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学会做具体的人
查看话题 >2024.10.08 经过四年的时间发酵,终于看懂《心灵奇旅》
上一次看完这部电影还是云里雾里,经过四年时间的发酵,我似乎更接近了生活的真相,内心满是感恩,以及对自己的赞赏和喜爱。结束后,感觉立即告诉我:去创作,把内心的感悟分享出去。于是做了下面的台词图片,以及ChatGPT对话的图像设计。有些台词翻译过于生硬,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叙述了一遍。我尤其喜欢:
“You can’t crash a soul here. That’s what life on earth is for.”
一针见血,毫不遮掩地揭露讽刺,经历过这样体验的我只能在屏幕前苦笑😅




聊天时与ChatGPT深入碰撞,直至中枢,真是一次畅快的体验!脑子里不断冒出问题,又如沐春风般在ta的引导下消解。问题可总结为:
- 电影中必须找到spark才能去地球吗?如果人生意义是体验,那没有火花是不是也OK?
- 若生命意义是体验当下,那我还要做别的事吗?(光体验不就行了)
第一个问题,电影描述灵魂需要去The Hall of Everything找到spark,有人喜爱摄影有人热爱足球,但是22一直找不到自己的火花,这让人误以为spark必须是一项特定技能或爱好。但巧妙的是,电影之所以将看似没有特定技能的22设为主角,正是因为它想要传达:spark并非目标,或传统理解的特定天赋、使命,而是发现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因此每个灵魂降临地球前,拥有的独属于自我的火花,象征“我之为我”最本质的区别,从而带来千姿百态的人生体验(所以必须有spark)。
在ChatGPT的叙述下,我有了更深的理解:spark是让你对生活有一个聚焦的、纯粹的爱的锚点,在过程中可以全然体验当下。因此,它的外在并不局限于特定事物,例如一些叫得上名字的兴趣爱好,它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深刻欣赏。如果你有具体的spark,那很好,尽管去享受、探索(但可能被牵着走,在不做它时可能忘记体验当下);如果没有,那苦恼于“找不到自己的天赋”完全是庸人自扰。尽情体验每个时刻,是最纯然的spark。也就是说,你无需透过某个事物,而是直接触碰生活的真谛。
第二个问题,体验与做事情并不矛盾。之所以会这样问,还是由于下意识认为“做事并非体验过程,而是追求结果(有限游戏)”。另外,我选择参与无限游戏来做事,做我内心想要的创作,而无限游戏的精髓就是体验。所以,这个问题根本不成立。生活中大大小小,所有的所有,工作旅行吃饭等等,都是体验的子集,不存在相对立的情况。



👋🏼更多连接:
小红书/ 微博/公众号/小宇宙/Substack,搜索“梯马T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