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了,《我的外婆,从不内耗》!
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关于人性、关于教育小孩,不是多么重大的道理,但却是真真切切的生活真理,小孩从小要懂得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长大了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明白人际交往的本质,懂人性,懂得与自己和解,不内耗。很喜欢“不内耗”这个词。书中的一些值得学习的内容,摘录下来,常读记于心。
关于教育孩子:
1。让孩子什么东西都见识过后,就能辨别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坏东西,不然,小孩因为眼皮子浅,别人一点新奇东西就能给带跑了。
2。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常常会忽略但至关重要的一点——顺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常常将所有知识、人生道理一股脑倒给他们,但很少有家长会思考,孩子应该先学哪个,后学哪个。
3。对孩子不要以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口气挑剔、比较、挖苦、讽刺,比如‘“别人家的孩子怎样优秀,你怎么这样差”“你这里做错了,那里做错了”“成绩这么差,怎么有脸回家”。
4。站在孩子的位置,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照顾孩子的情绪感受。
5。孩子在还小的时候,是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和教育,教那些学校不会交的东西,比如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6。任何知识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运用,小朋友首先要学习自我保护和应对他人欺负的方法,才能保证自己健康成长。
7。教育者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将强者用于自我提升的知识,直接灌输给生存能力都不足的弱者。这背后往往是息事宁人的懒惰和教育能力的不足。
8。父母认为打压教育可以防止孩子骄傲,实际上这会摧毁孩子的自信,造成孩子低配得感,不敢快乐,不敢尝试,且苛求完美。孩子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全部归结于“我很差劲”,而不是“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可以更完善”。
9。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家长否定,就会认同父母,觉得真的是自己有问题、糟糕、有罪,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
10。当无法从家庭获得如何建立个人边界的经验时,孩子会将“为你好”下的不合理都理解成“爱”,长大后将面临无穷烦恼,无法维护自己的利益。
11。如果家长苛待甚至牺牲自己,就会不自觉对孩子要求过多,期待更多精神回报。
关于人性人生:
1。要全面分析问题,试着把各种原因列出来。对于那些以我们的能力改变不了的部分,下次就绕过去。如果是自己的责任,就积极反思,用于承担,但不要抢着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也揽过来。
2。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靠实力说话。
3。善良本身没有错,错在没有分清对象就一味要求自己善良。水流总是顺着阻力自小的方向运动,人性也是如此。善良、温和的人,恰恰是因为善良多忍让,才被不断掠夺和吸食,出现心理问题。
4。善良要留着值得的人,要解开思想枷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注意自我保护,坚决维护自身合法合理的权益。
5。如果自己都不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让牺牲自己利益的状态达到了稳态,那其他人就不愿花力气去帮你修复了。习惯性地牺牲自己,不但换不来对方的感谢,还会被对方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6。在对方第一次试探的时候,就要勇敢地回击,让他对冒犯你的代价有所顾虑。
7。在与我们爱的人相处时,永远不要用“我VS你的问题”的思考方式,因为这里面隐藏着不平等,评价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特权,当我们这样思考时,无形中会把自己放在评价者的角度,会使用指责的语气和态度。而采用“我们VS问题”的角度思考的人,则会把精力集中于问题本身,使得彼此成为亲密相联的战友。
8。千万不要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否则,一不如意,就把责任推给其他人——“都是你让我怎样”,这会让你变得软弱。
9。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你的利益时完全一致的。就算是父母,也做不到全心全意。因此,任何人的话都要想一想,他们能从这个结果中获得什么,你能获得什么,权衡一下你更看重什么,再做出自己的决定。
10。要求别人无私实质上就是一种自私,不应要求他人成为圣人,那是不合理的;也不应要求自己全然无私,那样会陷入痛苦内耗。
11。没有什么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即便是父母之爱。如果觉得别人不该要回报,就会变成一个没有人愿意交往的人;觉得自己不该要回报,就会变成一个可以被随意践踏的人。既要付出,也要得到,循环才能维持。
12。人首先要自爱。在人机交往中,我们当然可以付出,但一定要明白付出的目的是什么。
13。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这不是自私,这就是自然的法则。
14。与其先被欺负,再花时间和精力去难过,不如先想想办法。自己的利益自己都不试着想办法维护,谁都不可能帮你一辈子。
15。在伤害发生之前,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事情一定要试着自己解决,这样才会有保护自己的习惯,脑子也会越用越灵活,方法越来越多。一个人钥匙总以软示人,就容易被欺负,越被人欺负,就不会尊重自己。
16。在一个处处需要竞争抢夺资源的环境中,不体面的从来不是千方百计寻求公平的个体。
17。劝你大度的人往往不是真为你好。有的人劝你大度谦让,是因为你最好拿捏,其他人他惹不起,怕你厉害起来,他们就占卜了便宜了。有时候别人让你善良大度一点,往往是因为你已经是被选中的那个牺牲品,这只是为了堵你的嘴,投向你思想的武器,千万要清醒。
