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哈姆莱特——《国画》之后
长篇小说《国画》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尔虞我诈、利欲熏心的众生相,可以说这是现时代的新《官场现形记》。电视剧《12。1大案》引起观众一些非议,说是犯罪事实行侦破案件的过程太具体、太生活化了,那个电视剧风格本追求记录片风格,人们却担心居心不良的人看了后,在以后的犯罪中更加老练,更加狡猾,叫你找不着痕迹而无法破案。《国画》也给我这种担心,要求进步即渴望当官的人看此书后精通阿谀奉承之法,面皮更厚,已有一官半职的人看此书后熟谙巧言令色之术,心眼更黑,世风日下岂不大行其道?
掩卷之后,心情十分惆怅。这是因为《国画》描绘的这一切,全是现实,事实,你无法否认它们的存在,它们是场面上流行的,冠冕堂皇的,在某些时刻,某种场合是毫无遮掩的。因此问题,十分尖锐的问题就无法回避-----------你如何对待这种现实?
是和腐败现象斗争,为捍卫自己认同的崇高原则和精神而与虚伪狡诈的人斗争?然而这将导致你遍体鳞伤,甚至导致你的彻底毁灭。《国画》中设计了几个“正面”人物,或者说是作者认为的高尚道德的体现者,但他们的结局都很悲惨。艺术家李明溪在艺术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和天份,但由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说白了就是不屑于拍领导的马屁,遭到其领导的暗算,终于发疯失踪;逍遥遁世的裱画师卜老先生慧眼识才品格清高,却暴病身亡不得善终;正直耿直的记者曾俚因为不断揭露官场丑恶现象,老是给所在报社捅漏子而被“清洗”出记者队伍,不得不四处流亡。《国画》中的人物都很逼真,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或听到的,而梅玉琴这个人物则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梅玉琴给我们的感觉是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好女子,作为大饭店的副总经理,她应酬八方,自然大方,她善于管理,经营头脑又精。她是本书主人公的情妇,但她绝不轻浮,相反,她将她最真挚的爱情献给了所爱的人,梅玉琴的理想化,表现在两人作爱上也是那么的完美,任何男人都会为她倾心。这么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却为了她的梦幻而中了人家的圈套,成为受贿犯身陷囚牢。《国画》告诉我们,和现实作对没有好下场,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和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的风气抗衡。
那么与丑恶风气同流合污?不言而喻这意味着堕落,丧失自我。这又是正人君子所非常痛苦的。何去何从?于是,哈姆莱特的问题悄然回到我的脑子中-----------生存还是毁灭,就是这个问题,是在心里忍受那无情命运的横飞逆来的打击更为可贵呢,还是面对着海洋一般的无边艰难,操起武器,用反抗来把他们消灭呢?莎士比亚真是了不起,早就提出来了这个整个人类的大问题,恒古不变的问题。哈姆莱特最后是奋起抗争,他胜利了,但又留下无边痛苦。
那么我们呢,我只能说,走着瞧吧。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毛泽东的话总不错。相信生活,生命是美好的。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既不天真,又不麻木,既不做唐吉可德,当然更不当卑鄙小人,人生就在这如履薄冰中前行。平平淡淡才是真,任何荣耀不过是过眼云烟,在你弥留之际怀念的事物才是真正可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