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社会两年后,我怎样利用四个月吃透了两个行业
我现在讲的其实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在单一化去理解之后,会变得相对简单,一开始的行业选择确实很难,在投入任何行业之前都要考虑这个行业的边际成本,卷不卷的过已经在行业里面扎根几年的老手,老手拥有的是什么东西,他掌握了十年的行业经验对我们来讲可怕吗。社会在发展,会不会存在老手们的思想观念已经落后。这些都要经过缜密的哲学思考,然后才能下定论。于是我总结了一个规则,任何专业化较强的知识,想要彻底学透,基本都需要6-9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预估时间,可对于我们这种互联网猎人来说,这个时间太长,不足以支撑投资热情,那怎样通过一个月时间吃透一个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准备一套简化策略。说于诸公听。
互联网商业的核心,实际上是利用复杂且多样化的平台规则,通过对机器算法审核的流量规则的了解,将我们需要售卖的产品,有效、精准的推送给适合我们产品,且拥有购买力的客户,然后通过我们的销售策略和产品特性,让客户在远隔山海的距离下产生信任并促成交易,这里我们不讨论退货,这就是一个小的商业闭环,这是一颗互联挖个大树,树上有各种各样的枝枝叶叶,投流、截流、曝光、人设、选品,话术、布景、团队、价格战、精准人群定位、gmv测算,ROI成交、粉丝画像、物流和快递送达率,售后服务和客服,退货率,前端和后端,高端直播间搭建、私域,数不清的细分领域构成了这棵树,我们现在把它简化成三个字,人、货、场。货可以分为虚拟产品和实物产品。但三个字我认为仍然有点复杂了,于是我们再行简化,变成两个字,货,销,也就是找到你觉得好的货,销售出去。一旦确定了这两个字,不再去考虑其他任何的细分领域有多专业多难学,这件事就变的简单起来。于是我们通过下面几个步骤执行。
第一、任何货都有一个集散地或者业态相对成熟的产地,这个地方要考虑几个条件,距离、产业成熟性,花费20天时间就可以将一个产地(在中国一般都是一个镇,比如织里的童装、石佛寺的玉)所有的主流产品了解透彻,这个透彻包括了价格趋势、质量好坏,有无造假、产品前景、产品目前主要的销售方式和渠道、产品的受众人群,产品未来的趋势,造成产品趋势的社会因素、平替产品的渗透状况。
第二、销,已经将货吃透之后就要考虑货的销售问题,互联网的销售仍然包含了相当多的模式,比如微商、代购、直播、私域、供应链,再深入点有一件代发、二次包装、人设溯源等等等等。一件产品适合什么养的营销方式,不是固定的,决定做什么养的品之后,对应的销售方式会有所限制,比如要做高端的手镯,走量的方式肯定是不可行的。于是注重的调研就放在选好的产品结合自己的团队,适合采取什么样的销售方式,这就要考虑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团队现有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模仿一种现有的营销方式很简单,但做出创新就很难。如果你有了再其他产品上成熟的打法,换品之后发现这个品同上一个品有共性,但整个产业的营销没跟上,一是考虑从上一个复制,二是考虑这么多年了,这个品为什么没能形成上一套打法。这都要哲学求证。比如说信息流+私域一定打得过代购吗,我们穿插思考一个问题,行业的卷是从哪一天开始的。
互联网以前是偏平的互联网,23年以前是立体化的互联网,但大部分产品的套路和打法正在深入被消费者学习,也就是说一个产品类目的从业者掌握的知识水平已经不一定比得上常买这个产品的消费者多了。传统打法慢慢在失去优势,但是还有一定的空间,比如在抖音的打法拉去打视频号,仍然可以分一杯羹。因为视频号的消费者有一部分还没有被互联网低端从业者洗过。还有一个大约半年的新手期。但是如果你的思维仍然存在立体互联网的打法上。明显撑不过过年了。
我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互联网商业已经出现了一批四维人群,开始研究和落地超越三维立体互联网的模式冲向平行宇宙了,谈到这里,我们卖一卖关子,下一篇文章再讲。继续回到正题。我投入了哪两个行业。
