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宁到琼海,海南老城的废墟与新生
再次回到海南,探索了两座琼东老城,万宁和琼海。两座城市去过多次,却从未在城区细细漫步,也算一次海南人文拾遗。
从三亚站出发,万宁站下车,乘公交前往市中心的万宁中学。在路边吃了碗粉汤,也不知算早饭还是午饭。参拜了附近的西门婆祖庙,一座年代并不久远的建筑。婆组即妈祖,作为闽人的后裔、大海的子民,琼州民间自然广泛流通妈祖信仰。
随后沿西门街步行,拐入武丁巷,这里有今天的第一处目的地:万安书院。

万安书院,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代,现存清代建筑。走入写有书院大名的中式大门,不难发现这座建筑融合了西式元素。海南的中原移民史非常早,但文教兴盛要到明清乃至近代,所以书院建筑多有近代风格,万安书院也不例外。
由于长年不对外开放,这里早已年久失修。建筑外围支起了象征性的围挡,并未阻止人们随意出入,修缮工作也未见有所眉目。这座建筑如同万宁古城一样,成为某种意义上“活着的废墟”。
看着陈旧破财的柱廊,生满草木的阳台和屋顶,我反而有种莫名的兴奋。我当然希望每座古城、每处古建都充满独一无二的生机勃勃,但眼前这幅衰颓景象,反而让我担心这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重新被人关注。

朝阳街位于万宁东门,是古城的主干街。万宁的地位,在古代海南排得上号:清代琼州1府3州9县,北、东、南、西为琼州府(海口)、万安州(万宁)、崖州、儋州,即四大中心城市。万宁,便是琼东地区的中心城市。
如今,除了海滨冲浪胜地,和餐桌上的后安粉、和乐蟹,万宁这座城市没有太多存在感。随着城市中心移至毫无特色的人民路,古城的衰败不可避免。但也因此,数量不多古建筑得以保留,潮州会馆便是第二例。

比起废弃的万安书院,潮州会馆的命运顺遂一些。这里目前作为万宁老人俱乐部,每天都有老人在此饮茶、搓麻。比起这座年迈的建筑,他们更关注自己的闲适生活。
作为移民民族,潮汕人足迹遍天下,海南和东南亚是其中重镇。目前,全岛只有海口和万宁留有潮州会馆,万宁这座清代建筑,保留了浓郁的潮汕印迹。
还没进门,大门上的雕刻和彩绘,便在宣告着标志性的“极繁主义美学”。不论在国内外,潮汕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构建奢华富丽的民族形象,或许只有山西人能与他们相比,不过这两个民族的业务领域并不重合。
潮州会馆附近,还有东门庙(“琼州第一庙”)、后街庙两处信仰空间。前者之所以获得如此美誉,或许是因为实现了“供奉人物数量”这个细分领域的领先:天皇玉帝、福德正神土地、观音菩萨、天后娘娘、龙公龙婆、关圣帝君、杨公、华光大帝……多个宗教的神祇,甚至来自不同次元。
离开万宁,前往琼海。与万宁古城的沿革截然不同,琼海只能算是老城(“古城”指古典城市,“老城”指近代城市)。古代,琼海县境分属会同(今塔洋镇)、乐会(今博鳌镇乐城村)两县,如今的琼海城区嘉积镇,古代仅是一座集镇。
明清时期,嘉积作为万泉河畔的码头集镇,承担水陆贸易的职能。民国时期逐渐繁盛,教会、学校、商业街纷纷在此兴起,逐步取代会同、乐会,成为中心城市,延续至今。

