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单|通过红楼梦看到认识行为学的一面
人心中的桃花源记、真的的慈悲在此书中解说的透彻易懂,通过红楼梦的解说来看到人识行为学不为人知的一面吧。

我们一般以为乐观是正面情绪,悲观是负面情绪。这是一种习惯性的认知错误。乐观与悲观,这两种情绪都是能量。至于谁是正、谁是负,没有固定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人们生活中最真实的体验。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即生命意志。一种盲目冲动的力量,一种不断产生欲求的力量。一个欲求满足了,新欲求随之产生,生生不息,永无止息。所以,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这个世界,只有痛苦才是唯一真实的东西,而幸福不过是痛苦暂时的缺乏。

《桃花源记》中,有一个人发现了一处“桃花源”,环境美、生活美、人更美那人回来后告诉了大家,大家一听,还有这等好地方,许多人便去寻访,寻来找去,没有踪迹,便认为那个人在说谎,认定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地方,也就没有人再去找了。“桃花源”在哪里?在人的心中。心中有,它便有;心中无,它便“桃花源”是陶渊明的理想,所以他可以写出《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能动那么多人的芳心,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精神乌托邦,是对世俗社会的反动,是深陷功利虚伪社会泥潭之中终日挣扎的灵魂逃难的地方。

慈悲的含义是什么呢?正规的解释大家可以上网搜索。肯下功夫研读佛学经典自是更佳。这里只通俗地解释其大意。假设你坐字宙飞船登上月往地球上看、感叹道:“哦,原来蛤蟆、促织儿,都是一锹土上的人”,接着又想到自己亦不过如此,这就是慈悲。你泡上一杯“嫦娥牌”桂花茶,再仔细观察那些忙忙碌碌的蚂蚁,饱一顿饥一顿的老虎,阴暗中爬行的蛇,云之下飞翔的鸟,以及各种状态下的人,所有的生命都在一个共同的游戏之中。游戏的名字叫作生活,游戏的规则是寿命最长者胜出。大家似乎各有同盟,也各有对手,实际不过是彼此供养。忙也好,闲也罢,皆是过程;悲也好,喜也罢,皆是一瞬;强也好弱也好,都不容易。看着看着,忽然就从心中涌出一句话:“可怜见的!”此时刻,就是慈悲心。
此时,不是不辨善恶、不明真假、不分清浊,而是清楚所有的生命都是游戏的元素,所有的生命行为都是游戏的过程。这颗慈悲之心在游戏之外看游戏,游戏之中也看到了自己,就可以与万物共情,与万事同舞,和七情六欲共唱悲欢离合的歌。

现在,人们经常把正能量挂在嘴上,天天讲振奋人心、人泪下的故事。这也是由情绪认知错误导致的一个结果。自豪感固然是正能量,榜样固然能激发能量,但知道自己不完美,知道自己有缺点,也能产生正能量。而且,后一种能量往往比前两种更强大、更有韧劲。更关键的是,不存在没有缺点的事物,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状态。如果一味突出好的一面,刻意回避不好的一面,至少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部分人盲目自大、盲目乐观,处理不好与外部的关系,交不到真朋友;另一部分人感觉到事实真相被掩盖,自己被愚弄,便不自觉地放大不足社会就会陷入一种撕裂的状态。如此一来,激发正能量的用意,恰恰带来了刺激负能量的恶果
综上所述,正能量既可以从乐观的情绪中产生,也能够于悲观的情绪中诞生。 能量保持下去,那就只能是“悲观中的乐观主义”或“乐观中的悲观主义”。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这种含义。
