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Pop-抓住夏天的末尾在东京度过一个温暖的夜晚
搬一下以前写的帖子。
大噶好,今天来随便聊聊邦乐中目前复古热门回来的的一个类别City Pop。
City pop,写作シティ・ポップ,完全是日本整出来的英文。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在日本流行的一类音乐,与当时经济高度繁荣,有钱有闲阶级大量存在密切相关。严格来讲City Pop不能算一个音乐流派,虽然名字带着Pop,但是更像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包含soft rock,funk,R&B,Jazz,boogie等等在内的一种很杂糅的一种大致风格,事实上应该由于定义宽松范围较大,比较看感觉,很多日本人也不是特别知道某种音乐算是city pop(包括山下达郎竹内玛利亚伉俪),这都是后来人给差不多感觉气质的音乐人和音乐大致拢了个类别罢了。我个人感觉比起一种特别的流派,City Pop更注重于描述一种氛围和感觉。一种完全的大都市生活音乐。

当然为了适应这种大都市生活,City Pop在音乐上也还是比较统一和显著的特征的。整体来讲受美国流行乐影响非常深,一个比较广泛出现的特征是Funk式的节拍groove,贝斯的运用,BPM整体保持110-120,非常适合开车兜风听。往上追的起点是由細野晴臣、大瀧詠一、松本隆和鈴木茂组成的Happy End乐队于1971年发的摇滚专辑《風街ろまん》。
这张专不仅是city pop的原点,也是第一张日语摇滚专辑,不但具有开创性,而且质量极高,滚石音乐杂志日本版评为日本摇滚专辑第一位。这张我私心也非常喜欢,非常之悦耳,funk和R&B的影响痕迹也非常易见,不过我觉得不是后来确立的那种典型的city pop风格,更多是音乐上的融合感,这张本质还是摇滚。但是在当时销量也就那样吧,考虑这个乐队当时四个人最小的19岁最大的24岁,都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商业上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功。Happy End之后也解散了,但是四位各自活动现在都是顶级大物了……
在Happy End解散演唱会上伴奏的有个乐队叫sugar babe,由山下達郎、大貫妙子、村松邦男、寺尾次郎和上原裕组成,city pop的真·元祖。发了一张单一张专,在当时比较前卫,销量一般事务所也倒了也解散了。专是《songs》(好朴素的名字),city pop的真开山之作。
相信大家又发现了,此处又出现了两位大物山下達郎和大貫妙子,大贯妙子老师之后solo,solo以后的《4:00AM》也是突然tik tok爆红,其实跟sugar babe还蛮不一样。大贯妙子的这张《sunshower》相当灵。
不过这圈人一直在互相交流就是了。有个乐队Tin Pan Alley是细野晴臣主导的,但是基本提到的这群人还有松任谷正隆、坂本龍一之类的人都会来玩玩。而山下達郎老师在解散后的1980年发了一张《Ride On Time》,一举登上Oricon chart榜首,正式开启了所谓City pop的大流行年代。
同名曲子成为了磁带品牌Maxell的CM曲。哦说到这个,其实City pop和广告算是相互成就,互相提升时髦和流行值。《Ride On Time》里面其他的曲子比如《夏への扉》来自于海因莱因的同名科幻小说,文艺素养相当之深厚。同年山下达郎老师日后的老婆竹内玛利亚发了单曲《不思议なピーチパイ》和专辑《Love Songs》,专是她第一张周冠,山下达郎再版自己的《Ride On Time》的时候还凑了个情侣封面可以说是非常爱秀恩爱了……

不过这时候竹内老师因为长得漂亮,定位是偶像歌手出道,发完这俩她挺不满意这个定位想搞创作, 总之一来二去就和山下达郎老师熟了起来,于82年喜结连理可喜可贺。之后她身体不太好休息了一段时间,不过坚持创作,还给河合奈保子写了劝架名曲けんかをやめて(不要争吵了),希望我也少看到点粉丝打架,双手合十祈祷。

