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教案》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认识立体图形
第一节: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和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4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能直观描述它们的特征,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和区分这些立体图形。

2. 经历简单的分类过程,能根据描述的特征进行简单分类,渗透分类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图形的过程,积累观察、想象、思考、动手操作、表达和归纳的学习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本文字数:2401字
阅读时间: 7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触摸、合作交流,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辨认。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品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1. 学生在家收集香皂盒、魔方、保温杯、乒乓球、皮球、茶叶筒、积木等物品,学具袋。
2.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4种立体图形模型,黑色袋子,黏土
◆教学过程
环节一:联系生活,交流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不同形状的物品。请你选一个最喜欢的物品来介绍一下吧!你带来的是什么图形?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学情预设: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物品,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这些物品的形状、颜色、材质、用途各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的形状。

【设计意图】用学生自己准备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也为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奠定了知识基础。
环节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 1:分一分,揭示名称
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大家带来的物品按形状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1)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3)揭示名称。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均不同的实物向同学们展示,直观揭示不同立体图形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分一分,把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初步感知各种物品形状的特征,同时初步感受分类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要求,请大家看一看并动手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你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你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说给大家听。

活动2:摸一摸,感如特征
(1)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推一推,滚一滚,然后同桌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教师提名学生讲述,教师指导并总结特征。
学情预设: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尖尖角,放得很稳不容易滚动,只能推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也有8个平平的面,每个面都相同……圆柱是直直的,它从上到下粗细一样,上、下面是圆圆的、平平的,侧面是曲面,横放易滚动……球是圆圆的、鼓鼓的,面是弯曲的,可以在地面上向四面八方随意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等活动,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活动3:画一画,抽象成图
教师用课件出示实物香皂盒,通过“脱去”它的“花外衣”,抽象出长方体。
师:还能认出它吗?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它是长方体,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体。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保温杯”“乒乓球”等实物,引导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类比长方体的抽象方法,研究正方体、圆柱和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 4:想一想,形成表象
请大家想一想刚学的四种立体图形,老师说名称大家想特征,再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立体图形,然后睁开眼睛看一下,看看自己摸得对不对。
活动 5:说一说,内化特征
师:你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这些形状的?找一找并说一说。
学情预设:
长方体:文具盒、数学课本……
正方体:骰子、粉笔盒……
圆柱:木棒、笔筒、日光灯的灯管…
球:篮球、足球……
师: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
【设计意图】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根据立体图形名称想特征的方式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通过举例,寻找身边哪些物品与上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形状相同,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同时,答案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 6:比一比,找出异同
提问:对比立体图形与实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
相同:立体图形与实物的形状相同。
不同:实物一般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用途……
活动7:做一做,巩固特征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这4种立体图形用黏土做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做出4种立体图形。
教师指名学生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正确辨认各种立体图形,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环节三:闯关练习,内化特征
1. 教材做一做第1题。
(1)教师说出一个立体图形名称,学生找到它并迅速将它举起来。
根据教师指定的立体图形名称,学生从学具袋里快速拿出相应的物体,看谁拿的又对又快。(2)教师随机找学生,通过不透明的“黑色魔法袋”,在看不到实物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手触摸几何体,说出它的名称并用语言措述特征。
2. 教材做一做第2题。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描述几何体特征,一人闭眼说名称。
3. 教材做一做第3题。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一人按要求搭几何体。
【设计意图】将本节的重点知识融入游戏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物品形状,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4种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
环节四:看书回顾,畅谈感受
1. 通过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内容,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总结收获,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