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海鸥,看了海鸥
重读了下《海鸥》。上次读还是十年前,彼时根本不理解契诃夫在说什么,或为拗口臭长的俄罗斯人名抓耳挠腮,或因张牙舞爪警句式的漫长台词附庸说愁。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完成繁重课业读书笔记。深夜重读,忍不住想起托尔斯泰对契诃夫的锐评:“莎士比亚写得不好,而你的戏写得更糟!” 拿佳构剧的标准来要求契诃夫,他确实是个“低手”。
a爱上b,b爱上c,c爱上d,d爱上e,而e是c母亲的男朋友。不算上游离在这条爱情长龙的甲乙丙丁,凭借这串人物关系,想写出狗血闹剧,应该不是艰难的事情。艰难的是,契诃夫把其中所有理所当然的戏剧冲突反高潮处理。(我爱契诃夫,没有黑他)但契诃夫因何伟大,开场一句“我为我的生活挂孝,我很不幸”,振聋发聩,全因我们和剧中人物一样,都是用全力生活的平凡平庸普通人,不可避免地陷入生活的漩涡。
心血来潮去看格鲁吉亚的《海鸥》,好久没进drama剧场,我未免有些胆怯,怕三个小时会无聊无趣,看一出好戏在滋养生命,看一出烂戏是泪眼酷刑。不过既来之则安之,真没想到他们能把契诃夫的戏排得这么好。没搞颠覆,没搞创新,硬桥硬马,在既定的文本上展示自己的真功夫,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契诃夫的伟大:青春、爱情、文学、艺术、生活、生命,随着一声枪响,都是破碎的声音。
《海鸥》究竟在讲什么,众说纷纭,一只海鸥被无所事事的颓废青年打死,就像自小生活在乡间的纯情少女妮娜被偶尔到来的作家毁掉。以叙事的层面探究“《海鸥》到底在讲什么?契诃夫到底想说什么”未免会显得无聊,但这出戏最迷人的是,为什么这样一出拖沓冗长又时常陷入动作停滞就连主角们都感慨日子无聊的作品,会引得无数英雄折腰。
主要还是人物。“怎么个个都是神经病呢!怎么到处都在恋爱呢……”“一群平凡平庸的人,就好像没有生活过。”对于主要人物的分析一天一夜也分析不到头(不做作业了)。就说一点吧,果不其然,看到第四幕所有人都穿着“挂孝”的黑衣服上场,只有医生多尔恩穿一身晶蓝,我大笑,只有他相信男主角有点玩意儿,他离主线最远,他的生活要自在许多。
阅读文本是一种能力,动辄解构是一种便利。格鲁吉亚的《海鸥》告诉我们,不是契诃夫的剧本不行!《海鸥》当年首演大失败,契诃夫垂头丧气险些封笔,幸有两年后斯坦尼和丹钦科的邀请,契诃夫才能与莫艺彼此成就。否定文本是简单的,为内容找到匹配的形式和风格,完成是困难的,契诃夫的剧本恰恰提供了一种新的戏剧的可能性。
好久没进剧场看过这样好看的剧,心中感触良多,是导演和演员伟大,更是契诃夫伟大。戏曲舞台带给我的是生理性的快感,而话剧舞台带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妈的,我又开始相信艺术了。第四幕时,观众区中尽是啜泣,散场后走在路上,想起妮娜抽烟回忆过往的场景,我也只想尽快找家711陪一杯。
(能把契诃夫的戏排好真不容易,这些年大家看过这么多场契诃夫,聊起来统统染上了契诃夫PTSD。散场耳后传来这样的声音,估计是戏剧从业者:看看人家的戏,看看人家演员是怎么训练的,看看你们团队的演员,就是大学生交作业的水平!交的还不是毕业作业!学吧,都给我学吧!学无止境!)
李铁没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又看完了两部剧 (2人喜欢)
- 我喜欢当观众 (1人喜欢)
- 我对无生老母感到好奇 (2人喜欢)
- 记忆在风中吹 (7人喜欢)
- 看了三部肖恩贝克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