之后1981年的happy end另一主唱大瀧詠一的《A Long Vacation》拿了O榜第三,永井博老师设计的封面非常有夏天气息,可以说从视觉上也定调了city pop,商业大成功也体现了当时全国范围内这种风格音乐的流行。
City Pop专辑封面一般也有这样几个要素,夏天、泳池、汽车、鲜艳的招牌,大面积的蓝色,有的会出现打扮非常オシャレ的都市年轻男女。永井博老师风格非常鲜明,他的画跟city pop简直绑定了……从视觉上就传达出了City Pop的基调,轻浮、时髦、愉快、强烈的都市感。另一个跟这类音乐专辑封面锁死的老师是铃木英人,堪称City pop专辑封面双雄。这里也不得不提,其实当时的漫画上都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共享city pop的这种轻浮奢华的气质,比如北条司老师的《城市猎人》《猫眼三姐妹》甚至泡沫经济代表《美少女战士》。


81年还出现了一首神曲,寺尾聰的《ルビーの指環》(红宝石戒指),收在了专辑《reflections》里,这曲子也是非常神秘,开局首周销量非常之惨但是一个月之后销量飙升一路登顶,蝉联O榜第一10周,不但是年冠还是80年代卖得最好的曲子,一百三十多万应该是,让我们respect一下。这首歌神奇地还带动了一波宝石销量让日本宝石协会专程感谢了一把寺尾老师。由此也可见当时日本真的太富裕了,这种享乐主义的风格流行起来真的实在也是不光考虑个人的努力也是历史的进程惹。
当然,提到city pop就不得不提,让city pop在21世纪的现在携带着复古潮红回来的原因,竹内まりや84年发的被油管算法推了以后大hit的塑料爱《Plastic Love》。现在已经city pop最名曲了应该。毋庸置疑,这首曲很好听,编曲超级华丽(山下达郎编的),和歌词的心碎感形成巨大反差。这首歌发的时候其实销量很一般,也不算很出名,但是是三四十年过去,居然从遥远时空传来了喜爱的回响,也可以说是文艺作品的魅力了。
值得一提的是竹内玛利亚自己被问到的时候,表示不知道什么city pop但是大家喜欢这首歌就行。TikTok带红的另一首是松原みき的真夜中のドア〜Stay with Me,这首也是蛮典型的。
Plastic Love其实是蛮典型的所谓夜间派City pop,比起夏日阳光冲浪兜风这种日间派,感觉更偏向夜晚霓虹初上,华丽都市男女轻浮关系,夜间派city pop有个代表人物角松敏生。虽然他的第一首大hit《スカイ・ハイ》其实非常阳间(不是)。
后面的专《After 5 Clash》从封面就可以看出夜间派的成年人欲望都市气息,很城市猎人。
他的合作人杏里也是差不多。角松敏生给她制作的一张《timely》,我个人其实不太喜欢她卖最好那个曲子,比较喜欢Last Summer Whisper。
在全盛时期,众多偶像歌手比如松田圣子菊池桃子也出了很多这个类型的,说到底都是文艺作品上的时代烙印。随着91年左右泡沫经济破灭,日本进入平成大萧条,兜风喝酒度假的好日子不再,City Pop也被批判为轻浮浅薄慢慢退潮,新的流行风格纷至沓来,不过具有这个风格的曲子和乐队还是偶尔会冒出一些,九十年代还有挺不错的曲子,甚至林忆莲也发过这个风格的一张日专《simple》,还蛮不错的。还出现了风格自称为Neo City Pop的一批人,比如Nulbarich,Lucky Tapes之类的,甚至粽22发的the finest的MV就整得很City pop风, 花里胡哨的。

最后,如果有人对city pop还感兴趣,这是reddit上爱好者总结的一个推荐专辑清单:
为了拯救大图本人放上我诚意安利的CityPop专辑豆列: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2657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