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出不穷的意识形态像“瘟疫”一样在全球蔓延,个体该如何避免滑落陷阱?
近几年,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政客之争,还是个体层面的口舌之争,很多时候都是源于双方之间意识形态之争。
何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我们很难用具体的物质去展示,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代表。
在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于是,大家都开始积极探索难以言喻的精神世界,很多人在此过程中,也成为了精神囚徒,被精神囹圄,成为某些意识形态的忠实拥护者,偏执追求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层出不穷的意识形态不断地以各种名词形式映入大家的眼帘。比如,当下比较流行,谈论比较多,争议比较大的意识形态有“女权主义”“女性主义”“LGBT”“种族主义”“精致主义”“MBTI人格”“星座”等等。
看似这些意识形态无公害,其实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壮大自己的“族群”。当下很多政客会利用这些看似无意义的意识形态为自己争取选票,很多个体为了将自己所支持的意识形态“族群”扩大,不断地传播和发展自己的组员。意识形态像“瘟疫”一样在全球蔓延。
意识形态如何植入个体的大脑之中? 面对意识形态你选择入局,还是选择旁观呢?在这些意识形态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我们可以作为一名旁观者甚至是无视者,任其发展。
但是当这些意识形态慢慢占据主流,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我们又是否真的可以做到独善其身呢?比如当下年轻人社交的时候,必聊的话题有“星座”“MBTI人格”,通过这些话题好像能够迅速拉近彼此的关系。尤其是当自己星座或者自己的人格和对方如出一辙的时候,亲切感油然而生,感觉瞬间找到了组织,找到了队员,双方之间的感情顿时就不一样了。
面对这些意识形态,我们是如何入坑的呢?我们有的时候也会反问自己,自己并没有关注星座,MBTI人格的内容,这种意识是何时被植入到我们的大脑之中的呢?

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厉害之处,让个体不知不觉地滑落了他们事先就制定好的陷阱之中。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个体,并成功植入个体脑海之中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断地传播,不断地出现在你面前,身边不断地有人讨论,让你不管何时何地都能接触它,让你不断地加深印象,从无意识的接触,到了解再到认同,最后到完全相信,这一流程就这么丝滑的在我们脑海中完成了闭环。那它自然而然就会慢慢的影响你,让你成为该意识形态的一员。

我们看目前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算法就知道了,它就是通过这种丝滑的手段将我每个人都纳入了他们的算法之中,让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反倒还让我们觉得它非常了解自己,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比如,当我们刷到一个视频多停留了一会,平台就识别出你的弱点,你的兴趣点,就开始不断地推送类似的视频给你看。
又比如你在某一平台搜索了一件商品,你马上就能在另一平台看到类似的商品,提升你购买的欲望,巩固你购买的想法。欲望,意识形态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植入人们的脑海之中,悄无声息的控制着个体。

当某种意识形态处于弱势时,如何发展自己的“信徒”?
古斯塔夫·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中,就提到了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的不同。大家选择加入群体是为了追寻那份安全感和庇护感。
个体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其实都是个体心理。我们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规训,被影响,最后主动加入群体。因为我们知道生活在群体中有安全感,有认同感,规避了做异类的风险。

而个体之所以坚定走自己的独特之路,在于其个体本身真的很难融入群体(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所以或多或少存在主动或被迫成为一个独特的人。
但是独特的群体他们也需要安全感,也渴望有同行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发展自己的“族群”,以此来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扩大并巩固自己的意识形态,如有机会他们也想取代主流意识形态,登上历史舞台。比如,当下很有争议的意识形态“精致主义”“LGBT”“种族主义”。
很多具有争议的意识形态,它们意识到自己处于弱势时,它们不但不会放弃,反倒会剑走偏锋,会从侧面入手,会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进攻。
比如很多严重影响主流价值的意识形态,它们将其意识形态披上“独立,觉醒,自由,开放”的外衣,主攻那些三观还未成熟,还未稳定的那批人群。毕竟三观还未成熟的群体,他们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对新鲜事物的求知,充满了对自由世界的向往,充满了特立独行的创造欲······抱团取暖总是比单打独斗更有胜算,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意识形态之争其本质也是利益之争
任何意识形态背后都牵扯着很多利益。如当下很多“种族主义”,他们为何要成为这个意识形态的“信徒”呢?因为他们是这种意识形态的既得利益者。为什么很多男性会反对“女性主义”,因为这种意识形态损害了他们的权益。为什么“LGBT”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因为那将会损害人类文明的权益。意识形态之争看似是大家的思想观念之争,其本质还是在于利益之争。
当某种意识形态影响到其他人的权益时,那必然会造成很多争议,必然会存在很多反对者。意识形态将不同的个体进行“归类”,给这些归类的个体贴上“标签”。
为何要这样做呢?
第一,可以让意识形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族群”;第二, 可以让权益受损的人更好地找到自己的“敌人”。第三,让成为某种意识形态的人意识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你有坚实的后盾,为其提供支援。

世界的多元就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小编觉得不管个体选择成为哪种意识形态的“信徒”,都只是个体的选择。在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都应该给予尊重和包容。用黑格尔的观点说那就是“存在即合理。”
但是其最根本的原则在于选择成为某种意识形态的人需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具备为自己负责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后所做的选择,而不是还在牙牙学语阶段,完全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阶段就被一些极具争议的意识形态所影响。

如当下很多鼓吹“自由、民主”的西方国家,他们从学校就开始对那些啥也不懂的小朋友输入“LGBT”“无性别”的意识形态,这是违背了人类的生物性,违背了自然规律。
这样的意识形态背后是巨大的资本产业链,让其那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被好奇心驱使后,去做变性手术,然而,后面是一条巨大产业链为其终身服务来获取利益。 个体该如何避免滑落各种意识形态的陷阱 意识形态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有个评价,有些人觉得某些意识形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会表示支持和理解,有些人觉得某些意识形态不符合自己的三观就会表示反对,这都是很正常的。
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不同,面对很多意识形态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意识形态没有永远的正确,也没有永远的错误。
个体面对一些意识形态之争的时候其实没有必要过度的较真,理性的看待,只要你觉得你所认同的意识形态对你自己和他人不造成伤害就可以。
但是,也要不断的观察和觉察自己所认同的意识形态发展的路径,当某种意识形态让你变得偏执时,其实就需要适时地跳出来看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变形”了。

不执着于某种意识形态,不吹捧某种意识形态,不传播某种意识形态很难,但却是正确看待意识形态的做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是完美的,正如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是一样的道理。
不要美化任何的意识形态,不要执着认同任何的意识形态,随时对自己的意识形态保持警惕,适时地跳出来看看自己,觉察自己,就容易让我们避免滑落某种意识形态的陷阱。
希望大家能及时觉察自己,不要被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所“绑架”!
© 本文版权归 balabala二哈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