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语的课
来瑞典满第五年的时候决心去上瑞典语的课程,实在是有点迟了。决心尝试了解瑞典社会,也为了能听懂同事们和客户的谈话,更是因为公司承诺可以sponsor我的学费,于是报了成人大学的瑞典语课程。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免费的sfi课程。但课程风评不一,而且学生的质量也良莠不齐。让我和一些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和语言学习的人一起学瑞典语,听他们问一些很简单浅显的问题,对学习而言不会有帮助。正好成人大学提供只在周末上课的课程,就义无反顾报名,交费。3500sek,七次课,每次3小时。周六早上的十点,以往我刚从睡梦中清醒。而现在,我已端坐在教室,捧着rivstart教材,蹙着眉头神情凝重,嘴里呢喃着“Jag är...”,“har du...”。
瑞典语和英语很相似,属于日耳曼语系,基本的语法大差不差。老师叫Anna,看起来大约50岁左右,典型的北欧女性:瘦瘦高高,平时总是笑呵呵。她住uppsala,每周六一大早坐40分钟的火车来stockholm授课。早上十点的课,她一般九点五十左右到教室开门,上完课之后在回uppsala的火车上写教学反馈和布置作业,发邮件给学生。Anna在上课的时候也会说到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她女儿住在stockholm,每次上完课之后会去见一下她的女儿。她做瑞典语的教师也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之前是做什么行业的具体没有透露。但是我猜之前可能也是与教学相关的职业,比如在幼儿园带带小朋友之类的。一般土生土长的瑞典人对瑞典语的了解并不深入,就好像中国人一样:除非是经受过系统性的训练,不然对母语也只是保持在一个会用但也只是会用的程度。Anna也是一样,她自己也实话实说“one and half year ago, I knew nothing about Swedish grammar”.更灾难的是,她的英语也很一般。有一些瑞典语的语法和英语很类似,但她也说的不是很清楚。所以我看她的bolg上也只有关于瑞典语A1,A2的课程内容。Anyway,从我的角度来看,Anna是一个“doesn't know much about Swedish, but a really nice person”. 肯定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但是good enough。因为我学瑞典语所欠缺的不是讲解词法剖析语句,是鼓励性的引导,让我克服每周的疲惫和负面情绪,最后坚持下来。所以当这一轮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续上了continuation course. 并且要求下一轮课程也是她来教。如愿以偿,下一周新一轮课程开始,周六的课堂里,又会出现那个紧蹙眉头念念有词的中国学生。
A1 part1 的课有16个学生报名,只有第二次课是人满的,最后一次课上只有10个学生了。同学们来自各个地方,主要还是以欧洲的为主。当然,学的最用心的还是非欧盟地区的学生。其中最认真的是一个乌克兰的同学,她看起来30多岁,自称有一个小女儿,上课造句的时候也说平时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陪女儿。还有一个中东地区的大哥,应该是叙利亚黎巴嫩那块战乱地区的,他学习也很用心认真,总是会问Anna一些good question。总之瑞典就是这样,有身份的人总是很chill在enjoy生活,没有身份的人在努力的活着。班上有一个中国学生,小田,是uppsala大学的学生。她也每天一大早和anna一样赶火车来这里上课。课间休息时候和她聊过几句,发现她比我还大两岁。出国之前在美团上班上到心死,出来读书就不想再上班了。闲聊几次后很聊得来,就成了上课的搭子。交到了一个中国朋友,很难得。
课程逐渐推进,难度也慢慢加大。最开始的新鲜和兴奋褪去之后只剩下无尽的疲惫。本来秋季就是工作很忙的时候,各种项目都赶着秋季上马。然后周末中的两天再剥去一天来学习瑞典语,做五休二硬卷成了做六休一。如此往复,每周如此。其实一点也不辛苦,毕竟我只是坐在台下听的那一个。2018年的这时候,我站在台上,周末每天6小时上课,往返的地铁差不多也两个小时。于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只是迟到了两次,一次是因为路上迷路了,另一次是今天的最后一次,实在起不来了就迟了十几分钟。今天上到最后的时候,Anna说这次不会给大家布置作业了,感谢大家。我想到了初中,高中毕业时候的情景。应试教育的时候,做的每一张卷子都要评讲,每一题的解法都要推敲。但是到了最后的最后,中考,高考的题目却没有人在意正确答案是什么。数学最后一题最后一问的解法,是高考后走进一个空荡荡的高二教室,黑板上残余着解法的板书,我仔细看了看,才知道了解法。
这时候下课了,印度同学走上Anna面前,熟络的开始说着一些客套但温馨的话。例如感谢anna之类的。我东西收拾好,拿上了外套,和小田说:走,去吃鱼汤去。回头看了一眼Anna,来不及说出Vi ses nästa vecka,就走出了教室。于是,瑞典语第一轮课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