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音乐厅






2024/10/13,周日,阴天有雨,甲辰年九月十一
今早六点二十几分自然醒来,关了起床闹钟,再新定一个打坐十分钟。洗漱泡姜茶,七点零几分出门跑步。往操场去时听见沙沙浪声,抬头,白杨树叶在风中颤栗,不知何方隐约几声鸦叫,是一些北方岁月里的日常肌理了。这个季节的白杨树落叶还呈光面状,待到十二月份左右,树上掉下的叶子经了凛冽风霜,便是哑面了。
早上天不好,雾蒙蒙的,简单跑个三公里。跑完本想去喝碗粥就小咸菜,到了食堂见着今天油饼卖相是我喜欢的软趴趴口感,就换成豆浆油饼。
八点十几分进阅览室。上午继续改论文。
九点多上楼读会儿绕口令,穿过自习室时看见服务台上新摆了几个印章,好奇地上去看看,是学校图书馆纪念章。看完准备走人,这时从书库出来一位女老师,似乎以为我要盖章,用笑容神情示意,而我已经快走到门口了,自习室里也不好出声,就回以笑笑摆摆手,表示我没什么需求。
午餐吃了个肉夹馍。
十二点多睡醒出门,下楼时听见宿管阿姨和人说话的动静,到一楼看见一位爷爷跟两位奶奶,应该是本校校友,我下来时正好听见爷爷“六十年前在这住”,嚯,俺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来了。在这住的应该是两位奶奶其中一位,老人家似乎原本想上楼看看的,没有电梯就放弃了,爷爷说他当年不住这栋。出楼,又听几位老人说当年东西两边的楼都没建,只有对面楼,我想象了一下画面,原本想上去搭话多听一些,奈何距离图书馆预约的最迟入馆时间只有不到十分钟了,遂还是回图书馆吧。
今天校庆人流好像从北一区到本部这边来了,校园里人比昨天多不少,下雨天也没能阻止校友返校的热情,路上各种提着印有周年纪念logo 礼品袋拍照的人,图书馆闸机也开放了一边不用刷码的通道以供参观。连图书馆前原本如空气般无存在感的金石展海报,边上都有人在拍合照,笑。我原本对校庆没什么感觉,后来想起夏天里回本科学校的心情,又有些体会到了,被人群里的庆典氛围感染,嘴角也慢慢上扬起来。
下午先接着推会儿论文。
两点多上楼泡凉茶,顺便盖个纪念章。上午看完印章后想收藏一个,一时又感觉我好像没什么有纪念意义的盖章载体,中午出门时就将导师之前送的书带过来盖了。依旧是上午那位女老师,热心地帮忙固定书页。
在饮水机前看见一个穿天蓝色裙子的小女孩,裙子后边有两个翅膀,可可爱爱,一下子想起昨天去小朋友家参加生日派对的小外甥女。
泡完凉茶回来准备看乐理书。想起昨天看的LtM视频内容,又决定先做一下今晚要去听的音乐会的曲目功课。音乐会门票是本月初去吃铁锅炖那天买的,德国大提琴家彼得•布伦斯的独奏音乐会,钢琴家是同样来自德国的安娜格蕾特•库特纳。也不晓得艺术家水准啥的,冲着正好有想去听音乐会的念头就看到推送的机缘,犹豫一两天后买了票。
做完功课学乐理,中途上楼洗杯子,顺带捎本《觉悟资粮》上去翻翻。杯子里有只小飞虫,确切说原本有两只,整个下午里一直在窗台和桌面来来去去,这会儿一只停留在了杯子里边,被我带了上来。确认虫子还活着后小心翼翼将它抖出在消防栓上,让它自个活动去。
读完《觉悟资粮》回阅览室看乐理,看着看着注意力飘到了剩下那只小飞虫上,看到虫子不断在桌面爬来飞去,突发奇想它该不会在找它刚刚的同伴吧?又想到那只被我带到楼上的,思维这两只虫子,应该这辈子都见不上面了……刹那间感觉自己好像成了虫子的“命数”……当一个人成为他者的命数,需要多审慎?念头沉沉。
差不多四点收拾东西准备回寝室,动作间发现窗帘上原来还有第三只小飞虫,emmm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也是会胡思乱想的芦苇←_←
午后三点多,路面上留着雨后积水,篮球场里几个小朋友在打球,春夏广场上有在拍照的年纪各异校友。
回到寝室先打两把狼人杀,再将今日份表达练习录了。练完去洗澡,今天五点左右的澡堂子人不少。洗完澡回来将衣服洗了,再拾掇拾掇听音乐会的着装出门。
去食堂吃碗鱼粉当晚餐,吃完外边下起了雨。人也已经开始困了,感觉我这会儿应该回去睡觉,而不是出门听音乐会……好吧,“打起精神来”,进了地铁站的我对自己如是说。
天安门西出站,沿南长街往中山公园西门走,一路见着路边挂着的红灯笼,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转念一想,俺们天朝何尝不是一个大宅门故事plus呢?
