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月精神瑜伽
十月的節氣是寒露和霜降。去年的十月是在國内度過的,有著最後的桂花香和家人的陪伴。現在回味,還是非常地溫暖,正如我當時所處的氣溫一樣。滿大街的人至少都已經是長袖了,但是可能是因爲潮濕,我就怎麽都覺得很熱,幾乎過了兩個夏天的尾巴。
這個月在這裏是一反常態地乾燥,以至於小鎮的警察署都發出通告說,不能放烟花,可能會引起火災。我一開始還納悶,誰會在十月放烟火,後來想起來十月底常常是印度的Diwali,相當於中國的春節吧。小區裏時不時地的確會有烟火。其後忽冷忽熱。早晨有霜降,中午氣溫又竄回80多華氏度。我想狗狗一定非常糊塗,我到底是換毛呢還是換毛呢?好像有兩天還是破了當日歷史記錄地高的。
這個月滿滿地沉醉在秋天的絢爛之中。
本月的第二個星期北上,去了紐約上州賞秋。現在已經是月末了,想想還沒有完全用文字梳理出來,前兩天急急忙忙地上傳了一定的照片,這件事情還在待辦事宜中。這是事故以來屈指可數的外出旅行,所以分外珍惜。全身心地沉浸在大自然中還是非常好的一次療愈。先放照片鏈接。回來的當天晚上鄰居微信圈裏漫天飛舞地極光照片。不用去阿拉斯加,不用去冰島,就在小區裏,一推門就能看到。
回來之後也沒有閑著,每個周末都琢磨著在周邊看看風景。
第二個周末回來之後跟閨女去了隔壁小鎮的農貿市場,買了用來裝飾的小南瓜。明艷的橘色總是和收穫季節聯係在一起。
第三個周末跟閨女去了新澤西的Book Festival。雖然我聼的那次author's talk錯過了一點點,但是趕上了啓迪她讀章節小説的作家Mary Pope Osborne,今年已經75嵗了,還在寫作,還會繼續寫。這樣認真對待自己做的事情的態度讓我非常欽佩。

難得閨女有時間陪我在小鎮上逛逛,她選了一家土耳其餐館。我感覺有一個菜餚特別像我們的小餛飩,只是我們更加注重湯頭,而這一碗完全是浸在橄欖油和酸奶内,倒也是很不一般的味道。因爲讓我們等待了很久,店主免費提供了他們的小食。

她還陪我去看了小鎮上的臨高點,遠觀是可以看到對面的紐約。開去的路上,我已經沉醉在漫山的秋色中。

一覽衆山小

生日的那天請假不上班,繼續把自己交給大自然:


當然不會忘記家門口的那棵樹,一直這樣的守護,這是三周内:

本月的最後一天是“要糖日”。家裏已經準備好了一盆糖果,等著小孩子們來敲門。
課程
因爲寫作營的閲讀作業是《一間自己的房間》,我有完整地看了一遍。説來也巧,去年回國收拾自己東西的時候,居然找到自己在大學畢業那年買的中譯本《一件自己的房間》,扉頁上寫著購買的時間和地點。那個時候已經接近大學畢業,為什麽還要給行李添磚加瓦呢?還精心地包了書皮。裏面有用鉛筆劃的綫,寫的問號。這麽多年之後,我再看英文原著,感覺并沒有太多實質性地變化,又去找出電影"The Hours"來看,還是感到很唏噓。
梁永安:20世纪女性主义的兴起与反思——从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说起 | 思想宝库钥匙丛书系列
女性主义 Vol.8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女性如何才能实现自由创作?
播客
播客的世界像寶藏,或者說聚寶盆?不停地能挖出寶藏,又訂閲了好幾擋新的播客,感覺有點應接不暇。
每一集都非常精彩,讓我特別想回到學校,做一個在象牙塔裏的學生。


岩中花述的綫下見面是不可能去的了,好羡慕能夠去的朋友們。每一集的女嘉賓都好有力量。采訪者與創作者之間激起的火花,魯豫老師的知識儲備和積纍,真是讓人如此享受!每一集都感覺收穫滿滿,都值得反復聼。順這每一集的藤,都能摸到跟多的瓜。

