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爱好者》——彗星不是流星
流星是分布在星际空间中的小物体和尘埃颗粒(通常包括宇宙尘埃颗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流星飞入地球大气层,因与大气层摩擦而产生光和热,最终燃烧成光束。这种现象称为流星。流星最初绕太阳运行。当它们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改变轨道,进入地球大气层。流星有三种类型:单一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大多数可见的流星类似于沙粒,重量不到 1 克。仅比绿豆稍大的流星,进入大气层后就能形成肉眼可见亮度的流星。流星进入大气层的速度在11公里/秒到72公里/秒之间。人们通常赋予它一种美好的意境,认为看到流星许愿就能实现愿望。
还有一些大型小行星会以极高的速度撞击地球。撞击地点往往极其惨烈,在地球上留下明显的痕迹,甚至直接改变了当地的地形;但也有一些小行星要么在空气中解体。 ,或者身体不够大,无法留下明显的撞击痕迹。它们的陨石坑通常又小又浅,多年来完全被大自然覆盖。
大多数流行的东西都会在地球大气层中燃烧。只有少数具有固体结构的大型流星才会留下少量固体物质落到地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陨石。极小的流星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很快辐射出去,不足以将它们蒸发。根据观测数据,每年登陆地球的流星总质量,包括汽化物质和微型陨石在内,大约有20万吨!这会让地球变得“肥胖”吗?地球的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的降落,地球的“重量”在50亿年间增加了大约3.3×10^17吨,或者说地球的质量增加了二万分之一。

流星雨实际上与彗星有关。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热量和强大的引力会逐渐剥离彗星表面的物质,在彗星的轨道上留下大量的气体和尘埃颗粒。如果彗星与地球轨道相交,这些粒子也将保留在地球轨道上。当地球进入这个区域时,就会发生流星雨。
彗星实际上是绕太阳运行的物体。当它们进入太阳系时,它们的亮度和形状会随着距太阳的距离而变化。一般来说,彗星分为三个部分:彗核、彗发和彗尾,但并非所有彗星都具有这些结构。事实上,彗星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发光。彗星的核心通常由冰物质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的物质升华,形成朦胧的彗发和由核心周围的细流物质组成的彗尾。彗星的质量和密度都很小。当它们远离太阳时,观察会发现它们只是由水、氨、甲烷等组成的冰块,以及混有许多固体尘埃颗粒的脏雪球。
彗星的轨道与行星的轨道非常不同。它是一个非常平坦的椭圆,有的甚至是抛物线或双曲轨道。椭圆轨道的彗星可以有规律地返回太阳,称为周期性彗星;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的彗星一生只能接近太阳一次,一旦离开就永远不会回来。它们被称为非周期性彗星。这些彗星可能不是太阳系的成员。他们只是太阳系外的过客。他们无意中闯入了太阳系,然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浩瀚的宇宙深处。周期性彗星分为短周期彗星(绕太阳周期小于200年)和长周期彗星(绕太阳周期大于200年)。著名的哈雷彗星是一颗周期性彗星,绕太阳运行一周大约需要 76 年。
(本文摘自《天文爱好者》 《天文爱好者》杂志以追踪天文热点、探索宇宙奥秘、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为办刊宗旨,坚持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介绍天文学基础知识和人类认识宇宙取得的新成果,培养青少年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实践能力,为中小学教学和天文爱好者进行天文观测服务。杂志刊登的内容包括最新发现、天文知识、观星技巧、天文摄影、天象预告、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等,深受广大天文爱好者和青少年的喜爱。《天文爱好者》 | 天文爱好者杂志订阅_杂志铺:杂志折扣订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