清末至民国,琼山、嘉积、那大是海南三大基督教中心,兴建教堂,保留至今。我有点疑惑,清末两广、海南属于法国势力范围,天主教的传教却落于下风,不知为何。
嘉积基督教堂,海南著名的近代教堂之一。青砖砌成的外墙庄严肃穆,醒目的哥特式塔楼,典型的门廊和扶壁。教堂大门紧闭,若不是从唯一打开的窗户向内张望,或许会错过最精彩的一幕:这座哥特建筑内部,居然是中式的木天花板!虽然只是砖石建筑的装饰,也值得细细品味。
中午在琼海中学门口吃了碗腌粉(确认这是午饭,万宁吃的是早饭),美味至极。走路到新民街口的红色娘子军雕塑前,这是嘉积老城的入口之一。
历史总是令人错愕:民国时期,琼东是红色革命重镇,甚至形成罕见的女子部队——红色娘子军,同时也引来当局的残酷镇压。民国时期,嘉积是海南的经济前沿,也是革命根据地。如今街头的雕塑,仍在提醒人们这种尖锐的对立。

走进新民街,就进入了嘉积老城,或者说老街。嘉积中心的五条街道,分别名为“嘉祥”、“积庆”、“新民”、“纪纲”、“元亨”,它们长短不一,名字风格各异,但连读首字便能发现——“嘉积新纪元”,浓缩了一代城市建设者的美好愿景。这一愿景早已成为现实,如今商铺、酒肆遍布的骑楼老街,正是琼海最繁华的地带。

在华南旅行,总能看见骑楼。没有审美疲劳,反而更理解其意义和必然性:一是气候的适应,二是商业的便利,三是审美的取向,这才是真正的“力比多”——骑楼真的很好看啊!整齐划一的底层柱廊,鳞次栉比的商铺招牌,纵深感极强的街道景观,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建筑多巴胺”吗?
新民街的尽头是溪仔古街,两条街道相连,反映了历史的分水:新民街是嘉积近代城市建设的缩影,溪仔街却是古代商贸集镇的见证。

长长的石板街,沿街的琼东宅院,尽头的万泉河畔,有西关庙、南天圣娘庙等宗教建筑,与古代航运密切相关。在此踱步一阵,打车前往中原镇。
从车上下来时,以为进入了一个废弃的文旅景区。街道两旁的牌子写着“中原南洋风情小镇”,一眼望去却看不到南洋、没什么风情、也几乎不像个小镇。
不过没关系,按既定计划探索吧。穿过一片树林,来到南洋钟楼前,午后的阳光穿透浓密的椰林,洒在草坪上。远处是斑驳的钟楼,西式的外墙、瑰丽的花窗、鲜红的灯笼、现代的玻璃门。

钟楼本身不足为道,与周边景物形成的氛围感才是重点,包括附近的咖啡店。
咖啡店的外观令人疑惑,不是欧洲人热衷的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不是东南亚偏爱的中西合璧和热带风情,反而像俄罗斯在哈尔滨留下的巴洛克风格。好吧,或许这就是多元。
进入咖啡店,是更惊奇的场景。华丽的吊灯、繁复的屏风、古典的楼梯、朴素的墙壁,若不是每张桌子贴着二维码,我甚至以为马上有说着马来味海南话的侍者出现,递给我一份英文的菜单。

点了一份南洋奶茶,一份树薯粑,价格略贵,口感倒是惊艳。秘境中的餐厅,确实值得相信,因为它不是网红。

回到镇上,街边建筑无甚亮点。中原曾是与文昌、兴隆齐名的侨乡,好不容易找到一片好看的骑楼,拍下一些照片,正式告别这里。
从中原到博鳌站不远,只需步行十来分钟,穿过一片乡间小道。忽然,高大上的火车站映入眼帘,站外的椰子树也格外高大,显然是博鳌论坛的配套工程之一。可如今,博鳌几乎沦为鬼城。
登上进站台阶时,大雨瓢泼而下,琼东的天气总是如此。进入火车站,告别窗外的旧世界,重回秩序和轨道。那些古今中外的“废墟”,就像幻梦一样,除了拍下的照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Fantas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与巴尔加斯·略萨共度的岁月 (2人喜欢)
- 波拉尼奥:命运不眷顾迟到的人,本雅明如此,我也是 (1人喜欢)
- 特朗普有精神疾病或人格缺陷吗? (2人喜欢)
- 功绩社会如何批量生产抑郁症?
- DeepSeek对摩天大楼的精神分析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