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秋离冬更近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总有种夏天越过越长的感觉。我翻出记录,去年的上高地—涸泽冰斗之行是在十月中旬,留下了寒冷的印象。看来以后如果要体验冷秋,还得往高处走。高原的秋,离冬更近。
上高地位于日本长野县,是飞驒山脉间的一处溪谷,海拔一千五百米。徒步路线爬升不高,有许多旅游大巴可以抵达,夏秋两季的游客量很大。如果往上走,去到海拔两千三百米的涸泽冰斗,景色一下子变得壮丽,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难度。我们计划用两天半走完:第一天中午从旅游中心走到德泽,算是短途热身,第二天到涸泽冰斗,第三天回到出发点。小c背了露营装备,我给自己订了两晚山小屋。山小屋与普通旅馆略有不同,专门面向徒步和登山客,通常是带隔断的通铺,提供早晚两餐,还可以另外买午饭便当带着路上吃。总之,稍有些简陋,但该有的都有,在山里能吃口热饭,睡个好觉,比什么都强。
去之前小c对我说,上高地是观鸟圣地!我抱着期待踏上徒步路,很快发现季节不对,鸟是有的,但十月温度已不高,此地著名的日本歌鸲到更暖和的地方过冬去了,只剩几种不怕冷的常居客,鹪鹩、大山雀、普通䴓和小星头啄木鸟。小星头极为开朗,就在徒步路边的树上啄木,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徒步路的前半段在林中,秋意还不那么浓,随着往里走,逐渐出现变黄的槭树,卫矛缀着红果,不再有背着小包步态悠闲的游客,沿途打招呼的人都是冲锋衣加登山鞋的打扮,有的和小c一样,身后的大包一看就是露营用的。
第一晚住井上靖写《冰壁》采风时住过的德泽园,不仅有热水,还有温泉池,近乎奢侈。以为那么多人一间屋,早上会听到此起彼伏的闹钟声,出乎意料的是,四点多,人们窸窸窣窣陆续起身,一声闹钟也没响。我跟着起床,到门外看日出,这才知道小c几乎一宿没睡,帐篷太冷,只好半夜起来烧热水喝。说是营地的烧水声整夜不断,看来高原的寒意超出了每个露营人的预料。
阳光照在雪山上,是语言无法描述的美。我吃过早饭,小c拔营,开始最难的第二日。鉴于昨晚的经验,赶紧加订了山小屋的住宿,不过没能和我一处,在冰斗对面的另一家。前半程几乎没什么爬升,我们放松了警惕,常常停下拍照,中午在溪边煮面吃。后半程全是向上的大石路,眼看着太阳下得飞快,这才知道厉害,紧赶慢赶。当我在四点半喘着粗气进了山小屋,老板像是对我的体力有些担忧,问,你明天往上还是下山?我说下山,他明显松了口气。
又一个日出,隔着冰斗,我看见小c在那边挥手。挨着对面山小屋的露营区有四五顶帐篷。如果说上高地还是秋天,冰斗一带则已入冬,忍不住佩服那些露营人。我们还有一天的长路要走。冰川背后升起的太阳仿佛亘古不变,人在其中格外渺小,徒步是一种以肉身丈量大地的行为,无关征服,看过的风景会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上高地入口那段很好走

德泽园的晚餐是陆续上的,坐下先吃烤香鱼、小菜和米饭

烤里脊

收尾的荞麦面,甜食好像是紫薯?有点忘了

1958年,井上靖为了写《冰壁》,登山并入住德泽园

《冰壁》手稿

和露营的小c一道吃早饭,所以要了便当,没有在食堂吃

早上的小星头啄木鸟

开始新一天的路程

初时路好走,一路观鸟

在德泽园订的午饭便当,内容是粽子、鱼肉肠、果冻和萝卜干,咸咸的萝卜干很适合徒步补充盐分

开始变得艰难,收起家伙什,专心看脚下

白色圆圈是路标

终于在日落时分抵达涸泽小屋,喝个咖啡

大通铺有隔板,私密性还不错

小c在对面的涸沢ヒュッテ(Hütte,德语,也是山小屋的意思)

晚饭吃肉

早饭吃鱼

日出

前几天在盈江,说起来和去年十月的旅程时间重合,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盈江感觉仍是夏天。涸泽冰斗毕竟是海拔两千三百多米,而且纬度往北推了12度。盈江行很有意思,以后再分享
默音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事物的名字 (52人喜欢)
- 钓客闲谈 (33人喜欢)
- 生活需要几分甜 (74人喜欢)
- 行走于天地之间——木斯塘纪行 (72人喜欢)
- 木斯塘徒步吃什么 (2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