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俩之所以聊不来,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在说事,他在说你 | 批判性思维
2024-10-30 思维观察员 第530篇 【观察思维 | 记录思考】

好好地说事呢,怎么骂人了?
网上,就王毅部长和以色列总理“对峙握手”的片段。
有人发表看法:看!这就是大国气度。 结果另一人回应:你一个平民百姓,懂什么?还是玩玩手机洗洗睡吧。
两个老师闲聊,关于政府是否应该增加教育投入。
一方提出:我认为应该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另一方回应说:你是个小学教师,当然会这么想,这样你就能涨工资了。
在聊到某个网上公益项目时。
有个朋友讲:我认为我们应该支持它,它能帮助很多有需要的人。 另一个回应说:你肯定是被它洗脑了,才会这么说。
明明是聊天、讨论,结果呢,你说你观点,对方就是不接话,还反手给你一巴掌——“你懂什么?你不配!”这就让人很尴尬,话不投机半句多。
再回过头来看这些情形,很明显的“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的谬误。
它试图通过贬低、质疑或攻击对方的人格、背景或动机,来削弱或回避别人的观点、看法。 它关注的是说话的人,而不是事、不是观点,这不是理性讨论事情的状态。
别人在说事,在谈观点;你倒好,事情和观点都扔一旁,就戳别人的痛处,攻击人家的身份、职业、动机、脑子-思维状态……这些与事情、观点不搭边的东西。
你看着爽了,说的也得劲,实质上却没什么东西。
如果对方稍微有点理性,那他下次可能就不会再和你说话了,谁会和一个没脑子的人讨论事儿?不仅听不懂,还骂人-攻击人,懒得理你。
------------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它反映了哪些底层逻辑或心理活动呢?
或许这些人,在遇到事情时,脑子里会不自觉地跳出一个观点:“有问题”的人说的话也有问题,不可信。
一个人没有问题,他的话就可信。 一个人有问题,他的话就不可信。 只要这个人有问题/毛病。 ------------ 那么他的话就不可信。
不管你说了什么,只要你这个人有问题、或者有毛病、有瑕疵,那么你说的就是错了,哪怕你说“太阳从东边升起”,也是错的。
只要我否定了你这个人,那么你说的任何观点都可以被否定。
很偏颇很狭隘的逻辑,根本不适合讨论问题。但凡你有“问题”-他认为的问题,那么你说什么都不对,还讨论什么?
或者他们在遇到观点讨论,尤其是观点冲突时,会本能的“逃跑”:
只要不讨论,就没有对错。 你说了观点,我不接-不认同、不反对。 我不说观点,就说你这个人怎样怎样。 ------------ 那么就没有观点“冲突”。
你看,我没说你的看法不对,也没说它对;我对这个事、对这个话题,也不表达观点-无论是不愿意还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反正就是不表达。
没有观点对立,就没有冲突。
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就是别试图和我讨论,但凡你想讨论,我就揭你老底、爆你黑料。谁还敢?
还有一种比较“恶”的人,他们会故意攻击对方。
我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但我就是要揭你老底。为什么?
为了让你愤怒、让你沮丧或羞耻。这又是为什么?
这是他们的“手段”,他们坚信:情绪可以影响逻辑。
若要有逻辑、能保持理性,就得情绪稳定。 攻击对方以激起他的情绪。 ------------ 就能干扰他的逻辑,影响他的理性。
一旦逻辑乱了、理性缺失了,那么这个人处理问题,或者进行观点辩护或反驳的时候,就会弱很多。
他弱了,我自然就强了。
前两种情形是被动的,不自觉地被固有的观念、意识所裹挟;后一种是主动“利用”,别人可以利用他对付你,你也可能利用它对付别人,它是一种手段。
------------
那如何避免这种谬误呢?
如何不被潜意识左右——忽略事情和观点,不自觉地攻击别人?又如何才能避免被别人利用?
最常见的说法是:保持冷静和理性!
说着轻巧,但要怎么做呢?
这需要我们对自己思维运作过程的高度觉察,能观察自己在讨论事情时,是如何思考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别人的结论是什么,理由/依据有哪些……
整个过程关注的是事件、观点,还是对方的人品、职位、动机?
如果能弄清这些,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上,那么你自然是冷静且理性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刻意训练。
------------
关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我创建了一个“知识星球”,在陆续地分享一套基础的“形式逻辑”知识,总共21节,每周更新一节(已更新三节),每小节内容7000字左右,都是训练逻辑思维的干货。21节内容的分布是这样的——

素材资料已准备就绪(下面是部分内容展示)——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我加入,只要花点时间,一定能从质的层面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