https://www.douban.com/podcast/36899757/



《無盡的玩笑》一直不大敢去看,怕自己半途而廢,這兩集跟譯者的對話讓我決定去找來看。

https://www.douban.com/podcast_episode/146664


https://www.douban.com/podcast_episode/280750

阎鹤祥老師對跖点的闡釋在最後一期裏重重地擊到了我的心上。脫口秀結束後,他開了一檔播客。

查找“量子糾纏”的時候挖出來的一檔節目。又是一個新天地。

書籍
虛構之愛:
故事不長,一口氣讀完了。很喜歡。故事講述的是晚年生活中的孤独、陪伴和人际关系。兩位喪偶的老人决定打破常规,決定開始在晚上互相聊天。女方的孩子一邊不懂事地把孫子隨時地放在祖母那裏,卻對母親的生活指指點點。我們終將走向衰老,不是嗎?兩個老人一起去給小孩子找狗狗作爲陪伴的時候,非常溫暖。作者的文字直接,充滿感情,卻不煽情,如小溪流淌,讓人回味無窮。
非虛構之愛:
這是一本老舍先生在各種期刊上發表的有關寫作的文章的集子。語言非常親切,就想跟讀者談話一樣。他强調一定要打好文字的功夫,要用自己的話進行敘述,要誠實地說自己的話,要體驗生活,去知道真正的語言是怎樣的。要堅持寫,日記也好,要大聲朗讀出來,自己朗讀,讓別人幫著朗讀,都是很好的反饋,語句的通順,詞語的恰當等等。 應該經常讀,反復讀。
“話語要簡勁自然,它的獨立與自由,因爲它自有它們的生命。”
“語言是一大堆磚瓦,必須由我們把它們細心地排列組織起來,才能成爲一堵墻。”
“一 讀文藝名著,二 學習各種文藝形式;三 生活中學習語言”
“寫透一件事:一 寫自己真知道的事; 二 抱定一個題目寫,寫一會寫不下去了,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而快要看到它的根了; 三 能抓住問題就不至於千篇一律了。一個問題怎麽來的?怎麽解決的?同樣的問題又因爲人物的性格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二有特點。”
“學問,經驗,修養,努力,加上文藝天才,方能產生一個作家。”
本月重讀:
隱喻貫穿全書。
其餘虛構:
一口氣聽完的,很好地故事銜接。不知道為什麽有一丟丟站在了女主的立場的傾向。就覺得她的犯罪很絲滑。 參加月中的圖書節,就是因爲作者會去現場,可惜因爲停車問題,只聼到了作者講述的一半,不過已經很滿足了。沒有想到會場是那麽一個crowd,大家因爲書本來到一起,有問有答。很感恩。
故事簡單,刻畫生動。
還是他的一貫寫作風格,淡淡的,小確幸的那種。
爲了平衡聼的内容,不想自己沉溺於中文播客中爬不起來,借了幾本有聲書,也不想浪費時間,所以找來自己喜歡的朗讀者,故事本身比較一般。
就是日本小説的那種淡淡的情愫。看了好幾本日本小説,都和有魔力的咖啡館有關係。
其餘非虛構:
下面兩本是一直在我的TBR list中,這次因爲作者是寫作營裏的領航員之一,而這兩本書在推薦書單裏,就趁這個契機一口氣讀完了。但是感覺還是完全是需要重讀的。那麽多的歷史和知識,和順藤摸瓜可能找到的延展閲讀。
雖然讀完這本書,我還是沒有完全梳理清楚巴爾幹國家們的歷史的來龍去脈,但是這本書看得我心潮起伏,為作者的不屑的精神,為她生動語言的描述,為這本書中所有的呈現。浮光掠影的旅行根本就是無痕,而作者的書寫讓我動容,忍不住立刻想看第二遍。
對談的作家的作品我沒有全部看過,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閱讀過作品,可能看起來感受力能更加強一點。
文字非常飽滿,感覺很貼近生活又濃縮生活,為之動容。 不過總是在晚上睡覺前看,裏面的美食内容非常折磨人。
很欣賞作者對待生活的態度,那種從容不迫的,能用自己的想象力建築家園的能力。
因爲要上寫作課,感覺這個月看的書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關於寫作的:
剛剛看完就立刻想看第二遍。因爲是講稿,所以文字顯得非常地口語化,但是表達非常清晰,很多段落都值得好好琢磨。好小説就是好神話;小説就是心靈世界。值得好好回味。
喜歡前半部,沒有辦法讀那兩篇有關門羅的。
還不錯,但是有着時代的影子。
雖然是將近20多年前寫下的文字了。散文沒有小説寫得酣暢。 其中寫道的那些創作的日子裏的日志讓人很有親近感。
“納博科夫最可貴的一點,還在於他對文學作品的社會客觀功能具有高度冷靜清醒的意思,完全不膨脹,完全不糊塗,完全不混淆。他認爲文學作品首先是對個人產生重要意義,他也只願意對讀者個人負責。事實上,社會意義是在作品面試之後,由許許多多的個人意義,在一定時間裏慢慢積纍所形成的。那已經不是作家的食物了。也絕對不由作家掌握。因此,一個作家如果看重和張揚作品的社會意義,無論是在寫作過程中還是在作品出版之後,那麽,其不是糊塗,就是優質,不是急功就是近利。這是他反感一些大作家的原因之一。
僅僅在於作品本身:熟悉生活,并且能夠洞察生活的,用自己獨特的文學功夫將自己獨特的生活理解表達出來,深入淺出,恰到好處,并且色香味俱全 - 無論是麽題材。”
筆觸非常犀利,是關於寫作很好的一個讀本。
"Everyone can dig a hole in a cemetery, but not everyone is a grave-digger, which takes a good deal more stamina and persistence."
