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小吴老师
十月的广州,连续多天的晴朗,空气稍有些干燥。
秋风拂过阳光的温柔,让人思绪安宁。我喜欢在阳台边,光着脚踩在暖阳浸泡着的地板,感受一会儿炙热,再坐回到沙发旁,回味阳光的触感。
收到小吴老师的消息,他问我怎么还在用多邻国。
我说最近在学粤语。
然后我说学法语的话,博树更好用一点。
他说,去试试。
就这样,结束了对话。
我打开多邻国,在消息中心看到他两个小时前来过的痕迹。他是我在这里唯一的好友,当初也是在他的推荐下,我开始用这个app。最近,我偶尔会想起他,点进他的多邻国主页,看他许久没有登录学习,又点开他的朋友圈,遥远而陌生。
我很想与他说说话。我设想与他寒暄,分享彼此的近况,但终究没有。
我不知道我在他眼里是怎样的面貌,也不知,该以怎样的语气、态度和心境来与他交流。
我们的上一次对话,是在2022年的元旦,在我简短的新年祝福之后,是即使在今天我仍能觉察到的敷衍。
我不喜欢以翻聊天记录的方式来缅怀,我更乐于回忆,以此选择记住我愿意相信的。因而,念及小吴老师,是温暖的。与他有关的记忆,就像落叶轻拂大地的细碎光景,陪衬了秋日的寂寥。
和小吴老师初识于豆瓣,大概是在我大二的时候。记得他说“我也在华师”,这个美妙的误会,让好一段时间我都以为我们是校友,自然感到亲切而友好。起初我们关系的维系多半是在于我问他数学题,他很认真、很认真地把答案写在纸上,拍照发给我。他的字迹有些稚嫩,对于数字来说,简单、清晰,十分可爱。必须承认,我对数学好的男孩子,天然带有一丝好感和崇拜。
为了更方便地问问题,我向他请求加了好友,不记得是先加微信还是qq,那时应该用qq比较多吧。噢对了,关于“小吴老师”这个称呼,是在他qq空间的留言板上看到的,一个他曾经做家教带过的学生这样叫他,留言里充满了感激和美好祝愿。从那时起我便也这样称呼他。
后来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原来他在上海,而我在武汉,既不同校,也不同城。
记得有一阵联系特别频繁,几乎无话不谈。
记得我们一样喜欢听法语歌,在网易云音乐互关。
记得晚上去操场跑步,用他推荐给我的“咕咚”记录运动轨迹。
记得我们在Keep也是好友。
记得他向我讲述他的家乡、他的家庭,他微小的心事,他从中学阶段就明确的对数学的热爱,让我这个没有梦想的人既羡慕又钦佩。那段日子大概是我们最亲近的时候了吧。
然后彼此坦言,互诉好感,理性考虑异地的现实。
然后,渐渐变得极少联系。
大三下学期,离开校园的进程似乎加快了,大家开始讨论起未来的去向。我永远都是这么迷茫,不知道以后去哪,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偶然看到某个好心的同学整理出来的考研学校和专业清单,看到了他的那个“华师”。就像看见命运一般,我在那一刻有了对未来的向往。
我总是犹犹豫豫、纠结不定,但在有些重大抉择上,又显得不加思考、过于冲动。也许对我来说,只有依靠冲动才能做出选择吧。
我有告诉他这个决定,怀着欣喜和期待,他的回应很平淡,让我有些失落。那时我们忙碌着各自的学习生活,本就没有交集的人生里,彼此都不再制造关心和问候,自然距离越来越远。
我在2017年底第一次来到上海。
考研笔试结束不久,百无聊赖,也无心琢磨毕业论文,想着找个实习体验体验,然而武汉的机会真是太少了,于是我把简历投递范围扩大到了全国。谢金和我有着同样的想法,一拍即合,决定选一个城市,一起出去寻找机会。
“去上海吧。”在犹疑不定时,对于同伴的果断,我总是欣然接受且万分感恩的。
她是在后来才告诉我,选择上海是为了我,是因为小吴老师,这让我感到有些离谱。
虽然我没有即刻领会她的意图,但也没有辜负她的好意,费了很多口舌,终于把小吴老师约了出来。我仍然记得,在将要出门之际,谢金拦住我,拿出她的眉粉,用并不熟练的手法,认真仔细地给我画了画眉毛。我惊奇于她居然开始了解化妆,虽然看不太出这两条浅浅的眉毛能带来多少不一样。
见面时间大概5分钟不到,地点在市中心某个我已经不记得的地方,当时对上海并没有什么概念。这场会面十分笨拙,社恐的我遇上更加不善言辞的小吴老师,脚趾抠地都不足以形容这种尴尬,我强迫自己变成话痨,尽管周围人来人往,我们在行走,但空气凝固着无限的鸡皮疙瘩。我很快就支撑不下去,与他告别,只会简短附和的他自然也就答应。
在当时我并不知道从闵大荒来到市区的路途是多么不容易,把人家大老远叫过来又匆忙离开,实在是对不住。但那一刻,我是无能为力的,我的社交保护机制让我急切要逃离尴尬气息。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也是最后一次。
有那么一两次,在校园里我远远地与他在马路两边相对而过。当时我是怎样的心情呢?激动?尴尬?喜悦?不安?稍等一会我才打开与他的对话框,说,刚才看到有个人好像你。待他回复并确认就是本人时,我们已经错开很远了。
我不记得他在什么时候注销了豆瓣,2019年暑假即将到来时,他删了我的微信。我犹豫了一下,向他发送了好友申请,不出意料的没有回音。
在我读研的第一年,作为刚入学的新生从他那里了解校园的相关信息,向他诉说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他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我们不时联系,他也有和我分享自己的学习动态。
因此我知道,当时他已经到法国继续学业。开始新的生活,所以,丢下没有意义的过去吗?
我有一些失落,仅此而已。
一年多以后,在网易云音乐收到小吴老师的私信,我们重新加回微信。
那时候我经历完一场痛彻心扉的分手,尽管他对感情故事的不关心压制住了我浓烈的倾诉欲,但与他的交流,以一种更缓慢、更柔和的方式,给予了我许多安慰,正如秋天的阳光对世间万物的安抚。
我们就像许久未见的老朋友,有些陌生,也有一些默契。那段日子里,他向我分享在巴黎生活的日常,在家自己做包子,在集市买小吃,在公园捡栗子,有趣的平静的生活。
那也是一个秋天。
后来,我从朋友圈知道他在2022年初回国,他应该已如愿从事理想的事业。
就写到这里,谢谢他的出现,他曾经的陪伴,他带给我的力量。
希望他永远怀抱梦想,拥有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