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道求术,是你迷茫的本质
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迷茫,而且总是被各种套路收割?
因为人们都在“弃道求术”。
世界上最昂贵的税叫认知税,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01
什么是“道”?本质,原理,规律,叫道。
什么是“术”?方法,技巧,技术,叫术。
“术”是教你怎么干,“道”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干。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是术,宗就是道。术是多变的,道是不变的。
巴菲特说:要想彻底了解这个世界很简单:先把本领域的事情研究透,挖出其中的底层逻辑,只要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容易搞定其它领域的事。
这个底层逻辑就是道。无论你在多么传统的行业,只要你能把底层逻辑搞懂了,就能看穿其它很多行业。、知识和技能分领域,而“道”是不分领域的。
来看仓颉造字的时候,是怎么写这两个字的:
“道”字从是(chu ò)从首,走就是走,首是第一的意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都“一”生发出来,都跟着“一”走,而这个“一”又是道生出来的。
所以“道”是最初的规律,而不是后天刻意的行为。
“术”字,是城市内的道路,也就是规划后的道路那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设定开创的。意思是别人走不到、想不到的地方,你能开辟出一条路,就叫做“术”。
“道”是抽象的原理,“术”是具象的实操技能。
“道”是你在被什么东西驱动。
“术”是看你能驱动什么,道是人为。
什么而活着,术是人为了活着而采取的办法。
如今人们越来越迷恋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专业,比如学生喜欢金融,经济,管理,营销等等,而企业家则喜欢读战略,股权,商业模式等专业。
实际上这些越是看似最容易赚大钱的学科,越是最无用的学科。
因为这些学科都是术,而不是道。
里面的内容和概念看起来高大上,把大家绕的云里雾里,其实都是“道”的演绎。
而那些越是看起来没用的学科,比如历史,哲学,数学,自然科学,才是能让人真正提升的专业,因为它们讲的是“道”。
只有把底层逻辑打好了,才能建立高大上的上层建筑才能瞬间看到本质,抓住要点,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学习的时候,只有把历史、哲学、数学等等基本知识弄扎实了,才能抓住本质和精髓了。
这就是任正非强调的基础学科的重要意义。
唯有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拨开纷乱复杂的概念,直击本质和要害。
人能够通过努力改变的那部分是“术”,人必须遵守的那部分是“道”
知道什么东西不能改变,这是道;
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改变,这是术
道解决战略问题,术解决战术问题
道解决原理问题,术解决技术问题!
道解决长远问题,术解决当前问题!
道解决系统问题,术解决局部问题,
02
道很厉害吗?当然!
“道”者以一围万,理者以一围千,法者以一围百,术者以一围十,兵者以一围一,势者以十围一。
但“道”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
造正如《道德经》里所说: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大爱无言。
《天道》里有句经典台词: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有术无道,最多也就是个“技艺人”,无法再升华了。而一旦有了“道”,就等于有“智慧”,有“道”者,求“术”几乎易如反掌。
《孙子兵法》讲:“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是舍本逐末中国人讲“得道”、“得道高僧”,意思就是那些掌握世界规律和原理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高人,甚至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还有句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意思是:你有道了,全世界都来帮你,你没有道了,大
家都远离你。就连《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口号都是“替天行道”。
我们还经常说一句话:这个人怎么都不上道?意思是这个人一直还没找到感觉,没有真正进入状态《易经》里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天上显现出来的象就是“道”,圣人都在努力地模仿“道”:
河图络书这些是工具,也就是术,圣人都在努力地运用各种术,
《道德经》里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意思是:技巧和方法(术)越学越多,但是本质和原理(道却越学越少。
因为当我们精通了原理(道),会发现世界越来越简单读书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越读越厚,指的是知识越学越多。
第二个阶段是越读越薄,指的是当我们把知识缩成智慧的时候,就越学越精炼。
现在人的核心问题是太浮躁了,都只想学习各种技巧,却不探求背后的原理,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鱼是结果,而渔是过程。
掌握了过程,自然就能得到结果,否则看起来是走了一条捷径和近道,实际上舍本逐末,离结果却越来越远。
因此,我们要先悟“道”,再去钻研“术”。
当你精通了本质和原理,自然就能悟出方法和技巧你学的方法再多,只要没有掌握原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越来越多,
另外,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术),你直接拿来用,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因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也没有适用于每个人的方法。
每个人条件/资源/环境不一样,方法当然也不一样的。你只能从悟道开始,然后去寻找使用自己的方法,而不是企图从别人那里得到方法(术)。
《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