18.社会有时候还是像个丛林,要学会保护自己,辨别外界的蛊惑和诱惑,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心无旁骛地坚持下去。
19.生命中只有一种“应当”,就是好好活着。
20.“延迟”带来的不是“满足 ” ,而是遗憾。愿望都是有时效性的。意志力是一种心理资源,是有限的。投入意志力就像花钱一样,要看项目值不值得投资,能带来多少回报。将意志力耗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是浪费。
21.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比如父母、性别。再不想接受都没用,遇到麻烦,抱怨只会让你更痛苦,压力越大越不容易改善。不如想想,现在能做些什么,然后立刻行动起来。
22.人如果苛刻对待自己,自我牺牲,就可能产会产生一种自己很伟大的感觉,继而觉得自己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做一些事,别人做不到时自己就会生气。
23.把自己哄好是头等大事,千万不要苦了自己,要多积攒快乐。
24.在不可改变的事情面前,寻找其中有益的部分,并立即行动,让自己开心。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我们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没有比自己相信自己更能让人感到安全的事了。
25.你如果总是吃苦,别人会习惯你的付出。任何环境中,如果一个人总是承担最多,最后大家并不会感激他,反而觉得是应该的,因此苦都让能吃苦的人吃了。
26.人生在世,不要与人性为敌,而是要顺应甚至利用它,只有这样,做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年轻人是没有资格安贫乐道的,人在最有精力和条件时要尽力向前冲,多学本领、多赚钱、多积累。
28.读书期间就努力读书长本事,工作时就抓紧机会把学到的本领都学到。人际烦恼不值得花费大把时间,没有能力,再怎么委曲求全都是无用的。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提升实力上,尽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强。
29.当经历或目睹过租房的窘迫、生大病的绝望、亲人的患病离世以及身边人的飞来横祸后,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真真切切能让你感到安全的,只有健康和钱。而痛苦,就在于赚钱的无能吧。
30.我们唯一拥有的是生命,生命的单位是时间。我们需要跳出贫困的思维陷阱,像珍惜钱一样珍惜时间。
31.学习是为了提升时间的价值。
32.一个人越觉得自己贵重,越有底气为自己争取,生活才越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接受别人廉价的对待,不刻意拉低自己,不推开机会和好运,做真实、贵重的自己。
33.先敬罗衫后敬人,穿好点能省掉许多麻烦。
34.越穷养自己,越容易被骗。穷样自己的人在人际关系中会不自觉低人一等,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就感动不已,对别人的光环有滤镜。
35. 不要让自己廉价,一旦接受了廉价的定位,会带来麻烦。
36.人际交往中决定对方态度的,往往不是具体的事,而是你表现出的状态。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信号,会被对方迅速捕捉到,是一种根植于动物性本能的反应过程。
37.拥有怎样的气场决定你在别人心中的价值,这种价值不能通过金钱来衡量,它往往和尊重相联系。
38.“选择,而不是改变”。想改变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吃力不讨好,你觉得指出对方的问题是为了对方好,但对方非但不领情,还会恨你。
39.“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我们需要明白人际关系的运行规律,梳理出自己的秩序,并捍卫自己的底线。
40.一个借钱太多而无法偿还的人,根本不想去赚钱还钱,因为他已经认定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只会希望债主消失,那么他的债也就消失了,威胁他自尊的人也就消失了。这就是人性。
41.永远不要用利益去试探人性和感情,因为你永远都不可能赢。
42.当遇到了重大事情需要求助时,尽量不要去找自己给过恩惠的人,因为有些人会将求助看作需要偿还的债务,反而会推上一把,让债权人万劫不复,让债务直接消失,这反而可能是他内心真实而隐秘的愿望。
43.相信人,但不要相信人性。
44.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用在自己和值得交往的人身上,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经济学。
45.人也是动物,会根据彼此的等级来判断怎么交往,这是本能。有些人不敢对自己好,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性格拧巴,人非常容易暴躁。
46.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会影响甚至决定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人性就是如此,你越卑微小心低姿态,越容易被轻视;越自尊自信有能力,越被重视。不要等别人来爱你,不要等别人来拯救你,越是没人爱,越要爱自己,越是身处沼泽,越要就自己于水火。把时间、精力、金钱狠狠投入到自己身上,对身体和情绪都有好处。
47. 你越觉得自己有价值,就越会好好经营自己,这样更容易成功,别人也会更尊重你的想法,重视你的付出。 当你从容自信时,自然有人关注你;当你越来越有能力时,自然会有人看得起你。所以只能先改变自己,你才会自信,生活才会满满改变。
48.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你首先要看看自己有什么可以交换的,对方为什么要帮助你?
49.事情来了,要问自己三句话——要做什么?怎么做?该找谁?
50.遇到事情要扪心自问:这是谁的需求,谁更需要一些?如果是自己,那就要马上行动。
51.一定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因为我们默认有罪的人才需要改变,一旦你坐定了“受害者”的位置,就容易强调别人的责任、外界的环境,而自己心安理得地不行动。自己的利益自己都不去维护,谁又会来管?欺负你的人不会因你抱怨就收敛。自怜对事情的改变没有任何用处。公平往往不是等来的,是争取来的。不要总想“他害我”,要想“怎么办”。
52.生活中大多数规则都是“磨”出来的。占便宜时间越久,就越会觉得自己有理,你越晚反抗他就越恨你。所以一定要趁开始时就行动。
53.曾国藩十六字箴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往不恋。不焦虑、不自己吓自己,做做好的准备,毫不畏惧、迎难而上,失败了再战,直到成功,若是真的不能成功,也嘿嘿一笑,淡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