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琦瑶想到的
4看完戏回家,凭记忆随手写。水平有限,没有条理,想到哪写到哪。
王琦瑶的故事一般来说可能都是说爱慕虚荣,攀附男人吧。为什么用了长恨歌这个名字,实在看不出来杨玉环一生和王琦瑶有多少相近之处。细想,作者还是有慈悲之心,对于王琦瑶的一生,不是批评,是觉得长恨,长恨,就是可惜。
一个女孩子,家境普通,不幸生的很美,机缘巧合之下,居然成了上海小姐第三名。头名是郭家小姐,沪上名媛,真实的人了。第二名,忘记了。第三名是因为确实人美衣服搭得好,李先生应该也还是有作用的。不然原定第三名的百乐门舞女背后的人怎么同意。这一段有点模糊,因为我从他们商量如何衣着这一段后面睡着了。
李先生大概对王琦瑶是很喜欢的,不是仅仅养在笼中的金丝雀。即便是,那也是一只非常喜欢的金丝雀,虽然故事本身对这一段相处一笔带过。看他在严太太那里留下一盒黄货,插一句,严太太居然没有私自瞒下这盒金条,又或者本来不止这一盒,只有李先生和严太太知道了。最终因为这一盒黄色物体,造成了一场“祸”。看后来王琦瑶对老克勒、张永红、长脚,尤其是对老克勒讲了那么多沪上当年各种盛况,在她当选三小姐之前应该是没有机会出席那些场所,见识那些场面的。这些,多半是李先生带她参加,至少也是在李先生包养她之前,当选三小姐之后的经历。
王琦瑶为何如此人生,其实没有多少迹象可循。少少和母亲的相处,小家碧玉,母亲是想着她攀上高枝的。所以怂恿她去蒋小姐家。直到她没有明媒正娶成立跟了李先生,父母觉得没有面子,这才几乎不往来。可见也是清白人家,甚为看中名声。其实结婚了又怎么样,四风和周朴园也是过了明面的,生了孩子,不照样被赶出家门。嫁入豪门,幸与不幸,可能还是看运气吧。正好又看到北京人艺的纪录片,有一集里面宋丹丹。我这个年代的,知道她绝不只是小品演员,知道她演的寻找回来的世界,知道她演老舍月牙儿,都演的好。但是不知道她八十年代已经在业界有那么大名,那么多专业的前辈都那么看好她欣赏她。知识分子家庭出身,自己也有自己擅长的,安身立命的地方。然而嫁入英家这样业内豪门,又如何,她的才华也就是给他家做后勤,连带她给他生的孩子他都不待见。
说回王琦瑶,她母亲再出现,已经是她和康明逊一段孽缘,产下孩子,母亲来照顾月子。这时候的母亲已经希望她能跟着老实本分的程先生,不再寄望于她能嫁入高门大户。
看王琦瑶和她母亲,其实是很多母女日常的相处,相爱相杀。有埋怨,真到痛处,又舍不得,临走时给孩子的红包。这一段,我居然不争气的留下眼泪。父母要面子,等你没办法有面子了,又想着你有实惠。按照00后的思路,王琦瑶父母大概能被口水淹死。绝大多数国人父母其实都是这样的。
我始终觉得这个故事不能成为巨著,传世那种。因为没有交代王琦瑶为何会成为王琦瑶。后面薇薇去了美国陪读,也不记得小说里有没有母女间的沟通。王琦瑶对于这个孩子,是爱还是不爱。如果对康真的死心,对薇薇可能也没有多爱。那个年代,能到美国自费留学的,应该是经历多重运动生存下来的着实有点家底有头脑的人家。薇薇应该也是美,和这样的人家结亲,最初也许因为母亲的历史,导致在夫家那边有点不被认同,可能和王琦瑶也像王琦瑶和自己母亲那样,比较疏离。这样的夫家,如果是上海本地的,不可能打听不到王琦瑶的过去,也不可能就仅仅因为薇薇漂亮就能让后辈娶了她。我是好奇花开两支,各表一支的话,这支,会开出怎样的花。如果有深意,薇薇这一段绝对不是只能轻轻一提就罢。说不定也是一部茉莉花开。缺了前因后果,好像王琦瑶不管怎么样,都不是特别立得住,都还只是八卦,不是传奇。
对于男人,王琦瑶其实有自己主见,跟着老李,也是有她的原因,大方爽气。程先生再大方也能力有限,何况在表达爱意这方面一点也不爽气。所以在她愿意委身于程以后,程倒因误会彻底大彻大悟,转身离开,后续老克勒对王琦瑶的了解,都是程所述,说明他从来没放下。也因为他的不放下,招致王琦瑶和老克勒的孽缘,最终导致王琦瑶的丧身。也算是轮回转世,偿还孽债。她对老克勒动心,最终还是因为他懂她。可惜这个男人还是本能的动物,再美的外表,即使是他主动出击,欢愉一场一定有一些细节让老克勒尴尬不能接受。王琦瑶对康明逊,应该有过嫁进豪门的幻想,但是肯定不长。在明知道不会有婚姻,那个年代,她还是坚持生下孩子,不是因为爱,是因为失望,表现在不让康看孩子。也因为有那一箱子黄货做她的底气。
