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林小英与陈年喜
最近看《十三邀·第八季》,很好看的访谈节目。
感觉《十三邀》给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上不同群体的窗口。世界上那么多的群体,从事的不同的职业、过这不同的生活。不同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交流和了解的途径并不多,通过访谈节目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能满足人对世界的好奇心。
我从小就是个好奇心旺盛的人,对陌生的群体、不同的世界保持着好奇和敬畏。看深度访谈节目,能了解不同人的思想,很好玩。
这季《十三邀》里,我最有感触的是访谈林小英教授和矿工诗人陈年喜的这两期。其他的几期也有趣,他们是世界的闪光点,但是离现实生活太远,某个点感触一下子就过去。这两期讲述了两个不同群体的苦,都挺沉重,但又不太一样。
林小英这期讲的县中学生的困境,讲学生们被圈在一个空间里,分秒必争的背单词、刷卷子,跑着吃饭、睡觉。学生们目光呆滞、苦学但没有明确目标。这大部分我都经历过,作为一个从高考大省出来的学生,我们二十几年就这样学了。但是我当年好的是苦虽苦,学习成绩还行,还有出头之日可期待,可以考一个差不多的学校,出来了好歹是可以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来做的,所以苦就苦几年吧,可以忍。但是林小英访谈的这些孩子,很大一部分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学不进去,也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他们期待外面的世界,但又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大人们都知道为了四分之一的可能,让其他四分之三的孩子陪绑在学校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是不对的,他们失去了探索人生其他可能的机会。但是大人们也轻易不敢去改变。所以看到最后是一声叹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走高考这条路的。大家都知道,可是不高考没有给孩子准备其他的道路呀,其他的道路上都充满了白眼和不认同。林小英六中的那个以搞舞台音响为职业的同学没念大学,但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没出镇子,但他过得很好。现在的学生呢?
陈年喜这期更沉重,片子的开头就以黑暗中的咳嗽声开启。多年的矿工生活,陈年喜已经得了尘肺病。整个片子中,听他讲他早年的迷茫挣扎,后来生活所迫开始做矿工,讲矿难,讲多次好像有机会脱离矿工生活却又都错失机会,好像脱离不了命运既定的轨道。我心里想:“啊,他那么苦!”。
但当他妻子出现在访谈中的时候,看她衣着虽然朴素,但是言谈得体、举止大方、形式洒脱。我又想:“还好,他有这么好的妻子相伴。二人相知,苦好像能淡一些。”
再后面,讲到妻子的弟弟多年前在矿难去世,将陈年喜想尽办法托人偷运妻弟支离破碎的身体回乡。矿难一共赔了十三万,运尸体回乡花了两万。他讲到路过风陵渡那晚看到的黄河水中的月光时,他的妻子掩面而泣。我又想:“她也这么苦。”
苦难似乎是整个矿工及家属群体的底色,陈年喜苦,但他是矿难幸存者,虽然带着一身病痛,他的苦有尚有出口,他写诗,让外界了解这个群体的苦难。还有那么多其他矿工,或是苦难而不自知,或是苦到麻木。看完这些再想想许知远在访谈中说的那句:“对比这些,我觉得我的人生好像很轻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这种“轻浮”的人生比好多群体要幸福的多。
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看起来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可是大部分又不是自愿的选择。就像陈年喜的诗句 “有些路是欲望选的,有些路是鞭子选的,对于一些人,后一部分的路更远更长。”
-
屈楚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24 16: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