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实
常代任领导司机的同事休假,主任临时安排早上为领导开车到下面的一个县区。送达后自由活动。 先骑共享穿巷走街,兜兜转转、写直画曲,随心行驶不问远近,偶遇一家地道早餐店,真是惊喜与美味俱至。口腹一顿痛快之后,味蕾的满足才十之三四,叫人意犹未尽。 餐后继续晃荡,时间比车速慢太多,回到楼下时间尚早。下意识走进一楼的便利店,缓步一圈,走到收银台。 “一杯拿铁。” “热的还是冷的?” “热的。” 在便利店正门一侧的座位坐下,不久他端着咖啡过来放在桌面。 便利店处于一楼主通道的尽头,它的右侧是一楼的电梯区域。全透明玻璃幕墙,上下、出入的人一一可见。白衬衣蓝色调西裤或西裙的女士,她们应是政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手提公文包,拿着或夹着文件袋的,想必是办事的群众;人流不息,他们将到楼上的行政服务中心去。 耳朵里唱着经典的港乐,这样的静坐静看之下,每句旋律和歌词都能在视野里找到它们的轮廓和模样。歌声给人想象;而想象又将眼前所见的,变而为歌声的形象载体。 玻璃幕墙之外,是歌声点化的虚幻;我才在现实里,并窥探着虚幻的他们,也即窥探着自己。这是一个闭合的虚实、今昔重叠而又相承,循环的轨迹。 歌声在耳,现实只余此声,生出诸念如回忆、幻想、当下和未来,继而浮现黑白的、彩色的,模糊的、清晰的,事实的、虚构的画面。既生画面,将有幕布载其影像,便是放眼所触及的进出的人、纷呈不同色调灯光和风格设计的标识和招牌、包装色调各异的货品,这些都成了幕布,入眼已非其人其物,而是诸般影像画面,也许是某段回忆,某件事情,某个构想,某些人。 忧愤如“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感怀如“阶砖不会拒绝磨蚀,窗花不可幽禁落霞,有感情就会一生一世吗?”,轻缓如“蓝夜看星月,游过那天空,怀缅地听那海角的风”,豪气如“誓要去入刀山,浩气壮过千关……”不同的情感风格随歌声曲风易换,眼前一样的人流一样的事物,在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里,遭受了多少不同时间和故事的赋予?当然,这也是虚幻的,只有我在现实里。 三个成年人其中两个手里提着购物袋款式的纸提袋,带着一个小孩,他们在玻璃门前站定了,互相说着什么,不时往里看。里面有一个营业员,我,空余的两张座位。正在疑惑间,他们闯进了我的现实,推门径直往里走。也许是临时决定在便利店吃早餐的吧。经过我的座位之后,我并未转头追看,视野仍然在门外。也许是一首歌时间之后,不经意侧过头往里一扫,他们坐在最里面的座位上。只是瞬间的一瞥。心里反应过来,他们不像在吃早餐,但桌面确实摆放着什么,随即扭过头细看,桌子上摆放着四、五叠一百元钞票,红色调,乍一看像鲜红的牛排原肉。三个人,互相经手数点每一叠的数量。下意识摘下一侧耳机,好奇于他们的对话,只拾得残句缺词。 “听日过去,会唔会……” “我都话左其……。” …… 不一会,一行人又经过我身边,走到了门口,半推门,稍让着身子走回了虚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