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时空
在生活和工作之外,我和我的朋友们给自己构筑了一个心灵巢窠,“第三时空”------邕江诗社。也许这个组合的名头太过高雅甚至有点恬不知耻(笑),因为自从诗社成立以来,四位成员,还没有憋出一首诗。但我们对自己和组员充满信心。
家和工作,是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和固定的一群人,做固定重复的事情。温暖的家,稳定的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基座,基座坚固,人的情绪也大致稳定。人的一生能如此平静而从容,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但是“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平静的人生之河,不幸遭遇山崩地裂而拥堵成了堰塞湖,那我们如何突围?谁是在你遭遇暗黑时刻的救星?陪伴你走出隧道?很可能那四个“固定”,都无法助你一臂之力,你需要另辟蹊径。但临阵抱佛脚,肯定来不及。情感和精神的支撑,是生长缓慢的树,这棵树栽下了,还需要时常浇水施肥,在它幼苗时为它遮风挡雨,你才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在这棵枝繁叶茂的树下,顺着它的藤和树枝,爬出深渊。
美好的东西得来不易,维持更难。友情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友情证书”的约束。来去随性,去留无意。但如果偶然的相识,互相欣赏,然后结下友谊,那真是缘分使然。这就是我多么珍惜“曳尾于涂”这个小小朋友圈的原因。
“曳尾于涂”的活动,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事情,唯一固定的是四位人。并且绝不在这个小小的“朋友圈”里,再随意添加,目的是为了有意增加彼此交流互动的频率,试一试,我们四位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四个人,能不能有朝一日,成为彼此生命的精神情感支撑。或者,有一天渐行渐远,无话可谈,就自动解散。
在南宁这个大城市,我们认识很多人,熙熙攘攘,匆匆忙忙 ,但是大多擦肩而过 。在微信里,也有很多人,很多群,但是能聊上几句话的也不多。而聊那几句话,也不痛不痒------人只能缩回自己的壳,孤独而茫然。现在是单身社会,独居的人越来越多。有单身的年轻人,也有空巢老人,丧偶的,离婚的,丁克的......他们是最需要有紧密联系的人,倒不是怕那一天突发意外“孤独死”,而是大多数人,要维持身心健康,需要有良好的生命支柱,精神支持系统-------彼此照亮,彼此温暖。
看过一篇文章,觉得很有启发,就更加坚定了我愿意走出自己的壳,找到自己的“队伍”。这篇文章是《至暗时刻 李玟破碎的支持系统》作者 三山。她说:
所谓支持系统,就是在你至暗时刻能拉着你走出黑暗隧道,给你光和温暖的人,这个系统要尽早建立,经常维护,而不能等到痛苦袭来才去做,那就太晚了。这个支持系统可以是书,是一个兴趣爱好,是你平时经常去发光去温暖别人,同时也不拒绝别人的关怀,接受自己并不完美并不强大的事实。
这个支持系统一般指的:
1,人际关系 (家人伴侣,亲朋好友)
2,事业,阅读,兴趣爱好 ( 兴趣爱好拓展视野和朋友圈,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3,精神信仰 (好的正规的宗教信仰会让人内心平静宁和)
4,热线电话,专业人士 ( 如果以上都没有,那就去求助专业心理医生)
5,我们的身体 ( 爱惜身体,运动节食体检,身体好心理才会更健康)
以上是摘自三山的文中关于“支持系统”的内容,看完之后,我也检视了我的支持系统。那没有的,就努力去构建。那忽视的,赶紧去真诚维护。因为人的精神生命,是一根根柱子慢慢搭建起来的。有了这些支撑,即使你的人生彻底垮了,也不会害怕。即使你什么都没有了,至少你还有一份兴趣和爱好,至少还有阅读。而更幸运的是,我还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阅读,一起欣赏戏剧芭蕾舞听音乐会,一起徒步爬山,一起读诗词歌赋,还偶尔一起小聚品茶饮酒......我们给这个小群起了个美好的名字------曳尾于涂。
英国天才作家毛姆有本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这本书里他说:“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我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步履蹒跚,亲朋好友,有的始终如一,互相帮扶,互相鼓励,感情越来越深厚,令我非常安慰。但也有的仙逝,有的意外,让我悲痛欲绝。有的形同陌路,渐行渐远渐无音信,又让我无比惆怅。但无论怎样,我都能渐渐释怀。
主要的是我自小热爱阅读------有些幽默的文字让我捧腹大笑,尽管可能眼泪还没干。有些人在逆境之中的淡定,令我佩服,内心也因此充满了力量。比如苏东坡郑念等,他们的所言所行,让我真正明白一句话,并且也努力做到:所有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变得更坚强。
我的第三时空有很多,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我的避难所-------阅读,尤其是和朋友一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