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终
10多年前在人生受教过程中听到一句话:人生哦,到最后只为善终而己,何谓“善终”,我们生前不受疾病折磨、不死于非命、在平静安稳中自然的寿终正寝的死亡,事后有人替你料理善后。
所以能看到很多很多衍生出来的观念、追求、隐形的、刻板式社会文化都源自于人对善终的追求,然而善终本身就是一个极难实现的美好愿望。
人天然的对死亡心存恐惧,我们可以拥有很多很多很多他人死亡后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体验,但永远无法拥有自身的“死亡经验”,这种未知跟科学未知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未知带来的是恐惧,代表着一种从真实的“有”到未知的“无”。
从有到无本身就已经很恐怖了,况且还要叠加一个已知到未知,恐怖等级往上叠加。说不害怕死是假话,所谓的:无欲无求概念它需要依托一个主体的存在而存在,当主体不存在的时候是所有都不存在。如果说:在别的空间,别的时空(不好意思,这仍然叫存在)
虚是一种从来不存在的想象存在,一旦定义了、假设了、想象了,那就是存在了就不叫虚。死亡后大概就是一种:虚的存在
基于大部份人大概率都会不得善终这个事实,该怎么理智的面对死亡就成了一个很困难的事实。健康的生活作息、积极的运动、稳定的财务收支、丰富的人生经历、饱满的精神追求都是为了对冲当死亡来临时的恐惧。
前几年经过一段很不稳定的焦虑时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怕出门,怕使用电器,怕自然灾害(每天都在想今天会不会遇到意外,越想越害怕)当然现在依然有只是症状不怎么明显罢了。对抗这种焦虑情绪的方法就是尽量高效率的使用时间,就像自己能看到倒计时在跳,然后不断的提醒自己:时间不够了,XXX、XXX没体验,没实现,没尝试呢。自我说服就是:与其去担心一个必然事件的必然发生,倒不如在暂时性的忽视它,然后该干嘛干嘛,面对任何选择的时候最先考虑时间成本。可即便如此我本身不排除未来可能会选择一种比善终更劣势点的死亡方式,当然我还是很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