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那么多!抓住本质当机立断,事情处理起来会更简捷
2024-10-7 思维观察员 第523篇 【观察思维 | 记录思考】

要想办事简捷痛快,就杜绝好大喜功。
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初期,“后蜀”(现在的四川)的第二任老板被北宋俘虏而灭国,那时候的宋人称这个地方政权叫“伪蜀”。北宋接管了这里,委派薛奎来做统帅。
有一天,薛奎在东门外设宴请客,城中有士兵作乱,很快就被抓了。薛奎得知消息后,立刻下令:就地处决——在哪儿抓的就在哪儿处死。
在薛奎的处事逻辑里:
统帅一方,维稳当先;破坏稳定,必当严惩。 士兵作乱破坏稳定。 ------------ 必须严惩。
严惩是必然的。不仅如此,还得:立即处死!
这让百姓都认为他的判决很高明。为什么?
如果拖延,作乱的人就可能找关系脱身。 如果他脱身了,抓他的士兵就会担心报复。 如果这些士兵内心不安,地方治安就不稳。 ------------ 如果拖延,地方治安就不稳。 想要地方治安稳当。 ------------ 就应该立即惩治,不拖延。
干净利落!
----------
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梅国桢镇守边外,有胡人说他在沙漠中拾获传国玉玺,要献给大老板。
他来到军营,却没带玉玺,只是把上面的字印在一块布上,请梅国桢转奏他的功劳。
在这个胡人的认知里,固有的逻辑是:
只要能给老板带来祥瑞,就会得到将赏。 小的祥瑞得犒赏,贵重的祥瑞得封赏。 玉玺是非常贵重的祥瑞器物(,献给老板)。 ------------ 必然会得到封赏。
令这位胡人没想到的是,梅国桢直接质疑真假,并且只给“犒赏”。
如果玉玺是真的,我可以犒赏你。 (首先你得先拿过来让我确认真假),如果是真的。 ------------ 我才犒赏你。
即便是真玉玺,也仅仅是犒赏。因为在国库中,类似的镇国宝贝数不胜数、见怪不怪,为它而封赏(大的奖赏-封地),谈不上。
如果是假的,那你就是欺骗官府,得治罪。
那位胡人一听,自己的算盘没打响,反而可能会受皮肉之苦,想想还是算了吧。最后他失望的离开了。
事后有人问梅国桢,为什么不替那位胡人禀奏老板。梅国桢给了两点理由:
其一,天子在乎德行,而不在乎传国玺。
要么在乎德行,要么在乎玉玺。 天子不在乎玉玺。 ------------ 天子在乎德行。
能为天下百姓造福的天子就有德行,就有公信力。而不是单凭一个物件-玉玺,来获得认可和称赞。
其二,越是看重,越是会被要挟。
如果老板想要玉玺,那我们就得准时送到。 如果想要准时送到,我们就得先拿到玉玺。 如果想拿到玉玺,就得给胡人好处来换回。 如果我们着急换回,那胡人就会提高要求。 ------------ 如果老板想要玉玺,胡人就会讨要封赏。
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用实实在在的土地换一块虚的王权象征,这不符合老板最根本的利益:守疆扩土。
大家听了梅国桢的解释,无不佩服他的卓越见识,以及面对这件事时的当机立断。
------------
回过头来想想,如果薛奎面对作乱的士兵,先关押十几二十天,再审问,前因后果弄清楚,接着搞个公审大会,最后游街处死,这样把架势做足,影响力是大了,但过程中指不定会在哪个环节上出问题。
如果梅国桢听到玉玺出现,自己也认同胡人的说法,一层一层的把消息传上去;或者是出于“怕耽搁事”的心理-万一是真的而给老板误了,不管是着急传话还是犹豫不决,都会让胡人抓住他的摇摆不定,狮子大开口。
好在他们两个都不是被动的人,都能当机立断、主动出击,直达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