进园,这个点已经没有观光游客的公园几分静谧,路灯是昏暗的,天色在雾气里反而灰白几分。进了公园走没多久,便看见道路前方一只白色喵星人,“呀”,喵星人很快去了别处,我走走看看,没多久又遇见它,这会儿不动了,见着我走近还凑了上来。……那俺自然不客气开撸了,刚刚坐地铁时因为小洁癖换乘三条线下来都坚持没碰过扶栏的手,这会儿也直接上了2333。白猫也亲人得很,绕着我的腿转圈,一脸享受地蹭蹭手掌……噢,是今日份幸福到要泪目的时刻了TT可惜今天包里没塞猫条出来。和小猫玩了几分钟,准备接着去音乐堂了,小猫见着我要走,“喵喵”几声,噢,真是太让人不舍了TT
在售票厅兑票,领一个关注公众号送的小本子,之后去音乐堂,进场,找到位置坐下,看台上一架钢琴在等待着演奏家。
放了包包下楼,将刚刚和小猫玩过的手洗了,回到座位时后排来了一个带着小朋友的妈妈,在给小朋友介绍贝多芬,小朋友不耐烦地打断,说今天好像不是上音乐课的时间hh。
七点半过一两分,两位演奏家出场,掌声与致意后演出开始。今晚的演出曲目为:

跳跃的钢琴乐音响起,一下子让人想起昨晚睡前听的乐曲,仿似耳边流泻彩虹糖。我旁边是个学音乐的男生,提前准备了乐谱,全场除了安可曲外都对着乐谱在听,我则听着音乐慢慢在旋律节奏里代入这阵子学的乐理和古典音乐入门知识。
今晚的演出曲目里我最听进去了的应该是第二首,合上眼时而仿似来到傍晚的林间,眼前是柔和霞光下波光粼粼的池塘;时而在钢琴音里又似被温暖的水围裹;时而被大提琴音抚慰了所有入世的苦涩和委屈,一度想要落泪……无言却入心,这大概便是艺术的语言吧。
大提琴的音色真是太适合诠释如泣如诉了,以及钢琴和大提琴乐音间的往来缠绕也十分动人,听着听着让人好想有个能这样耳鬓厮磨的对象。
现场的魅力也真是独一份,感受到音乐带给人毫无缘由、纯粹生理性的愉悦。合眼在乐音里抽离了当下,回神时对台上的艺术家都觉得恍惚。原来那些喜欢音乐的人,能从音乐里得到怎么样的滋养呀,当你的人生遇到问题,音乐亦是解答之道。
中场休息时间,起身舒展一下筋骨。舒展过后不舍让其他信息分散心念,便合了眼感受脑海里尚萦绕着的旋律。
下一曲是门德尔松的《无词歌Op.109原版》,我想起下午做的功课,尝试在旋律里代入音乐家创作时的心态,奈何后排的小朋友和她妈妈一直在用不小的音量说话,前排听众的频频回头也制止不了她们,最后在声音的扰乱里听完这一首。
在最后一首贝多芬《A 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Op.69》的某个钢琴音里听出一种建筑的恢弘感,然后想起一些最近在改的论文内容。
四首曲目结束,演奏家退场,听众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第一次听音乐会的我be like不解但跟着拍手,直至两位演奏家返场演出安可曲。今晚第一次听古典音乐会,刚开始时还有些分不清乐章和曲目之间的切换,不过分不清的也应该不止我一个,因为台上后来电子屏打出了“乐章段落之间请勿鼓掌”的提醒hh。
最后思维音乐会曲目,数百年间被每个时代最杰出的音乐家一遍又一遍地演奏,这既是人类超越时间的艺术与情感对话,又是作为同一物种,对最初那位艺术家的至高认可与致意。
离场,乘着与来时差不多的灰白夜色往外走,空气中弥漫几分木质气息,感觉像大树在打招呼。拍一张路灯下挂着雨珠的松树针枝,这样子的夜晚还蛮有氛围感的。无方向感选手随着三三两两的退场听众朝出口去,听见路人多数也是“跟着人走就对了”,笑。
出了公园哼着不成调的旋律去地铁站,可惜愉快心情很快就顿于排队查身份证的安检闸机,大晚上的都不消停,真是槽多无口。在返程的1号线上听见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似乎是处于以发展情侣关系为目标的刚认识阶段,听口音都是北京本地人,男生应该长年在日本,女生在国内,在聊女生对男生有没有想要他回国发展的要求,以及男生对女生可以去日本“读个研,玩两年”的建议。本路人听年轻人间的交流听得津津有味,奈何很快就到站换乘了。
十点多回到寝室,换衣服时看见裤子上粘着的白色猫毛,笑笑,心头暖意延续到了今夜梦中在东屯老家门前的榕树下喂小鸟,还有汪星人和喵星人的场景。
今日份入世想:
1.觉知做出改变后,冥冥中的一些回应。
2.我不要旧我了,我也不要旧我执取的了。
3.
4.观对一些人事的下意识逃避,是习气在作祟。
5.分辨不善心类型,以不同法应对。
6.
灶王爷保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人们行走在雨中
- 长大后,给自己买一只风筝 (1人喜欢)
- 去听音乐会 (1人喜欢)
- 春分与万寿寺 (3人喜欢)
- 春天窗外的桃花和满月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