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消失的她》观后感
8月初,去北京看了《消失的她》音乐剧。

之前没看过同名电影。这个剧总体来说我感觉还是市场化得比较成熟的。里面热门题材也有,人性拷问也有,热闹场面(爆炸、枪战、车辆追逐、花天酒地)也有,两个半小时并不会觉得沉闷。

歌段的设计也是有野心的。为女主复仇的闺蜜唱的《灯塔》显然是想要往冲破苍穹、叩问冤仇的方向靠拢,但现在的问题是感觉高亢的段落太多了,副歌部分未免有重复之嫌,让演员在表现上也没有太多细腻处理的空间。作为观众,听一段我觉得很震撼,听一首我觉得就有点过于满。其他歌段,《两极》不错,《深蓝色》也不错,《我是爱你的》我认为是本场单曲最佳。《我是爱你的》是男主也就是凶手的一段独白,相当传神地写出了犯罪人格:
“约定的月亮湾 烟花下的浪漫 有人在海边憧憬 弥补今生的遗憾
海底的星空 成为生命最后的沙漏 关于你的所有 一点一滴化为乌有
我是爱你的,是你逼我的,记得那些海誓山盟 无论贫穷 富贵 健康 疾病 不离不弃 你亲口说的
我是爱你的 是你逼我的 拼了命从头来过 开始新的生活 等到的答案 却放弃了 你怎么舍得
我是爱你的,是你逼我的,记得那些海誓山盟 无论贫穷 富贵 健康 疾病 不离不弃 你亲口说的
我是爱你的 是你逼我的 拼了命从头来过 开始新的生活 等到的答案 全放弃了 你怎么舍得 丢下我!”
——这样才对嘛,真正的坏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坏人。这样一比,哈姆雷特他叔叔简直可以说是挺善良的了。
上次来保利剧院,就是来看郑棋元演那位在原著中长得跟腐烂的麦穗一样的叔叔克劳迪斯。然而看郑老师扮演的叔叔如花似玉地跪在那儿良心偶尔发现……我必须说丹麦王后的选择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就郑老师的美貌,……怎么不能选了?我都打了一辈子仗了现在享受享受怎么了?(乱入。)
郑老师演《消失的她》的凶手男主太合适了,把这个人的歇斯底里、狡诈自私和极具欺骗性的外观表现得非常到位。基本上大部分情节都是从他的角度叙述展开的,所以他作为线索人物不停地上台、下台,根据剧情需要不断变化情绪,谈恋爱时深情款款、被设局时张皇失措、真相揭穿时歇斯底里,且全身上下洋溢着极具迷惑性的破碎感。
还有就是他在剧情一开始的时候穿一白背心……恩这个膀子若是生在……谁身上也不好摸对吧,我懂,我能克制。

最后大概是为了推广这个剧?结尾在谢幕之后单独又给了三位女性角色和男主各一段SOLO独唱(可以录),以及乐队合奏与演员共舞。我对这段的安排设计除了心疼演员之外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几段重磅独唱,演员在剧中都很努力地唱过一遍了,结尾再来一遍真的很考验体力和情感输出。
正式剧情的结尾处,我觉得还是结得不够干脆,而且情绪的表现上有点拖沓。
在结尾,是为女主报仇的闺蜜与女主(的灵魂)对唱。最终的歌段如果需要安排反思,那么,对于女主的人设来说,她当然可以歌唱爱。因为欺骗她的并不是爱人,而是伪装成爱人的凶手,是虚情假意。救她的,正是真实的感情。真情永远是值得歌颂的。

可是,我不知道为何要让闺蜜表达“都是我的错,没能救你”的痛悔伤心——毕竟,谎言和恶行让你消失在深海,而我们真实的友爱和牵挂让我找到了你的下落,这不是值得自豪的吗?再说,绝不原谅坏人才应该是主题,为什么要突出自我谴责的所谓柔软?真正的凶手都不忏悔,为何要让给女主沉冤昭雪的朋友忏悔?错不在于我们施救者来得太晚,而是出于凶手的凶恶残忍啊!明明是最大限度地给女主报了仇,此刻难道不该有淋漓痛快的坦然吗? 另外,这种情绪的反复表达,也让歌段和情节变得比较冗长和啰嗦,而这其实也是很多音乐剧填词的通病。
那天借看剧的东风,也和去年三月在剧院认识的剧友再度重逢。因为看剧结下的缘分真的很奇妙。感激这无数个平行世界,让我们有结交新朋友的契机啊。



-
阿眉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5 1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