张永红嘛,看名字就知道家境,但凡有点家底,不会有这么个名字,即使为明哲保身,也会用必定同音字。和王琦瑶比起来,她家境更差,对于男人,也更为主动,没有那么多眉目传情,含情脉脉。她不知道长脚是骗子吗?应该不太可能被,最多是像肿瘤病人,家属不愿意戳穿那张纸,病人自己也不戳穿,大家装糊涂。按照长脚吹嘘,又怎么可能只有一条牛仔裤,一双耐克鞋?可能就是贪图长脚的'大方”。从前的人也许觉得这是一个义气的人,其实张永红和老克勒本质上都是一些爱占点便宜的人。因为长脚爱摆谱,抢着买单。按照老克勒喜欢精致强调的调性,应该和长脚格格不入才是。无非贪图他的因为穷所以格外显得大方的便宜,以及他有路子倒卖外汇黄货种种。张永红呢,在长脚被戳穿后转身就投身老克勒。其实还是眼界低心急了些,长的好看,还是可以缓缓的。也许剧里所有女人都还是有一个观念,一个女人跟了一个男人,总是不太容易找更好的男人。说到底,也还是旧时代。如果在今天,林有慧,和萧敬腾结婚,但凡有点脑子的,大概都不会觉得她配不上。当然林有慧和萧敬腾年龄差只有十几岁不是一代人。而且两个人是一路相知相伴多年。和老克勒对王琦瑶的那种隐隐约约的模糊的认知和爱慕还是大大不同。
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其实大事件很多,但是剧里前面提及的只有重庆,根据我们现在知道的,当年各方接收大员在沪上,在各大城市,那还是相当滋润的,具体情形,可以参见如今一些网上不小心露出来的富贵之相进行想象。后半部分就只提及公私合营,以及后来康明逊死在甘肃。其余的几乎都没提及。不得不说康家可能确实在沪上比较顶级了,那个年代,还能一家子老小餐餐饭店。能容忍一个正当年的男青年,在家游手好闲。我是总疑心,这康家,是不是康有为的康。也可以说明,虽然运动多多,但是还是有大量的王琦瑶这种普通谨慎的小市民躲过种种运动,安静地存在。也说明邻里的边界感,没有因为她一个女人,独自生活,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就觉得有什么可疑。想起一位师长辈,那时我问他岳家住在石门一路附近,家里是着实有点来历的,老岳母一直在家做太太的,以前有没有被批斗,师长说,没,大意就是他们都不是张扬的人。
我个人是很反感那种看到巨富长就觉得骨头酥,就想跪的。上海从来不是只有李先生,而且李先生肯定不是上海人,康明逊严先生程先生张永红长脚往上数一辈两辈也都不是上海人,王安忆自己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海人,南下干部的后代。所谓上海格调,不是那些浮华,是我那个师长岳家那种低调做人。那些热捧巨富长的,往往也都不是上海人,因为真的上海人,知道那些个繁华旁边和角落里就是张永红和长脚的家。他们不是捧巨富长,本质上是慕强慕富慕自己够不到的东西。真有一天能够得着,必定是一番小人得志的样子,像这两天离婚综艺里面的杨子。除了有钱,啥也没有,爱装的有文化。按照宣传的黄圣依家庭,她怎么会和杨子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么多年,应该原生家庭里有自己不为人道的痛。
小说因为看过很久,已经不记得后面有没有再提及珍珍和蒋小姐,按照历史发展,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应该是去香港的珍珍日子最为顺遂。我是根据王家卫母亲那样进行想象。再差,也是花样年华里的苏丽珍,在日常之中面对老公的出轨。
闵行这个剧场,真的很无语,一进去总是有股不愉快的气息,类似于不通风的环境里厕所不干净的一股淡淡尿骚味。空调不知道开了没,反正我热的出汗,只能脱了长袖。场子里好多老年人,全程有四处间断的此起彼伏短信声,甚至电话铃声都不只一次响起,还着实响了好长时间。时不时能闻到橘子味,应该是我附近有人在剥桔子吃。中场休息居然闻到了烟味,可能有人在室内就抽起来了。剧场不小,但是不像是专业剧场,但凡有个人在凳子上面挪一挪,就能听到吱吱嘎嘎的声音。
写完了,准备关电脑了。想起来最后。王琦瑶没有对一个男人死缠烂打过,为什么最后对老克勒如此留恋,也许是因为年华真的已经逝去,从前她不怕被抛弃,因为有美貌,因为有一箱子黄货做底气。如今黄货即将用完,她也没底气了。看她和张永红各自在长脚和老克勒那里斗法这一段还是蛮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