"You can carry upon your shoulders the weight of other people's projections, of their fears, and fantasies and anxieties and superstitions." "Reading is decoding, and in order to do it you have to learn a purely arbityrary set of making,an abstract formular." Writing had a hardness, a permanence, that speech did not."
我們每天活著其實就是衰老的過程,提前準備。看了有關兩本衰老的書本。
像一個老朋友聊天。我們最終都會老去,看看預告片。
中心思想還不錯,但是具體措施還是因人而異,因囯而異。
對有關書的書籍沒有抵抗力,多少也要翻來看一下。真本書像老朋友之間的談話,像是作者小紅書的筆錄。
Encouraging and honest.
這本書一如作者的風格,想溫暖人心,但是太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啥。不過作爲男性,以一個老年女子的口吻來書寫,還是比較精巧的。
影視
電影之愛:
多麽精神的海報,而故事卻非常沉重。特別心疼兩位主角。葛優演得非常出色。
電視劇之愛: 缺
綜藝:
兩檔脫口秀節目從夏天開始并駕齊驅了幾個月,帶來了很多歡樂。一起結束,有點嘎然而止的感覺,一時間不知道去哪裏在固定的時間段找歡樂去。
最後的決賽掙了我不少眼淚。阎鹤祥和付航的後勁太大了。兩個人在講的時候,我都熱淚盈眶。在賽季開始的時候,我不大能get到付航,知道決賽的兩個本子,一下子感覺醍醐灌頂,尤其是他說他的串串的時候,尤其是他獲獎之後的call back,他對妻子的告白的時候,他的真誠,對生活的熱愛深深地打動了我。他作爲大王,實至名歸!因爲他們,我多給一顆星。
比起隔壁的,感覺要弱一些,為了看老脫口秀演員,比如承重墻,爲了看個別嘉賓,比如大老師和魯豫。最後決賽的時候,想起老領導的笑聲,還以爲他要出場了呢。一身鷄皮疙瘩。
實在感覺太空的時候,就跑去網飛看stand-up。最青睞的還是黃阿麗。她的段子就是黃了點,但是中心思想明確,實在是一陣見血!她的脫口秀由衷地體現了脫口秀就是冒犯!只有講真心話才是冒犯。
好在兩檔綜藝節目的上綫,填補了這個空擋。
剛看了第一期,真是喜歡徐小虎。她的精神,對時間的看法,尤其是對生活的熱愛!第二集的嘉賓 王珮瑜老師對我來説是陌生的。京劇實在是一門給我awe的藝術。她和李敬澤老師之間的互動真的非常自然;第三集的嘉賓西川和羅新老師更是各抒己見,好美妙的合奏。
杨子和黄圣依是命運共同體,第一集上來信息量太大,而且有點一邊倒的傾向,這個時候我腦袋裏就出現了很大的問號。不要太當真就好。
其餘電影:
這個月看了好幾部中文電影。我想,我是想家了。
宋佳演得非常棒~。影片用好幾個家庭的遭遇深刻地描寫了喪子之痛。那種深扎于心中的痛,是只有自己才能體味的痛。
兩部影片都是有關外賣小哥的:
比起隔壁拍的另一部有關外賣騎手的電影,這部影片顯得有點太“個人奮鬥成功”的立志了。但是影片把外賣員的生活表達得非常鮮活,真的也是很有被觸動到。為什麽大學生不能自己出門去買一杯奶茶,也不大理解怎麽還有外賣幫助買菜的。我對這樣極緻的外賣服務感到驚愕。
非常好的一部影片,因爲真實。
很多能共情。成長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從想看到看過整整四年多。2020年的元旦標記的想看,不知道這麽多時光,我為什麽就沒有看。而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這部電影一樣,男女主人公都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唯一不變的確是女主對男主的感情。人間不值得。
先看了這部,再看得《江湖兒女》,愣了一下。感覺只能是吼出來才過癮了嘛?
視覺衝擊力太大!首尾呼應。這部片子已經喊得太大聲,在聽不見,已經不是聾不籠的問題了。
還是老電影好看,比較簡單,人物表現力強。
其餘電視劇:
網飛的電視不知道怎麽就有一種魅力,既然一口氣放出,那麽就像一口氣看完的那種。這一部片子更是如此。非常贊嘆第五集一鏡到底的拍攝,演員的演技也是非常精彩。至於他們到底是不是應該被判有罪,那就是仁者見仁的了。
第二季的節奏慢了很多,還是兩根綫并進。 還是過去的那根更加讓人動容。
這部片子已經陪伴我到了第四季,依舊精彩,等到全部放出來了,一口氣看的。用流行的話來説,就是養一養再看。第五季也已經預定了。現在那群人就跟老朋友一樣。
公衆號文章
又發現了新的喜愛的公衆號,有些幾乎每一篇都想看(@ SFLer)。謝謝!可以從這根籐摸出去:
居然挖到了陳冲在《上海文學的專欄》:輪到我的時候,我該説什麽。
ZZ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四月精神瑜伽... (2人喜欢)
- 當我告訴別人我摔倒了 (4人喜欢)
- 2025年四月精神瑜伽 (5人喜欢)
- 2025年三月精神瑜伽 (6人喜欢)
- 2025年二月精神瑜伽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