刚开始我是对AI充满了信心,投入了近两个月时间去研究,当然还是通过我们上述提到的方式,我有没有失去我的信心,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关注这个行业的人看到的信息不会比我的少,大家也都知道AI需要一个落地的应用,也都能分析的出来AI盈利的点,但我有我自己的判断,这个判断就是AI领域缺少的其实是把AI从业者社群和需求级的古典互联网从业者联动起来的C To C机制,这个机制有什么用。举一个微小的例子,比如懂训练模型的人没有实体细分行业的数据,而拥有数据的人无法熟练训练模型,甚至提不出需求,甚至想不到要提出需求。这不是一个简单提供一个平台的方案,而是一个改变思维和做事方式的一种改革,其难度不亚于马当年的阿里巴巴。仅仅是我的一个思考。虽然我现在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大量的信息后短暂放弃了AI,但我仍然在持续关注并且随时出击任何一个爆发点。这一点,欢迎探讨和指正。
第二个,就是和田玉和玛瑙。要吃透这个行业,就比上一个要简单多了。这是我接下来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做的事情,为了深挖这个行业,我几乎投入了不可思议的精力,因此我提到吃透,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玉的水太深了,深不见底,其实关于产品,我当然没有吃透,但我只吃我自己要做的。看住自己的门。我们其实是带着这个行业水太深了的非议进去的。这不但是所有人的话,也是我自己提醒自己的话。但我给出的解释就是,水无论在深,还是两个字,货、销。
一开始我们不懂货,但我们懂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来讲就一个,就是把货吃透,然后在众多销售方式中求证适合这个产品的罗马大道。于是主要的精力就用在货上。货怎么才能懂,这个确实很头疼,我们这一个月时间是怎样解决的,听我细讲,首先我们寻找到了一批(我用批的意图很明显,也就是说不是一两个)工艺美术大师和玉雕大师。怎么找到的,这很简单,我做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就是不卑、不亢,不低头看任何人,任何人都是朋友,坦诚,不抬头看任何人,任何大师都从生活中来,其实他们本身都很好,你拿着诚意去交,自然都能成为朋友。然后不厌其烦的请教,到他们的地方拜访,并向人展示自己的优势,以提供知识的等价交换。第二部,网上疯狂的学习文字知识,将任何关于玛瑙和和田玉的只是烂熟于心,这个更加不难了。第三部是稍微难些的,但是只能难住那些没有自律的人,我们于是每天早上六点起,从早市,上午市、午市、下午市、夜摊,多个地方轮流溜腿并问价,然后同能聊得来的货主攀谈,并获取真正的市场知识,这个过程为什么会说他难,实际上保证每天六点起来就是很难的一步。日复一日。并且日复一日的增长很慢,有那么几天你会觉得再逛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了,毫不夸张的来讲,每一个健谈的小媳妇你都认识了。再去还有什么意义。其实有很大意义,这个过程是量变促成质变。它会让你在某一天突然升华,那种感觉就像啃一部大部头的书,或者一本需要读三遍以上且十分无聊的书。
现在再来讲一下做事的原则。首先选择货品,我定死了销售的规则,这三条是我从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原则中吸收的。
1、只做中高货,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保证货品质量,认识自己卖出的每一件货品
2、所有货品的利润不允许超过20%。
3、向所有渠道获取到私域的客户,无论成交与否,准备一份礼物,基于第二条原则,这礼物不允许计算成本。
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人设,人设这个词在互联网上是个贬义词,但我持不同意见,这是基于我的知识构成,比如我,我在生活中是一个需要照顾的人,几乎不怎么会打理自己的生活,但我在互联网上的表达不用展示这一面,那既然我隐藏了这一面,那么互联网上表达的就不是真正的我,但是仍然构成了真实的我,比如包含了我做人最基本的原则,真诚、与人为善。这依然是人设,因为我没有告诉你我不会洗衣服,做什么吃什么,给什么穿什么,写出理性的文章但一辈子活的像个小孩子。
写这篇文章有两个立意,其一是告诉大家我做和田玉、高货玛瑙了,后续可能会发图,不拘于任何形式的代买,当然不是我自己做,你非要我做我也可以。第二个就是借此机会,告诉大家关于私房摄影的课程我依然会系统讲。我认为这是所有男生的看家本领,虽然你们不会为此花钱,但这是一笔损失,将记在以后你为此消耗的亲密关系上。
这是我给自己打的广告。人过中年,仍然要从头开始,实在惭愧,但现实很美好啊,总体来讲,每一个不认识的人都在给你从头开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