤枉路。我循着公园里那些指向不明的路牌,走遍了大半个公园,愣是没有找到这座古桥。就在我近乎完全失望,准备重走回头路再找一遍时,我突然发现河上那座崭新的拱桥就是我想找的,在耀眼的阳光下,它就像是昨天刚完工一样。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更何况我白白浪费了近两个小时,一看手机,已经快到十点了。一想到下午还有事,我就来气,本来仅仅是有些失望,可仔细一想反倒越想越气,总不能白来一趟吧,于是我又去了大报恩寺博物馆。
到了那儿我才发现光景区门票就要九十块钱。一座古寺遗址就要九十块钱吗?这也太贵了,我有些犹豫。很多游客仅仅只是在门口拍张照,做个留念,然后就转身离开。我从大门口向里望,园内似乎没几个游客。可惜原塔已经倾圮,如果重建的寺塔还有些许当年的风貌,我也不会犹豫。可是现在新建的塔,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我知道设计的初衷,可是塔的样子确实是丑。我也记不得自己当时为什么买了票,也许是因为自己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也许是因为附近也没有更好的景点可供游览。古城里有近代复建的园林,可逛园林就不是一两个小时能逛完的。随着我的不断深入,后悔之心也在不断增长。这是个高度商业化的景点,我不喜欢,甚至有点厌恶。馆内固然有不错的藏品,但就凭这些藏品可对不起这九十块的门票,免费的省博和市博不比它好吗?也许这儿唯一的优点便是人少,这样想想,门票贵倒也有贵的好处,只可惜我已再无购买半价票的机会了。登上寺塔,古城墙就匍匐在我脚边,城墙上倒是人头攒动。我很早就听说当年太平天国怕清军利用寺塔攻城,所以就炸毁了这座名动天下的宝塔。站在塔上,举目四望,晴空万里,我却并没觉得景色有多动人。我反倒想起了永宁寺塔……“帝登凌云台望火……莫不悲惜,垂泪而去……火经三月不灭……”
时间不多了,我只好加快步伐。好在南半展区全是垃圾,我草草走过,没有细看。但对于《永乐大典》的悲剧,我还是很感可惜的。如果连自己人都不爱惜文化,就不要怪侵略者了。网上有句话说得好,“抢走的至少还存于世上,一旦被毁,那就是真的永远失去了。”毕竟南京以前就是悲剧的发源地,镇江、泰州……整个江南不都如此吗?当然我绝不是要洗白侵略者,但如果有人偏要这么认为,我也懒得解释了。
本来以为这儿只是个小景点,但出景区时也已一点多了,时间并不剩下多少。我本来打算在路旁的苏果超市里买个面包充饥就可以了,可到底是饿,再加上最近总是饥一顿饱一顿,我的胃又开始反复疼痛。见超市旁有几家面店,我便移步准备进店看看。我想,景区门口的饭店肯定会更贵上不少。我还在纠结要不要吃兰州拉面,只见隔壁面店有个老板不断朝我招手,我便决定进去看看。如果开价逆天,我也可以调头就走。我走进店一看,一碗面也就二十块左右,倒也不算贵,所以我就在这家店坐下了。只是在我点单的时候,我连喊了几遍,窗口里收银的小伙才勉强听清,我还以为是我自己中气不足。不过我注意到后来的几个顾客点单时,小伙似乎也听不大清楚。可他明明还挺年轻啊,看上去似乎并没比我大多少,而且后厨机器的噪音也不算大。当然,当今社会听力劳损也不是什么罕见事了,国内也确实不怎么重视这一方面。我多么希望我们未来能让降噪耳罩、防护鞋等防护装备真正普及开来。我们绝不应该把听力下降仅仅简单地归结为人老了,不中用了;人非橘子,绝不能吃了果肉就扔了皮。当然这不过是我白日做梦,可就连梦有时都是有色彩的。
景区旁的东西我本就不抱任何期望,一口下去,到底是预制菜,就连面条也有一股冷冷的感觉,极不新鲜。早知道如此难吃,我就去隔壁苏果买面包了。每一位顾客走的时候,坐在门口的老板都会问一问顾客觉得面条口感如何。很多顾客只会“嗯”一声或说句“还不错”,就匆匆离开了,只留下老板在店里不停地自卖自夸。
我快吃完的时候,店里来了两个老人。老头穿着一身中山装样式的衣服,他走起路来已经颤颤巍巍了。老伴则在一旁搀扶着他,和老头一米八的大高个比起来,老太就像一个小萝卜。当然,她也已经满头白发,整个人都萎缩了。他们在服务台前站了一会,只见他们嘴对耳交谈了一会,然后老头突然转过身急着要走。“怎么,不吃了?”门口的老板见状马上迎了上来。老头只是轻轻摇了摇手。“再看看嘛,我们店百年老字号了。”老板说。“他看太贵了,舍不得吃,唉,苦了一辈子……”老太小声答道。“出了我们店,你们可以试试还有哪家店的面能比我们家的更好吃,一共才十几块钱,还不舍得?这可是百年老字号。”老板说。老太还想再说什么,可因老头走得太急了,她也只好把话咽了回去。老两口低着头向门口逃去,似乎做错了什么事。倒是老板又继续叫唤个不停,非要让全店人知道似的。这时正巧有客人离席,他就问那客人味道怎么样。客人只是“嗯”了一下,但对老板来说这声“嗯”就是绝对的肯定,是对他口中老字号最好的证明。于是他就又回到店门口自卖自夸去了。
“我们可不要你这种钱,我们不收。”老板娘从内厨里冲到窗口上,一把夺过收银小伙手里的纸币,扔到了柜台上。小伙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他看看老板娘又看看顾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可我们只有现钞啊。”女顾客说。
“你们拿面额这么大的钞,我们怎么找?”老板娘说。
“不就找个十块二十块,你们都找不出吗?你们这样,还开什么店?”男顾客发话了。他嘟囔着捡起柜台上的钱,拉开腰包拉链,只见黑色的腰包里是一大叠色彩斑斓的纸钞。以前的公交车上是有专门的售票员的,他们腰包里既要放钱,还要放车票……
老板赶了过来,他似乎想伸手拉住男顾客收钱的手,大概他也觉得直接伸手去拦不太礼貌吧,所以那只手尴尬地悬在了半空中,像颗即将折断的枯枝。他对小伙说:“给他们换吧。”他又转向顾客尴尬地笑了笑,说:“不好意思,家里人比较那个嘛,不过我家的面还是很可以的,尝尝嘛。”
“可是钱都脏成那样了……”老板娘不服。
“快找给他们。”老板没有回答老板娘,他只是加重语气又重述了一遍。他抢过顾客手里的钱,仔细翻看后,就把钱塞进了自己围裙前的小口袋里。
纸币确实已经很少见了,我之前在小卖铺里换过一次零钱,店员还要从收银台最底下的柜子里翻找。随着移动支付的流行,纸币彻底淡出了市场,放在十多年前,恐怕没人会相信这些世间最珍贵的纸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