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风物 | 霍口卓氏旗杆厝
卓氏旗杆厝位于霍口畲族乡洋头里村,系清嘉庆年间村人卓全名建造,因门前竖旗杆碣一对而得名,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民居原由正厝与横厝组成,两座并列,坐东朝西,为典型堂横式布局,但正厝在1940年代毁于火,遗址上仅存部分正面外墙,和前方的旗杆石、照墙。从残存的外墙依然能显示出建筑的精工细作,墙体的花基全部用青石,而且是正方形石块45度斜砌,织出一张菱形的网格;墙基与墙身用一条土红色的抹灰层过渡;墙身不是全白的,而是做一圈青灰的边框,边框里面再做模仿空斗墙的勾勒。
横厝的外墙要略微粗放一点,墙基用条石丁顺结合砌筑,丁石用青石(辉绿岩),顺的面石用黄锈石花岗岩,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且富有韵律。大门做青石门框,两边有楹联,其上有单坡门罩,三跳插栱结合垂花,既简单又华丽。门罩上做一条灰塑框,墙头有灰塑牌堵。








卓氏旗杆厝即使仅存横厝,也能够跻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正是因为那不是一般的横厝,而算得上是一座花厅。在闽中到闽东地区,堂横式民居的横厝有时会做出“横厝厅”,即建筑的排列与主座建筑垂直称横厝,横厝前端设置一个从山面进入的厅,由居住在横厝的这一房使用,正厝的大厅则是在操办更大型的仪式时使用。卓氏旗杆厝的横厝不仅有厅,而且有五个厅,分布在横厝的四个方向,足以称得上四面(皆)厅,这在整个福建省是绝无仅有的。而且整个横厝精雕细刻、穷工极巧,木雕、石雕、灰塑俱全,足可以媲美福州官宦大厝里的花厅。
横厝的主体是一座半歇山半悬山的大屋顶建筑,在这个大屋顶之下用复水屋面划分出四个厅乃至四个院落的空间。从西面大门进来,如果遮住屋面上露出来的三角形山面的话,会让人感觉这就是一个普通院落。的确,作为横厝的大厅,就是在尽力模仿正厝的大厅——从看似五开间七柱出游廊的主座,到回廊、梓院、太师壁应有尽有,而这需要平面设计、结构设计和装饰装修各方面严丝合缝的配合。在横厝中部的是南北两个朝向的厅,两个厅背靠背,各自做出七柱出游廊的外在空间形象,中间以两个太师壁后的“暗室”完成空间和动线的过渡。后面朝东一二层各有一个厅,体量最小,类似于一般民居五柱的格局,后屋面只用披檐不做歇山。在其他横厝中也可以见到这种设于二层的小厅,可能是用于读书或给家中的女性使用。各个厅堂直接可以通过厅后和厅旁的弄道互相联通,这些弄道同时也提供了上下楼的垂直交通。
据居民介绍,本座卓氏祖上有四兄弟,老大老二居住在正厝,老三老四则住在横厝。那么大概可以推想,正因为有两房共同居住,在横厝中也需要多个厅堂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形成了“正厝大厅-横厝大厅-横厝小厅”的三级拓扑关系,催生了这叫人拍案称奇的四面厅横厝。



















-
南征北战1948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28 22:06:29
-
水木明瑟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12 09:13:11
-
苏台栖乌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22 13:13:09
-
運珪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20 20:43:22
-
普蓝深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8 17:13:48
-
培爾金特的幻想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8 17:04:27
-
too elephant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8 16:13:44
-
黑陶鬶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8 15:26:13
-
别古居士那那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8 14:34:28
-
绿洲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8 14:16:11
-
B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18 13:37:59
暂不留名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知往鉴今 | 鼓山(中篇) (21人喜欢)
- 知往鉴今 | 鼓山(上篇) (31人喜欢)
- 福建十七世纪以前柱础的主要样式和空间特征 (27人喜欢)
- 知往鉴今 | 福州旧城补遗 (15人喜欢)
- 罗源风物 | 造厝符 & 后记 (6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